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抢跑成功,为什么是云从科技最先上市?

2021-07-28 08:37
Ai芯天下
关注

云从科技三年净亏损26.8亿

根据招股书,2018年-2020年,公司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收入占比分别为6%、23%、32%,毛利率分别为76%、89%、76%;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收入占比分别为94%、77%、69%,毛利率分别为18%、23%、28%。

根据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和7.5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亿元、17.63亿元和7.2亿元。

AI芯天下丨行情丨云从上市抢跑成功,[AI四小龙第一股]终诞生

云从科技称,公司亏损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巨大。2018年-2020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分别是1.5亿元、4.5亿元、5.8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是30.61%、56.25%和76.59%。

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投入资本成本,短期内产出回报和盈利并不现实。

但资本市场讲究利润至上,AI企业这样长年累月地亏损,强行登陆资本市场可能会造成流血上市的局面。

AI芯天下丨行情丨云从上市抢跑成功,[AI四小龙第一股]终诞生

因此,在国内AI赛道持续烧钱已经成为常态的今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关注甚至不在于如何盈利,而更关心如何止亏。

从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目前人工智能还处在早期阶段,这意味着该技术在各方面并不成熟,技术和应用场景也较为局限,商业化落地较为困难。

因此也造成了当前在这条赛道上竞逐的企业大多存在产品同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等情况,云从科技的情况也不例外。

AI芯天下丨行情丨云从上市抢跑成功,[AI四小龙第一股]终诞生

AI领域竞争日益加剧

云从科技虽然成功过会,拥有了[AI四小龙]第一股的光环,但其实内忧外患,其面临的不仅是自身亏损的困境,还有来自外界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

根据赛迪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291.4亿元,同比增速为30.8%。预计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621.5亿元,增长率为28.8%。

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面临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的竞争,也面临着海康威视等视觉设备厂商推进对产品进行人工智能赋能转型的挑战,整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另一方面,云从科技还面临着互联网巨头角逐AI领域、传统行业厂商转型AI等竞争风险。

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大佬的登场,刷新了AI行业的竞争格局,其背后流量、财务、物料等支持不言而喻;

而海康威视等厂商在硬件、供应链方面拥有着深厚的积累,它们的加入也给激烈的竞争继续加码。

AI芯天下丨行情丨云从上市抢跑成功,[AI四小龙第一股]终诞生

结尾

人工智能技术20年内恐怕很难再有重大突破,因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用光了40年来所积累的技术红利。

接踵而至的打击的确并未给AI独角兽们多少喘息的时间,但任何危机中往往也蕴含转机。

云从敲钟,代表着[互联网式AI企业]的一个小终局,但上市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以及未来独立的AI企业还能否在巨头的侧塌之中找到足够广阔的生存土壤,这些都是未知。

部分资料参考:雷锋网:《云从斩获「科创板 AI 第一股」,各界专家怎么看?》,深燃:《泡沫严重的“AI四小龙”,终于憋出了“第一股”》,全景财经:《三年累计亏损26亿!刚刚,估值250亿的AI独角兽成功闯关科创板IPO》,光锥智能:《云从科技IPO过会,AI新贵隐现上市曙光》,产业家:《云从「敲门」科创板》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