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识读25-发动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供电电路识读
一、发动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发动机控制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控制单元、开关信号输入、传感器输入、执行器输出、故障指示通信部件等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发动机控制系统框图
目前汽车采用越来越多的电控系统,因此学会如何识读电控系统电路图尤为重要。汽车电控系统电路图一般都可以分为供电电路、传感器输入电路、执行器输出/控制电路、故障诊断接口电路、与其他电控单元或仪表系统通信的电路(目前此部分常为CAN总线电路)等。
供电电路:任何控制单元正常工作的前提都是有良好的供电和接地,供电电路是识读控制系统电路图的基础。
传感器输入电路:负责向控制单元提供发动的工作情况和汽车运行状况,从而使控制单元根据这些信号正确判断和调整系统的运转。
执行器输出/ 控制电路:负责执行电控单元发出的各种指令。
目前汽车上都采用多个电控单元,这些电控单元经常需要共享某部分传感器或状态信号,为了避免使用过多的线束给装配和后期的维修带来不便,故采用CAN总线系统。CAN总线负责各控制单元间的通信工作。
二、发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识读
这里以大众车系发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为例,介绍发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1)蓄电池直接供电电路
如图2所示,蓄电池的常电源由连接线a经过以下几路后供给J682接线端50 供电继电器的30 端子(图3),为启动机工作准备供电。
第一路:经SA6 40A熔丝→地址码181,为散热风扇控制单元J293供电。
第二路:经SA2 5A熔丝为发动机控制单元J220提供蓄电池电压供电(T80/15)。
第三路:经SA3 110A后分三路。第一路经地址码53,SC14 10A为诊断插座的16脚提供12V蓄电池电压供电;第二路经地址码208向燃油泵继电器的6/30常开触电供电,为燃油泵工作准备供电;第三路供给主继电器J317的线圈绕组始端和30 端子。
图2-发动机控制系统供电电路(一)
(2)主继电器通电后的供电
如图2所示,经过SA3 110A熔丝的一路供电供给主继电器J317的线圈绕组始端和30 端子后,发动机控制单元J220通过T80/73脚控制继电器绕组末端接地。继电器吸合,常开触点87中有电流通过,给图3和4中所示的熔丝支架SC内的熔丝供电。
图3-发动机控制系统供电电路(二)
具体供电如下:
经SC21 5A熔丝通过地址码177 向高压传感器、空调继电器绕组始端、散热风扇供电。
经SC22 10A熔丝通过地址码129 向喷油器供电。
经SC23 15A熔丝通过地址码160 向前后氧传感器加热器供电。
经SC24 25A熔丝通过地址码80 向点火线圈供电。
经SC25 20A熔丝通过地址码148 向制动真空泵供电。
经SC26 10A熔丝通过地址码145 向活性炭罐电磁阀供电(图4)。
经SC27 10A熔丝通过地址码174 向空调继电器30 端子供电。
(3)点火开关打开后的供电电路
如图4所示,点火开关打开后,15正电经过KL15分为两路供电。15正电经过KL15后分为两路供给。
图4-发动机控制系统供电(三)
一路经SC1 10A熔丝后分别经过地址码83、217向加热电阻(曲轴箱通风孔)、诊断接口1脚供电;另一路经过SC2 10A熔丝通过地址码187向离合器踏板开关、制动灯开关、制动踏板开关供电。
(4)发动机控制单元的蓄电池供电和接地
如图5所示,发动机控制单元J220的T80/15脚是常电源,供电来自SB2 5A熔丝,T80/2 和T80/25 为发动机控制单元接地。
图5-发动机控制系统供电(四)
内容来源:
《15天看懂汽车电路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于海东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0 无人驾驶的技术原理
- 汽车电子硬件测试工程师 浙江中科领航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汽车电子-电气组装工程师-深圳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电子工程师 上海方德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电子工程师 沈阳东信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汽车电子方向) 科大智能
- 单片机软件开发工程师(汽车诊断编程) 深圳市领世达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电子工程师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汽车销售店长(信阳)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零部件运输项目经理 广州道纬道供应链有限公司
- 销售经理 (汽车工业设备) 上海威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ARM) 山东省/潍坊市
- 光学工程师 山东省/潍坊市
- 华东销售经理 江苏省/苏州市
- 高级采购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经理 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SEO搜索引擎优化专员 北京市/海淀区
- DQE经理 广东省/深圳市
- 业务员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