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为什么美国RPA机器人比中国卖的好?真相其实跟技术完全没关系

2022-04-30 10:13
首席数智官
关注

来源:@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10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前辈同行等一线精英们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爆款产品。

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影响商业创新的案例分享给你们。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一个商业案例。

今天我们要给你讲的是:资本轮番押注的RPA,在中国真的能火起来吗?

AI相关的海量赛道中,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正在成为AI技术落地的新载体。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流程自动化机器人,也被称为数字化劳动力,可以模拟人工进行复制、粘贴、点击、输入等操作,帮助人类劳动力从“规则较为固定、重复性较高、附加值较低”的工作内容中解放出来。目前,这一技术陆续在金融、银行、电商、制造、零售等场景获得落地应用。

Forrester曾发布数据预估,到2025年,全球RPA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亿美元。在经历了两年的爆发后,中国的RPA赛道不断壮大,诞生了诸多国产企业,国产RPA企业的成熟度逐步提升,频频收获资本青睐。

成立于2015年的弘玑Cyclone是中国RPA行业中的独角兽,也是超自动化(Hyperautomation)行业的领导者,拥有业内最完整、最具前瞻性的超级自动化产品布局,为全行业提供端到端的软件自动化平台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2021年11月,全球超自动化领导者弘玑Cyclone获1.5亿美元C轮融资,创中国RPA行业单笔融资额最高记录。

在大热的RPA投融资趋势下,这个细分品类真的值得投资吗?中国RPA初创企业正在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RPA企业如何化解产品同质化难题?

4月28日,弘玑Cyclone首席创新官王靖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解析。

01 穿越估值泡沫,揭秘RPA的前世今生

人类社会信息化起步后,企业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处理公司业务。多个系统之间存在的孤岛现象使得人力劳动力在工作中不得不在多个系统之间进行重复输入。

RPA的出现,让人力劳动力得以从繁杂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人类劳工得以分出更多精力于有价值的工作中。

2003年,RPA赛道在全球爆火,彼时的海外市场中一大批RPA企业迸发了出来。

一个例子可以很清晰地说明海内外在企业信息化层面的差异:美国企业的 IT Spending中,80%是为软件付费;而中国的IT Spending中,80%是为硬件付费。

换言说中国企业在软件上的支出可能是美国企业支出的1/10。

中国和海外企业在信息化上存在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国RPA市场的崛起几乎晚于海外市场10年-15年。

当下的中国RPA行业发展尚属早期,与其说是RPA,不如说更像是“RTA”。T指的是Task,指的是目前国内的RPA业务更多是处于任务自动化阶段,主要用于完成单个系统中的短流程任务,不存在解决跨部门、跨系统的问题。

国外方面则跑得更快一些,目前已经率先进入到了RPA流程自动化的阶段。

竞争态势上,从海外大厂的积极参与就可以看出,RPA并不是一个小众的产业。

目前海外RPA赛道的玩家有两类:

一类是如UiPath、BluePrism、AutomationAnywhere的RPA创业企业;

一类是IBM、微软等通过收购等模式进军RPA赛道的大厂。

当然,除了在做传统的RPA工具以外,海外的RPA企业还衍生出了新的工具,如流程引擎、流程挖掘等等,用以帮助自己去挖掘客户的RPA场景。

02 争相抢夺市场份额,RPA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护城河

需求侧上,对比起已经走向成熟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的RPA意识刚刚觉醒。

海外市场长期存在人力成本高昂的痛点,降本增效是企业的一大诉求,因此在海外500强企业中,单个企业应用2万之3万个RPA机器人的企业比比皆是。

但中国市场长期享受着人口红利,在进入了人口增长拐点,人口红利下降后,中国企业才陆续开始寻求帮助实现降本增效的工具。

但尽管如此,一部分头部大企业的场景中,RPA机器人的应用量也仅有5000个。

当然,一个国家的RPA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速度离不开其所服务的市场。

我们常常会问,为什么美国的客户上RPA一次订单能上5000~10000个RPA机器人,而中国的客户上RPA,只用几百个就停滞不前了?

有人可能认为是技术问题。其实硬性角度讲,RPA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中国和海外市场差距不大。对比海外市场来看,中外技术差异更多存在于软件方面。

海内外订单量的鸿沟背后,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美国企业在建立RPA时,往往会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和管理办法去梳理一个企业如何实现自动化的路径,会厘清在该自动化治理体系中,领导如何参与、部门如何参与、RPA和IT之间的关系等等。

但中国企业更强调的是微观层次,即如何帮助一个员工实现自动化。这是中国企业在推进RPA时的短板,未来国产RPA企业在落地中需要学习海外的模式,建立相应的组织配合推广。

另外,还有意识层面的差距。

进入到了数字化经济时代后,从中央到地方,从民营企业到央企都在提数字化转型。其实对于中国RPA市场而言,最大的挑战也是“数字化转型”。

我们认为,作为RPA厂商,首先需要跟客户企业讲清楚,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是什么?RPA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以及是如何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只有每一个CIO都建立了这种逻辑,那么RPA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飞入千家万户。

03 机遇与挑战并存,RPA企业未来何去何从?

海外市场中,如UiPath的头部RPA公司在二级市场中出现了估值倒挂问题,这也引发了很多行业人士对中国RPA市场未来的担忧。

事实上,这种担忧有些多余,RPA在中国仍是初期且尚未被挖掘的蓝海市场。

在弘玑看来,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估值变化,并不是由于公司的基本面产生了变化,而是由于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变化。UiPath估值倒挂现象与从资本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美国科技股下跌,也间接带动了海外市场的RPA头部企业行情下跌。

另一方面,由于中美两国在超级自动化这个领域存在差距和分歧,中国企服行业没有大B,国外大B也很难在中国落地,这给中国本土RPA厂商带来了更为广阔的蓝海。

RPA赛道的前半场,主要在创造数字员工去帮助企业解决人力重复做工的问题。

到了中场,厂商们开始将RPA与AI结合,RPA数字员工开始帮助企业去做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

但在下半场,我们认为,AI+RPA的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流程自动化难题。RPA未来是成为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连接器,去实现企业业务的超自动化。

实际上,过去在跟CIO们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问,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的标志?90%的CIO给出的标准解答是——ERP企业资源计划。

那么走入数字化时代,什么是企业迈入数字化时代的标志?

我们认为,超自动化其实就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标志性事件。

什么是超自动化?举个例子,当遇到长流程、跨系统、跨部门、跨人的业务流程时,RPA是很难完美解决任务的,这个时候,需要系统化的集成工具,将流程串联起来。

当下,超自动化赛道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大厂和RPA初创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当越来越多的开拓者意识到,单纯的RPA无法解决流程自动化难题后,就要结合其他的企业级软件一起去解决流程自动化问题。

另外由于中国缺少to b大厂的特色环境,所以综合来看, 如果一部分RPA企业坚定以超级自动化为使命,就有可能担当起中国超自动化大旗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实现超自动化的商业闭环中,我们认为生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知道,全世界IT企业的发展历程都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失去实现产品性,第二阶段是做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是去做生态。

全球软件企业或数字化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的特色规律是:从0~1所花的时间跟1~10、10~100花的时间基本相同。

因此,其实对于平台型企业而言,通过生态也有望拉动销量来源,构建完美生态,实现超级拉动。

当然,未来中国RPA行业一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2025-2030年之间,未来的RPA赛道,有可能会有三种分化趋势。

1、RPA企业扛起超级自动化大旗。未来当我们谈到超自动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RPA企业,而不是那些传统的IT企业。

2、RPA企业被并入大厂的超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中。

3、RPA企业未来只做基础工具功能如系统之间的对接器。

在弘玑看来,未来当企业们认可超自动化的时候,他们的首选可能是RPA企业。这可能是中国科创背景下的必由之路。

当下的现状是,中国还需要很多的RPA企业去满足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GAP。尽管中国to b不存在大企业,但未来中国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一定也要有相应匹配的 to b 大厂。

在这样的机遇下,而针对行业中的同行创业者们,我们也有两点建议:

第一是选好自己的赛道,并且在该赛道上争取做NO.1。只有聚焦在一个具体的领域和市场上,才能更好地跟客户阐RPA的具体价值。

第二是要在见客户之前,将RPA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和企业战略建立相关性。这样一个RPA企业才具备了存活的基础。

04 互动环节

Q:RPA企业到底应该做工具还是应该做平台?

A:取决于企业定位。只做一个小而美的RPA企业也可能成为隐形冠军,比如说是这都可以的,但如果定位为一家超自动化企业,就必须成为平台型企业,通过给客户打造平台,更快实现自动化。

Q:未来中国RPA厂商之间会出现投资并购事件吗?会不会出现一家独大?

A:过去3~5年海外市场收购兼并事件频频发生,但中国会不会出现类似的状况,我觉得不好讲。

当下,中国大厂们都在建立自己的RPA体系,RPA并不复杂、技术门槛不高且有很多开源软件,所以在未来3~5年,传统ToB企业收购RPA企业应该还不是主流现象。

-END-

你见过这样的充电桩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分享收藏。

如果你想进一步与我交流,欢迎随时私信我。

关注@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看精英们成功的商业方法论

p.s.我也会回关你噢

       原文标题 : 为什么美国RPA机器人比中国卖的好?真相其实跟技术完全没关系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