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通过人口出生率下降背后的5个维度9组数据,我们看到了医健领域6大趋势

2020-01-19 10:55
动脉网
关注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同比下降3.8%。这一数据比此前网上估算的1100万人要乐观得多,虽有下降,但降幅不大。

实际上,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这两端的人口结构变化早已显现,也已引起医疗健康行业的关注。业内普遍认为,受影响最大的是母婴健康、老年医养两个细分领域。

但是,人口结构还有多个不同的划分维度,包括性别、区域、受教育程度、婚育状况等,多个维度又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从人口变化来看医疗健康需求端的变化,不应仅限于出生率和老龄化,而应有更全面的视角。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年龄结构、婚育状况、教育水平、城乡结构、消费水平五个维度来看人口变化,并收集了近十年来的公开数据,使这些维度有更真实的支撑。在考虑这些维度错综复杂的关系之后,我们再来展望医疗健康行业的变化。

从5个维度、9组数据看人口结构。

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人口总量仍然呈上涨趋势。但据官方预计,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在人口下降趋势来临之前,我们看到了内部结构的多个变化。

年龄结构:出生率持续降低、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显

首先当然是业内已关注多时的出生率、老龄化。

图片1出生趋势.png

出生人口变化趋势,来源:国家统计局,动脉网制图

从近十年的出生人口变化情况来看,随着2013年“单独二孩”的实施、2015年“全面二孩”的实施,2014年、2016-2017年分别出现了生育高峰,但高峰期很快就过去了,2018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大幅下降,甚至降到比2010年还低的水平。

2019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继续下滑,但降幅不大。

这表明,在政策鼓励下,愿意生二胎的家庭已经生了,许多家庭即使面临生育、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仍不愿意生二胎,甚至一胎也不愿生。

图片2老龄化趋势.png

人口老龄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动脉网制图

与出生率降低同时显现的,还有老龄化。十年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加了570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8.9%增至12.6%。随着出生率降低,未来老龄化问题还会加剧。

婚育状况:育龄女性减少,整体结婚率降低

为什么出生率降低了?我们要回到生命的起点,即对育龄女性、对男女结合的关注。

国家统计局在统计育龄女性时,按照生理特征,以15-49岁为标准。但官方数据显示,在已生育孩子的女性中,年龄段分布最多的是20-24岁、24-29岁、30-34岁,考虑到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35-39岁女性的生育概率也可能增加,我们将以上这4个年龄段看作主力育龄女性。

我国在尾数为“0”的年份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其中包含详细的分性别、分年龄的人口数量统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还未进行,所以,目前最准确的育龄女性数量仍然来自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我们通过2010年0-49岁各年龄段的女性数量,制作出了趋势推导图:

图片3育龄女性.png

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虚线数据为推导数据。动脉网制图

从上图可看出,主力育龄女性在2010年约为2.19亿人,2020年预计约1.96亿人,2030年预计仅1.5亿人。20年间,主力育龄女性将减少7000万人。

与此同时,人口结构还存在男女性别比逐渐增高的问题。

图片4男女比例.png

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虚线数据为推导数据。动脉网制图

如上图所示,2010年适婚年龄段的男女比最高仅105,而到了2030年,适婚人口以00后为主时,预计男女比最高达119。

国家统计局在尾数非“0”的年份,会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或1‰人口变动调查。2011年-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0-4岁男女比仍在113-119之间,所以,10后也会面临性别比较高的问题。

男女比例偏高带来的结果可能是部分人“无婚可结”,接下来的数据却表明许多人“不愿结婚”。

图片5结婚率.png

近年来的结婚与离婚情况,数据来源:民政部,动脉网制图

据民政部数据(注:因民政部尚未发布2019年数据,所以最新数据为2018年),近年来,结婚数量在2013年达到高峰后便开始直线下降,到2018年已减少到1014万对,较2013年减少了333万对。结婚数量固然与适龄人口的减少有一定关系。但同时,结婚率也在同步下降,这说明,人们的结婚意愿确实降低了。

更关键的是,在结婚率持续降低的同时,离婚率却在一直上升。这更加表明,人们的婚恋观发现了巨大变化,不再以传统的婚姻家庭为主要的生活归宿。

文化教育水平:基础教育普及,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增加

前两个维度的数据意味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但事情往往不是一面的,比如我们通过教育部的数据看到,我国的文化教育水平正在持续提升(注:因教育部尚未发布2019年数据,所以最新数据为2018年)。

图片6教育.png

文化教育水平趋势,来源:教育部,动脉网制图

我们收集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以及本专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四项数据,可体现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基础教育方面,2011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已达到99.79%,也就是说,几乎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了小学学习。2012年起,教育部在统计公报中发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即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这一指标可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情况。2012年起,这一数据也是稳步提升的。

高等教育方面,本专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均在持续增长。高素质劳动力增加,就业选择更多,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也在提升。

区域结构:城镇就业、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对国家来说,知识增强国力。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带来了就业结构的变化。

图片7就业.png

城乡就业结构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动脉网制图

随着教育程度提高、经济发展,越来越乡村人口涌入城镇就业。从上图可看出,城镇就业人数直线上升,乡村就业人数直线下降;2014年起,城镇就业人口数量超过了乡村就业人口数量。2019年的城镇就业人口比2010年多出近1亿人。

城乡就业结构变化必然带来城镇化的改变。

图片8城镇化.png

近年来的城镇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动脉网制图

上图显示,201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此后逐年提升,到2019年已突破60%。10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1.75亿人。同时,国家还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未来十年,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依然是大趋势。

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增长,医疗保健消费增加

文化水平提升、城镇就业人口增加,意味着收入更加丰厚、消费能力更强、消费意识发生变化。

图片9消费.png

近年来的收入和支出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动脉网制图

如图所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这其中,理应考虑价格因素。不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即使扣除价格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保持了5%-7.5%的实际增长率。

与此同时,人均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也在增加。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或许与医疗保健成本上涨有关,但同时也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增强。

当然,我们收集以上5个维度的数据,绝不止看到医疗保健意识增强一个现象。在下一部分,我们将综合来看这些维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推导其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