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第四范式破发,AI大模型之殇?

2023-10-12 17:04
美港探案
关注

第四范式破发,AI大模型之殇? 

本文为美港探案(MGresearch)原创

作者:舟木

编辑:探长X

9月28日,决策类AI独角兽第四范式敲钟挂牌港交所,发行价为55.60港元/股,IPO首日报收58.50港元/股,涨幅5.22%。不过也就日内富贵,在之后的几个交易日里,市值蒸发超20亿港元,截止目前,股价已破发。

在今年大模型掀起人工智能2.0革命的背景之下,第四范式又是港股市场中较少见的AI股,是具备一定的稀缺性的。

2021年2月,第四范式获得了腾讯等战略投资者的注资,融资金额超过了十亿美元。这使得第四范式的估值达到了近30亿美元,被业界誉为决策类AI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第四范式已经累计完成了11轮融资。投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大国有银行,以及红杉中国、创新工场等知名投资机构。这些明星投资方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第四范式在行业中的地位,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资源。市场预期直接拉满,从孖展超购7倍就可以看出,现在上市不过寥寥几日就已经破发,到底是AI大模型之殇,亦或是市场本身之殇?

第四范式在9月29日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这也是第四范式IPO后首份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营收同比增长38.7%至14.68亿元。其中,先知平台和定制化服务两大核心业务收入均大幅增加,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先知”独木难支

2020-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先知平台及产品收入分别为6.19亿元、10.15亿元、14.92亿元及7.56亿元,占总收入的65.7%、50.3%、48.4%及51.5%,产品毛利率53.4%,也相较比较高,但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产品和服务需要持续更新和优化,与之相对应的便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及高增长的销售开支。

对于人工智能行业而言,研发开支始终是重要投入项。2020年至2022年,第四范式的研发开支分别为5.65亿元、12.49亿元、16.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42.88%,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57.3%、55.3%、48.8%。受增速明显的研发开支、一般行政开支等成本项影响,第四范式在报告期内未能实现盈利,同商汤一样,在亏损困局中何时能得到喘息都是未知数。

为寻求破局,第四范式上半年还推出了大模型产品“式说”,并提出“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AIGS,AI-Generated Software)”战略,抓住全新的AI机遇。第四范式认为,大模型在B端软件领域拥有更大市场空间,包括解决软件在交互体验和产品开发上的复杂性问题等。

大模型及AIGS战略的成果还未能体现在财务数据中,如果未来AIGS能够弥补定制服务的不足,提升毛利率,第四范式的天花板将进一步打开。

躲不过去的定制化服务挑战

定制化服务问题,是所有第四范式们都必须要面临的挑战,在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里,第四范式的定制化服务一度超过了先知平台,成为第四范式的的第一大业务,这是与第四范式的预想是背道而驰的,这一定程度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和客户需求之间的矛盾。

非标的定制化服务所带来的弊端是:一、客户不稳定、回款压力大;二、成本高、回报相对较低。

第四范式前五大客户,每年都会有一家更换,稳定不变的大客户仅一家。而且公司应收帐款逐年攀升,从 2020 年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第四范式的应收账款总额分别为 2.68 亿元、7.98 亿元、15.54 亿元及 15.04 亿元,累计达 41.24 亿元;仅今年一季度的应收账款就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总额。随着定制化业务的持续增长,这一问题很可能会继续加重,坏账率提升的情况下,继续侵蚀利润空间是必然的事情。

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服务终端用户234户,其中标杆用户92户,较2022年同期增长24.3%,在金融服务、能源电力、交通通信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业务进展。标杆客户数量的快速增加,帮助第四范式在过去三年中的收入实现较大幅的增长,但是因为毛利率的问题,并没有对第四范式的净利润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亏损收窄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压缩。

过去三年,第四范式的毛利率为 45.6%、47.2% 和 48.2%;2023 年上半年毛利率 48%。相比同行业中其他头部 AI 企业,第四范式的毛利率较低,这主要是受毛利水平较低的定制开发业务影响,导致整体毛利率被牵制。

市场大环境也不可忽略

除了上市首日成交活跃,有1.04亿的成交额,最近两三个交易日只有500万左右的成交量,简单来说,就是没人玩了,流动性被抽干了,也很大程度上反映港股市场的现状,二级市场流动性下降,首先是赚钱效应的问题,没有赚钱效应就会减少交易,没有交易就没有了流动性,这是技术层面。

金融本质层面,受到加息影响,同时资金天然逐利、也有避险需求。再者,香港本身是离岸中心,本港自身的沉淀资金较少,流回资金原始地域也会削弱港股流动性,现在只能静待花开了。

横亘在第四范式面前的,有AI的广阔未来,也有自身局限性的商业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环境,以及人工智能企业面前的共同难题。第四范式想要实现跨越,道阻且长。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美港探案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美港探案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由公众号美港探案(ID:MGresearch)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探员

       原文标题 : 第四范式破发,AI大模型之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