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裂变:德系向左 美系向右

2019-12-05 17:20
汽车大事记
关注

一场声势浩大的裁员降本运动,在德系豪华三强的合力下,汇集成汽车行业耸人听闻的故事在全球流传。

奥迪和戴姆勒,短短四天内先后公布裁员计划,加上宝马,裁员人数将达2.6万,这样的规模很难不让人为之动容,因为德系豪华三强一直被视为盈利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代表,他们步调一致的行动,很容易给人们形成裁员是普遍现象的心理暗示。

好笑的是,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通用和福特却反其道而行,不仅没做减法,反而在做加法,比如,通用不仅没有按计划关闭底特律汉姆川克工厂,反而追加投资,甚至给工人增加薪资福利。

在汽车行业百年巨变面前,德系向左,美系向右,双方为何背道而驰?将为新形势下全球产业格局的裂变带来哪些可能性?

德系豪华三强的减法

11月29日,戴姆勒裁员的消息坐实,但规模却比此前传言的数量多了个“0”——从1000人变成了10000人。

这是戴姆勒近期第三次宣布削减成本计划。按照计划,在2022年之前,这家德系巨头将裁员至少1万人。除裁员之外,戴姆勒还与员工代表达成了降低员工薪酬的协议,包括降低员工每周工作的时间(以降低薪酬),续约条件更加严苛。

戴姆勒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节省大约14亿欧元(10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填补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拉升以及销量疲软带来的利润下滑。

戴姆勒并不孤独,就在四天前,奥迪已经抢先做出了类似的决定:计划在2025年前裁减9500名员工,并精简在德国的两家主要工厂,以节约60亿欧元(约合66亿美元)的成本。

另一个老牌对手宝马,则是在一天前宣布与劳工代表达成了削减120多亿欧元的成本协议。

虽然宝马此次削减成本计划并未透露具体内容,但根据德国媒体今年9月的报道,宝马很有可能实行裁员计划,到2022年裁员5000-6000人,理由与奥迪、戴姆勒基本一致。

德系豪华三强,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都排在所有车企前列,他们不谋而合所做的减法,似乎在为汽车行业未来更大的风暴积蓄力量。

美系两大巨头的加法

裁员降本的原因,德系三强解释得很清楚,那就是通过压缩成本来推动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这样的理由也很合情合理。

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与BBA大相径庭的是,美系的通用、福特在做加法。

今年9月,通用爆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内讧,近5万名美国工人展开了长达40天的罢工,目的是为了抗议通用关闭在美国的4家工厂,同时也为了分享通用2018年81亿美元的利润果实。

尽管这次内讧给通用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但通用还是认怂了。

通用是怎么息事宁人的呢?承诺向工人提供更优渥的薪资福利,包括为UAW成员每年提供3%-4%的加薪机会或一次性奖金,保留四家美国工厂中的一家,同时将投资美国工厂的金额提高到90亿美元。

傻子都知道,这种加法会大大增加人力成本,进一步降低盈利能力,极其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未来发展,但通用还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有了通用的前车之鉴,被吓到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巨头福特很爽快就低头了。

还没等UAW(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发威,福特就承诺未来将在美国本土市场投资60亿美元,这一计划将创造8500个工作岗位,5.5万名临时工将有权享有福特提供的相关福利。

对于通用和福特来说,向UAW妥协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走向深渊的传统巨头

事实上,汽车工业的瘦身风潮,从2018年遭受金融风暴冲击时就已刮起。

行业巨变下,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所产生的每年数十乃至上百亿美元的新增投入,连一直财大气粗的汽车巨头们都捉襟见肘,削减成本是他们无法回避的填空题。

“如果不能裁员40%,双方将共同灭亡。”现代汽车外部咨询委员会曾对现代汽车劳资双方发出这样的警告。

通用和福特这两家百年车企,会蠢到看不清形势吗?当然不可能。

去年11月,通用汽车宣布将在2019年年底前裁掉15%的受薪员工,总人数约为14700人,并将关闭包括五家位于北美的七家工厂。

福特则于今年两度宣布裁员,累计裁员人数达1.7万人,其中包括美国本土受薪员工。

可见,通用和福特并不缺裁员降本的觉悟和决心,但在UAW的绑架下,计划严重受阻,转型更加艰难。为了维护会员的利益,UAW根本不允许他们为了缩减成本、提升效率而进行业务重组。

于是,我们看到了包括德系三强、丰田、本田、现代等其他汽车巨头为了应对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而心无旁骛地在节流上下功夫,福特和通用却走一步退半步。

在UAW严重拖后腿的背后,其实是美国制造企业传统商业模式所存在的bug。

数据显示,2006 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工人的平均年薪均超过14 万美元,比同期美国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9.6 万美元)高出近一半。在2007年前后,通用汽车为每位工人支付的成本为73美元/小时,而丰田只需48美元/小时。

高额工资和福利待遇的用工模式,正在将它们拖往死亡的深渊。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将重塑

在工业4.0时代,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决定的不是车企的成败,而是生死存亡,并因此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不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怎么喊话通用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回迁美国”,都掩盖不了美国传统汽车工业走向衰落的事实。

美国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GDP数据显示,制造业增加值在美国实际GDP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1%,降至7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通用长达40天的罢工潮,不仅给上下游产业供应链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更严重影响到了这些企业经营和生产的信心。

目前,美国的三大传统汽车巨头,经营形势都不理想。

在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排名榜上,美国的通用和福特进入前十,但排名都不靠前,并且销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相比之下,大众、丰田、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以及现代起亚集团的销量都有所增长。

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美国汽车巨头们也显得有些落后。

目前,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已对纯电动路线达成一致,分别制定了激进的战略,如大众汽车计划向电动车等领域投入逾600亿欧元,此前埋头钻研混动和氢能源技术的丰田也在掉头填补纯电动领域的布局。相比之下,美国传统汽车巨头显得不温不火,通用汽车30亿美元的投入微不足道,福特还需要付费使用大众MEB平台来生产电动车。

在前所未有的汽车行业变革面前,优势尽失的美国百年巨头们无可避免走向衰落,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也将随着变革的推进而发生变化。

美国制造业还有希望吗?有,特斯拉。

特斯拉所掌握的芯片、软件、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让这家只有16年历史的新兴企业站到了世界的舞台,并且手握未来的门票。截至12月3日,特斯拉如今的市值已达606亿美元,疯狂打脸通用(507.7亿美元)和福特(352.5亿美元)。

特斯拉取代通用和福特,成为美国汽车工业的代表,不是一段空话。而新势力的崛起和传统巨头的没落,也将导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裂变,从而孕育一个全新的世界。

-END-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