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的3D打印行业发展情况怎么样?
导读:在过去的2020年,中国的3D打印行业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请看一些收入数据。
据南极熊3D打印网了解,2020年3D打印相关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中国企业中(特别提醒,下方统计或许有遗漏,属于未完全统计,请见谅),包括以下28家企业:
金属3D打印企业:西安铂力特、湖南华曙高科、北京鑫精合(天津镭明)、北京中航迈特、南京中科煜宸、汉邦科技、广州瑞通、北京爱康医疗、无锡飞而康等一批厂商;
非金属3D打印企业:深圳创想三维(消费级)、上海联泰科技、宁夏共享集团、上海复志Raise3D、深圳光华伟业、上海polymaker、杭州先临三维、深圳纵维立方(消费级)、深圳snapmaker(消费级)、苏州中瑞科技、深圳诺瓦(消费级)、深圳智能派elegoo(消费级)、深圳长朗三维(消费级)、深圳俩棵树(消费级)、浙江闪铸科技、芜湖西通合(珠海西通)、安徽三绿实业(珠海三绿)、安徽隆源成型(三帝科技)、佛山峰华卓立等一批厂商,
还有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几家公司不愿披露名字,其年收入也超过1亿元
其中最高的是消费级3D打印机龙头厂商深圳创想三维超过10亿元的营收;营收过2亿元的超过10家。
△按照区域划分,2020年3D打印相关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中,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数量最多,都达到11家,占比都是39%;北京的有3家,占比11%;其它3家。其中,由于消费级3D打印产业链发达,按城市划分的话,深圳的最多,这些厂商都是生产高性价比的民用3D打印设备和材料,绝大多数都销往国外
△按照技术类型划分,2020年3D打印相关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中,金属3D打印的有9家,占32%;非金属3D打印的有19家,占68%
△按照应用类型划分,2020年3D打印相关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中,工业级的有16家,占57%;消费级的12家,占43%
相比之下,据南极熊数据,2016年中国3D打印行业收入过亿元的厂商只有9家,到了2020年,花了4年时间,增长到28家,增长了2倍。
△南极熊2017年3月统计的数据
工信部: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增材制造装备制造企业营业收入105.2亿元
南极熊发现,2021-01-29,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一则信息“2020年1-12月增材制造装备行业运行情况”:
“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增材制造装备制造企业营业收入105.2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利润总额9.7亿元,同比增长142.5%。”
特别提示:以上的105.2亿元,只是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统计到的规模以上的企业营收,另外还有一批尚未统计到的企业,其数据没有加进来。
国家统计局:2020年,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等新兴产品,增速都达到1倍以上,市场需求很大
南极熊注意到,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2021年1月18日发布的的《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20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一文中,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提到,
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7.1%,快于全部规上工业4.3个百分点。很多产品大幅增产,比如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集成电路圆片,这些新兴产品增速都达到1倍以上,市场需求很大。
3D打印作为战略性的制造业新兴技术,被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所重视,特别是美国总统把它作为让制造业回归的重要组成技术。南极熊相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2021年,3D打印行业将会加速发展。
最新活动更多
- 智能制造市场高级经理(苏州智能) 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设备经理/部长(智能制造) 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业务经理(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机电系统业务) 成都瑞特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制造咨询总监 北京光华博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安全系统工程师(智能制造)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 人事主管(智能制造)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西南销售总监(智能制造/工业4.0) 通力凯顿(北京)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销售经理(电子、通信、智能制造、物联网) 四川微迪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软件工程师Web(智能制造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
- 自动化工程师(电气设计+PLC+智能制造+广州大学城) 广州达客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ARM) 山东省/潍坊市
- 光学工程师 山东省/潍坊市
- 华东销售经理 江苏省/苏州市
- 高级采购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经理 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SEO搜索引擎优化专员 北京市/海淀区
- DQE经理 广东省/深圳市
- 业务员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