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工信部推出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推进重点行业应用

引导和支持“VR+”发展,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在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拓展虚拟现实应用空间。

——VR+制造。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检测维护、操作培训、流程管理、营销展示等环节的应用,提升制造企业辅助设计能力和制造服务化水平。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制造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融合,实现生产现场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提高制造执行、过程控制的精确化程度,推动协同制造、远程协作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构建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智能服务平台,提升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面向汽车、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车间的应用。

——VR+教育。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性、演示性课程中的应用,构建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教学环境,发展虚拟备课、虚拟授课、虚拟考试等教育教学新方法,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推动教、学模式转型。打造虚拟实训基地,持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水平,满足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需求。促进虚拟现实教育资源开发,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科普、培训、教学、科研的融合发展。

——VR+文化。在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等领域,丰富融合虚拟现实体验的内容供应,推动现有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的移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发展虚拟现实影视作品和直播内容,鼓励视频平台打造虚拟现实专区,提供虚拟现实视频点播、演唱会、体育赛事、新闻事件直播等服务。打造虚拟电影院、虚拟音乐厅,提供多感官体验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建设虚拟现实主题乐园、虚拟现实行业体验馆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虚拟现实在文物古迹复原、文物和艺术品展示、雕塑和立体绘画等文化艺术领域应用,创新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

——VR+健康。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教学训练与模拟演练、手术规划与导航等环节的应用,推动提高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辅导、康复护理等环节的应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对现有诊疗手段的补充完善,发展虚拟现实居家养老、在线诊疗、虚拟探视服务,提高远程医疗水平。

——VR+商贸。顺应电子商务、家装设计、商业展示等领域场景式购物趋势,发展和应用专业化虚拟现实展示系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地产、家居、家电、室内装修和服饰等虚拟设计、体验与交易平台,发展虚拟现实购物系统,创新商业推广和购物体验模式。

(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金融机构等其他第三方机构,面向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和运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攻关、资金支持、成果转化、测试推广、信息交流、创新孵化等服务,推动构建集规模化创新、投资、孵化和经营为一体的虚拟现实生态系统,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围绕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以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撑为重点,集聚骨干企业、知名高校院所及虚拟现实领域专业实验室、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机构资源,共同推进虚拟现实共性技术创新。指导和帮助企业、专业机构申报国内、国际专利,及时形成知识产权。探索建立虚拟现实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成果转化。

——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提供开放式、低成本、便利化的全要素综合服务,推动虚拟现实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虚拟现实研发资源。支持各类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面向虚拟现实领域打造专业化、全流程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创业辅导、创新资金、辅助技术、法律帮扶、教育培训等服务。

——行业交流对接服务。集聚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服务资源,建立虚拟现实产业信息交流与合作对接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虚拟现实产业咨询培训、项目对接、应用促进、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会展商务、融资租赁、人力资源、行业研究等服务,促进产业信息共享,推动产业生态发展。

(五)构建标准规范体系

发挥标准对产业的引导支撑作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健全虚拟现实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着力做好基础性、公益性、关键性技术和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有效支撑和服务产业发展。着力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加快我国国际标准化进程。

——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研究确定虚拟现实综合标准化顶层设计,构建虚拟现实领域标准化体系,提出标准化路径和时间表。鼓励发展具有引领促进作用的团体标准,完善团体标准转化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国内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加大基础类、安全类、应用类等标准制定力度,规范接口数据、程序接口、互联互通等标准,推进不同产品和应用系统间互换互认。制定符合人体视觉、听觉习惯和满足生理、心理健康要求的虚拟现实产品安全和健康等标准,提高虚拟现实产品基本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制定根据儿童、青少年、成人、特殊人群等不同受众人群划分的内容分级标准体系。

——开展检测认证工作。研究建立虚拟现实产品检验检测与评估机制,构建涵盖虚拟现实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测试评估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虚拟现实重点标准宣贯和产品质量评估测试工作。组织开展对市场主流虚拟现实产品的标准符合性测试,发布质量分析报告。

(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虚拟现实系统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研究针对虚拟现实的攻击监测及防御技术,推动针对虚拟现实重点产品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及时发布虚拟现实安全漏洞风险和预警信息,推动政府、行业、企业间的虚拟现实安全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

加强虚拟现实领域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落实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政策文件要求,针对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及产品特点,指导企业规范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销毁等行为,提升企业在开展虚拟现实业务过程中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水平。

三、推进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紧密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利用现有渠道,创新支持方式,重点支持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对产业发展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发展形势研判。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符合虚拟现实产业特点的融资业务和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二)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协调,引导地方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措施,支持地方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地区间交流合作。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丰富产品供给,在民生、公益项目中积极选用虚拟现实产品和解决方案。

(三)推进示范应用推广。鼓励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瞄准特色应用需求,加快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应用。支持地方、企业组织实施虚拟现实应用项目,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及时总结优秀案例和发展经验向全国推广。

(四)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基地,引导虚拟现实企业向基地集聚。组织开展虚拟现实产业特色基地认定工作,引导差异化的建设方向。统筹布局虚拟现实产业载体、创新中心建设,形成网络化、协同化发展促进体系。

(五)加强产业品牌打造。加大对优秀虚拟现实企业、产品、服务、平台、应用案例的总结宣传力度,提高我国虚拟现实品牌的知名度。加强对优秀产业发展基地、行业组织的推广,激发各界推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一批高端、复合型虚拟现实人才。依照产业发展需求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试点。鼓励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实训基地,积极开展互动式人才培养。健全虚拟现实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措施,推动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生态结构。

(七)促进行业组织发展。支持产业联盟、研究机构等行业组织的创新发展,打造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对接、应用推广、投资促进、品牌宣传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协同作用。支持行业组织开展虚拟现实相关创新促进活动、展示体验活动以及应用推进活动。

(八)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虚拟现实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互动,提升全球资源聚合能力,加快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支持虚拟现实企业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建立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海外市场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国际化发展能力。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