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无隐私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2018-10-05 07:12
来源: 亿欧网

如今,基于线上和线下大数据的营销模式多是依靠消费者消费或者浏览行为的数据积累。不同于过去的营销方式,现在用户更愿意接受贴近客户需求、带有社交属性的原生内容,数字营销正是实现品牌营销和消费者生活相互渗透的工具。基于信息网络通过数字化方式整合市场营销流程,数字营销在重塑消费者价值的同时,借助分析数据帮助企业增强、扩展和重新定义客户整体价值链,以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而最近在小编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26日在路过某商场时,看到一个玩偶和自己一年前线下门店买到的盲盒中抽到的广告款一样,因此停下拍了一张照片。过了两天,29号小编打开淘宝的时候,赫然发现在淘宝首页的推荐界面,竟然出现了和自己前几天拍下的照片里一模一样的手办,不免觉得惊讶。左侧图为实拍图,右侧为淘宝APP端首页推送。

如今利用大数据精准营销已经是公认的电商常规操作,但是用户普遍的认知还停留在:电商只会搜集浏览、购买甚至是授权电商平台使用相机或者相册的某一次操作,但是实际上电商平台所做的比消费者想到的更多。小编认为,在自己已经购买了商品一年后,甚至是线下购买的消费行为,一年的时效性不足以使可以精准营销的电商在这个时候推送这样的一款商品,与拍照行为的时间对比,这样的巧合未免让人浮想联翩:平台APP是否窃取用户的相册隐私?收集用户数据是否有界限?

通过微博热门话题搜索,可以看到不少用户对于电商平台窥探隐私的担忧,甚至今年8月,已经有公众号发文指出:部分电商App会扫描用户的手机相册并分析其内容, 当相册里有某些商品图时,这些App会自动读取并经分析后向用户推荐相关商品。

虽然有所谓电商行业工作者曾表示:扫描用户相册的数据量太大,命中率又太低,没有太大价值。但消费者似乎并不接受这样的说法。针对这一质疑,淘宝曾给予回复:用户保存了带有商品链接的图片至系统,淘宝App会扫描相册的第一张照片,不会全部扫描 。这样的回复只是解释了带有商品链接或者二维码的图片,对于其他图片,淘宝并未正面回答APP对于用户相册的扫描情况。

经过一番自我考证,小编发现原来APP授权的猫腻在隐私设置里。在苹果手机里的隐私设置中包括相机、照片和麦克风的选项针对淘宝APP都是开放的,该权限的授权是源于用户通过淘宝APP第一次使用拍照识别功能时,会跳出是否授权的窗口,但是这类授权没有标明所谓的“读取和写入”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进行,是否在没有打开APP的时候信息仍被持续的读取和记录?这类蹊跷的推送频频出现,消费者不免会认为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甚至被恶意窃取会引发的财产安全。消费者只被告知需要授权使用隐私,却不知道如何停止授权或者删掉自己的信息,用户无法准确预判、监控、举证企业是否只对数据实施了承诺的操作,也是如今数据拥有企业不可说的灰色地带。

智能时代的作者吴军老师曾对硅谷的社交网络用户做过一个调查:首先列举一些社交网络产品和互联网产品,让被调查者自己选择用过哪些,然后再由调查者自己选择保护隐私和方便性之间的权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保护隐私和方便性的权衡处于中间值是可以接收的,认为这样保持额在隐私和便利性之间的平衡。而根据第一项统计可以发现,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用户真实使用产品的时候,往往是牺牲掉了几乎100%的隐私去换取100%的便利性。

技术的发展趋势不会因为隐私数据的重点保护而发生偏转,目前国内对于数据使用和调取没有成熟的法律规范,而往往法律的完善是在安全隐患爆发之后,完全依靠政策来规范数据使用为时过早,而且由于数据的不可返还性,数据安全问题不可能存在“亡羊补牢”的补救方案。用户将个人隐私寄托在数据拥有者的善意的同时,更需要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数据除了“可不可以用”,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企业获取数据的必要性是否符合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定位。未来,数据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也许只能依靠网络巨头的自律自省和对人性的敬畏才能解决了。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