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政” 终局,苹果,把你的隐私给了“第三者”

2021-12-14 10:49
C次元
关注

作者

北岸

比停产更可怕的是,苹果将数据交给第三方开发者。

责编丨查攸吟

编辑丨别致

苹果的市值,终于将在2021年的尾声达到3万亿美元的新拐点。这距离该公司突破2万亿美元的里程碑,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而3万亿美元的市值体量,直逼德国GDP,这一全球排名第五的经济实体。

感叹一句,这真是“富可敌国”啊~

但是,当下的苹果并没有沉浸在市值的喜悦之中,由于零部件和芯片短缺,这家科技公司正面临“圣诞节前的噩梦”。最近,苹果的iPhone和iPad遭遇了十多年来的首次停产,面对这头从供应链里冲出来的“灰犀牛”,即便是拥有全球顶尖采购实力的苹果,也在生产端也遇到了棘手的困难。

但是,这不是最可怕的。

比停产更让人震惊的是,苹果最近悄悄把用户数据交给了第三方开发者。12月9日最新消息,苹果已经允许应用开发者通过收集10亿iPhone用户的信息,来发布定向广告,这个变化,意味着该公司允许更多的第三方公司或个人“窃取”用户的隐私。

01

苹果“挑战”互联网

故事要从半年前讲起。

今年5月,苹果发布了iOS 14.5系统,并宣布实施全新的用户隐私采集和使用许可政策。这是一个全新的应用跟踪透明度功能(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用户在更新系统后,所有App在收集用户数据并用于广告等用途的投放时,都必须单独弹窗提示并获得用户同意。

为此,苹果还推出一则广告:

一个年轻人,正被自己的隐私泄露而烦恼,购物、出行、商务谈判或是游戏娱乐,他的日常活动被各种各样的陌生人窥探和关注。因为隐私的问题,广告里的男主角充满了负面情绪,这时候,他看到手里的iPhone提示“要求应用程序不要被跟踪"时,他欣喜地点击了确认键,此后再也没有隐私的烦恼。

这个广告的目的很明确,苹果试图告诉自己的用户,你选择了iPhone,就是选择守住自己的隐私。

市场研究公司Appfigures数据,今年下半年有累计超过42万的App应用因违反苹果“应用追踪透明性”规则而被下架——占App Store应用总数的21%。

事实是,苹果给自己打脸了。

几个月后,包括Snap和Facebook(现在已更名为Meta)在内的科技公司陆续被苹果悄悄赋予了新的“特权”,即允许共享来自iPhone的用户级信息。只要这些数据是匿名和通过聚合的,而不是与特定的用户个人资料关联。现在,这个涉及用户隐私的“口子”已经被彻底撕开,苹果允许应用开发者通过收集10亿iPhone用户的信息,来发布定向广告。

打自己的脸,不疼吗?

疼,但这直接关系到收入啊~

就拿“阅后即焚”社交应用Snap母公司Snapchat来说,从2021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务业绩报告来看,iPhone的隐私新规对其广告业务已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营收和其它业绩核心指标均不及市场预期。

在财报线上沟通会上,Snap直接将影响业绩的“罪魁”指向苹果,称该公司上半年推出的隐私变更,重创了公司的数字广告定位和大数据衡量能力。

实际上,新规一出,就有科技公司琢磨着该如何规避掉苹果严苛的隐私要求,就拿社交应用Snap来说,该公司已表示将“更合理”地分享其3.06亿用户的数据——

如将收集来的信息加以处理,或者将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交叉使用,包括那些在苹果点击“拒绝跟踪隐私”的用户。

02

“新政” 终局

上半年的苹果隐私新规,这本质上是关于用户隐私的科技之战,但是这场启动了为期半年的新政风暴,最终却因苹果方面不愿意 “忍痛割爱” 而画上了句号。最后,苹果“退缩”了,为了利益,它不得不从严格的隐私规则里抽身而出,因为,新政对移动广告生态系统的破坏太大了,远超最初的预期。

原因很简单。

广告商们无法读取用户的隐私信息,意味着无法通过大数据实现定向推送,相当于从根源上断了自己的“财路”。当广告商和应用科技公司不愿在苹果的iOS平台投入太多经费,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重挫后者的广告营收。

说好的用户隐私第一位呢?

终究是抵不过实打实的利益。虽然这样的后果,是苹果把自己置于另一种尴尬的处境,即从用户消费的角度来看,这家公司基本上正在摧毁他们正在重塑的应用程序底层逻辑,最终伤害的,是iOS的权威。

失去的,还有用户的信任。

每一个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无法真正知道他们的数据隐私是否得到了保护,哪怕广告获得的数据最终不与唯一ID相关联。但也有行业人士指出,苹果此前的隐私新政,本来就是个尴尬的“矛盾体”。

广告屏蔽应用Lockdown Privacy上个月曾表示,他们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对几款热门的App应用进行测试,发现在苹果的隐私新政下,用户数据依旧被输送到第三方应用那里,个人隐私依旧得不到有效保护。也就是说,当明面上宣传的保护隐私,最终还是形同虚设——而现在,这个形同虚设的玻璃门,还是被苹果拆掉了。

03

藏在“黑匣子”的原罪

这是天平的两端。

一端,是用户的隐私安全,另一端,则是App开发商和苹果自己的生意。这两端的权衡,本质上是利益的天平,该如何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口碑之间做倾斜。

这个装着庞杂隐私数据的“黑匣子”,一旦被打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习惯、搜索纪录、观看内容、地址年龄等详细信息,都将由一个个分散的点,集合成一条条清晰的线,再经由智能化处理,形成一张张由大数据构成的画像。

正是“恶”的根源——

手机里的各类App,社交、购物、游戏、学习以及各种应用和广告嵌入相关的软件,将我们每天留下的个人信息和记录进行汇总、再处理和共享,已经孕育出一个年产值高达2270亿美元的大数据产业商机。

在商言商,App势必过度索权。

只是,每一个日常生活都高度依赖手机和互联网的个体,并不知道对方索取了哪些涉及隐私的权益。

Facebook是如何盈利的?这家公司的个性化广告服务,已经占其广告总价值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什么?隐私层面的任何负面变化,对其营收价值都是致命性的打击。

什么是字节跳动的生存之本?高度依赖大数据算法,收集的数据量越多,其算法越能匹配用户的搜索喜好。一旦大多数用户都拒绝了苹果或其他手机设备的广告跟踪,影响的就是字节跳动商业逻辑的根本。

苹果的市值,在2018年达到了分水岭式的1万亿美元,后来,这家公司用了两年时间将其估值翻了一番。现在,其市值正挺进3万亿,而横向对比,只有微软、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特斯拉能与其并肩,拿到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的门票。

美国开放市场研究所(Open Markets Institute)执行策略主管、《垄断吸金》(Monoplies Suck)一书的作者萨莉·哈伯德(Sally Hubbard)就曾将苹果公司描述为“模糊的垄断者"——

而立法者、监管机构、应用开发商和消费者也都在质疑App Store强势实力带来的潜在危险,其中就包括如何预防和控制类似隐私滥用等问题的出现。

在很多人眼中,蒂姆·库克(Tim Cook)是一个唯利是图且不择手段的商人,为了利益,在掌舵苹果的这几年慢慢丢掉了乔布斯时代的价值观。

有意思的是,库克曾怼过搬运数字隐私的第三方应用公司,还把对方比喻为“赚快钱的小贩”、“数据中介商”和“分裂的跟踪者”。不仅如此,他还在公开场合直接怒斥大数据的另一面:“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聚合、被贩卖,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数据,还有身而为人的自由。”

现在,库克正带领自己的公司,冒着与“快钱小贩”共谋数据隐私的潜在风险,摇身一变,成了他自己公开演讲里最看不上的那类人。那么,他昔日冠冕堂皇所宣扬的隐私自由与商业正义呢?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