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安科生物被241家机构调研,这个行业太暴利!

2021-05-26 14:21
经观财经眼
关注

文/枪枪

经观财经眼 专栏作者

5月24日,安科生物接待了241家机构调研。虽然机构调研已经成为常态,但一下子接受两百多家调研,还是很少见的。

无独有偶,安科生物的大哥长春高新,在5月21日也接受了集中调研,接待机构多达304家,这在今年能排上第一位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多机构集中调查安科生物和长春高新?

被200多家机构调研,这个行业太暴利了!

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是国内生长激素的头号玩家。上周,网传广东将联合16省集采,重组生长激素赫然列在其中。

可能有些读者不知道集采的意思。

2019年国家明确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改革制度,简化一下就是药企竞标,国家采购,以量换价。

大家都知道买东西买多了商家会提供折扣,同理医药采买多了医药公司也会给折扣,所谓量大从优。

而集采则是国家出头统一采购,可想而知这中间节省了多少人力物力、少过了多少趟“手”、节省了多少钱。

集采有利有弊。据2020年的数据,国家集采112个药品,平均降价54%,节省了539亿元。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用于医保的项目多了,自己可以少花钱了;对于国家来说,改掉了很多医药企业的不良作风,清除了一批大老虎。

但对于企业来说,短期内集采可以帮助小企业增加放量,长期来看加剧了药企的竞争,壁垒不深厚的仿制药极有可能被挤压到没有生存空间。

但生长激素领域似乎并不在乎集采的问题。根据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的回复,实际上两家药企的生长激素,只有30%销售给公立医院。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虽然生长激素是应用于小孩子的身高矮小症上,但公立医院提供解决方案并不多,想要打激素长高高,还得去私人医院。

而一旦进入私人医院,医药行业的销售就可以继续在浑水中摸鱼了。

被200多家机构调研,这个行业太暴利了!

回到生长激素,目前生长激素的种类分为粉针、水针和长效针,具体区别就不多说了,主要说一下两家医药公司的特点吧。

长春高新三种针剂都有,金赛药业垄断了水针的市场,正在大力发展长效针,粉针市场金额占比为15%。

实际上,粉针方面是安科生物的天下,市占额44%。

安科生物的空头,大概率会受以下几点影响。

首先,生长激素的利润空间极大,意味着缩量空间大。

目前全国接受治疗的患者有十几万,费用大概在2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并不算高,有人愿意花十几万断骨增高,打打激素就能长高10cm,显然更安全高效,所以这个行业的利润是肉眼可见的,安科生物的毛利率在80%左右。

被200多家机构调研,这个行业太暴利了!

如此大的利好,自然会引起一场竞赛。生长激素领域,最大的竞争者都是粉针类型,如果市场竞争加剧,安科生物只能降价以求生存,未来发展势必受到冲击。

其次,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出生人口1200万,比2019年下降了18%,比2016年下降了33%。

一方面是新生儿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医疗的成熟,我国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为3%,而患有矮小症的孩子当中,只有21.99%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

也就是说,每年需要使用生长激素的小孩子,实际上数量为8.24万人,随着出生率的下降,未来这个数字还会下降。

这么看来,生长激素只有30%用于公立医院是有原因的,70%销售给私立医院的生长激素,可能并不是给患有矮小症的孩子使用,只是因为家长不甘落后,纷纷拔苗助长。

如果行业滥用药的情况被整顿,安科生物70%的利润可能会直接腰斩。

这次调研的电话会议中,安科生物非常得意地曝出了最新营收:2021 年第一季度业绩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30%。

同时还有一组数据他没说,2021年第一季度的销售费用为1.7亿元,同比上涨48.65%,主要用来加强市场推广。

看来生长激素也怕巷子深。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