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专访|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基金会教授赵勇:“AI+教育”赋能个性化学习

人工智能已成为近年来最具热点的话题之一,AI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触手可及。众多AI新兴产业中,教育领域成为AI应用的发展重地。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教育,可以预见未来的教育行业将持续被新科技所革新,人工智能将推动教育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浪潮。

教育融合人工智能带来了哪些教育创新?在国际教育网对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基金会杰出教授赵勇的专访中,他分享了对于智能化教育的独到见解。

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基金会杰出教授、连续四年被评选为美国最有公众影响力前10名教育学者之一 赵勇

(图片来源:国际教育网)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传统教育

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与工业机器时代相比,目前众多基础工作岗位职能已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全域智能教育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更应该因材施教,关注独特的个体发展。

赵勇教授表示,传统教学场景中,通常采用“一对多”传统教育模式,然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速度、进度上的差异,教师也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育需求。当教育拥抱AI之时,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救心丸”。

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习资料极大丰富,对知识的汲取方式更加便捷,但大众对教育的定义仍存有固化思维,传统观念认为学校的升学才能称之为教育,但其实在图书馆畅游书海也是接受教育的一种。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传统观念,重新定义教育概念。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更需要时间的沉淀,我们需要思考未来5年,甚至10年后的教育方向。

教育应向全球化靠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IEDU即国际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概念和形式开始走进公众家庭的视野,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希望孩子接受国际化视野和素质教育。

赵勇教授表示,具备全球化知识、全球化能力、全球化视野,即使身处于不同语言文化,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地适应环境,这是我们对全球化能力的理解。从另一种角度进行解读,是为了国际化而做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使得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也成为常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我们的教育模式亦需要创新,需要结合国际教育模式向全球化靠拢,视角不能局限于本土。

技术赋能教师更高价值

AI应用落地在教育领域,随之衍生出许多“科技+教育”的产品方案,繁华的表象下掩藏着众多失败的案例,无论从用户端的智能化体验,还是从后台数据的灵活互通,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长时间的打磨,多数方案难以达到智慧教育的目标。赵勇教授在访谈中分享了3个判断标准进行甄别:

1. 教育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能增加学生学习机会的多样性;

2. 不被平均化,能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3. 方案能够简化或替代教师简单重复性工作。

赵勇教授提到,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中,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行政管理方面都有用武之地,主要应用到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取代教师部分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从教师线上布置作业,生成学情报告到人工智能自动批改作业等教学节点,智能化技术将会贯穿教育的教、学、练、测、评、管等环节,大数据、云计算则会成为所有教育应用的底层技术。

智能机器无法替代教师职能

教育的定义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相互间创造价值,教师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家。赵勇教授表示,教育中最关注的是人性问题,而机器则是在狭窄的预先定义的范畴之内执行指令,未来的教育将是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包容的教育、终身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技术的应用目的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要让老师做更有意义的事。

苹果CEO库克曾表示:他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相反,他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假设教育将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这就是我们的失败。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