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无人配送赛道爆发前夜,Nuro之后谁将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2021-11-12 10:33
赛博汽车
关注

未来三年,无人配送车有望达到数万量规模,大大领先于其他自动驾驶细分赛道的落地速度。

作者 | 肖莹

11月2日,硅谷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uro宣布完成6亿美元D轮融资,领投方为著名的美国投资公司老虎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丰田旗下的Woven Capital、软银旗下的Vision Fund 1,以及谷歌、高榕资本、Baillie Gifford等。

作为无人配送代表玩家,Nuro已累计完成21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86亿美元,与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当前市值基本持平。

在一众自动驾驶创新公司激烈角逐的背景下,Nuro获得如此高估值,可以充分证明,资本市场对于无人配送赛道前景的看好。

国内无人配送市场发展如何?对照Nuro在美国布局情况,我们来探讨一下,国内无人配送市场发展现状、主流玩家及业务模式。

01

新一轮竞争高地

物流场景亦是今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布局的重点。

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有两个关键特征,其一,资本热度高涨。据赛博汽车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自动驾驶赛道融资额度已经超过1000亿元(含整车)。

其二,赛道玩家寻求可落地场景。或许是来自投资人的压力,L4自动驾驶玩家正在寻求技术的可落地性,相比此前Robotaxi细分赛道受追捧,物流场景正在成为新一轮竞赛高地。

物流场景可以分为干线物流、同城配送和末端物流。其中,末端物流正是无人配送的关键场景。

末端配送可以主要划分为:快递业务和外卖业务(即时配送)。数据来看,这两块业务订单量正在以每年20%-30%的增幅攀升。

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完成767.7亿件和7430.8亿元,分别增长36.7%和21.8%。

今年10月发布的《2020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即时配送行业消费者规模达到 5.06 亿人次,同比增速稳定在20%左右;年订单量超过200亿单,同比增长25%,预计2021年订单量将突破300亿单。

数据来源:《2020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

快递和外卖业务快速增长的另一面,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加深。行业普遍预计,2025年以后,快递、外卖劳动力将处于紧缺状态。

自动驾驶赛道分为三个量级:Robotaxi、无人卡车、无人货运是万亿级市场,无人配送和无人公交是千亿级市场,港口、矿山、机场、园区等场景是百亿市场。

今年来看,无人配送这个千亿级别市场,正在成为自动驾驶赛道玩家的必争之地。以阿里、京东、美团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及以顺丰为代表的快递公司,都明确表达了对末端无人配送价值的认可。

具体来看,阿里的无人车以校园和社区为主要运营场景,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阿里无人车已经进入200多所高校和社区。阿里计划三年后,将无人配送车队规模扩大至1万辆,实现日均配送包裹100万件。

京东则由X事业部专门负责无人车项目。2020年10月,京东物流宣布与江苏省常熟市合作,建设全球首个“无人配送城”。除常熟以外,京东还部署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宿迁、咸阳、呼和浩特等地。京东物流计划为未来2-3年内,继续研发并投用数千台智能快递车,加大无人配送的覆盖面积。

美团的无人车配送孵化于W项目组,目前该项目已经提升为事业部。根据美团官方数据,截止今年4月底,美团无人车配送服务在顺义配送范围已拓展到20多个小区,累计配送3.5 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美团也计划,未来三年内将投放万辆无人配送车。

顺丰则于今年9月下旬在苏州亮相其无人配送车,并计划在高校园区、景区、居民小区以及大型产业园区等不同的场景提供智慧物流服务。

根据几家巨头发布的规划,未来三年,无人配送车将达到数万量规模,这大大快于其他自动驾驶细分赛道的落地速度。

02

巨头玩家和隐形冠军

不仅巨头们在加码布局无人配送赛道,自动驾驶创新公司们也在集中涌入这一赛道。

在国内无人配送市场,创新公司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类似Nuro,一种以毫末智行为代表。

Nuro的商业模式比较清晰,就是通过自有车辆,为零售店提供运力服务,再按客单量收取费用。简而言之,即为场景方提供完整的技术和运力服务。

目前,Nuro 已经与多家美国零售领域的领军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包括达美乐披萨、沃尔玛、CVS等美国大型的商超、药品连锁店。

国内一众自动驾驶算法技术公司也想走Nuro的路。但国内市场与美国市场大不相同,Nuro模式在国内面临较大阻力。

国内市场拥有发达的OTO模式、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体系,也就是上文提及的阿里、京东、美团以及顺丰等巨头所形成的商业壁垒。作为无人配送的场景方,他们更希望自己负责运营环节,以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保持市场竞争力。

Nuro的商业模式无异于在稳定的市场格局下,生切巨头们的蛋糕,难度可想而知。

Nuro无人配送车R2

以毫末智行为代表的创新企业则选择了另一种模式,试图与巨头玩家们形成业务模式互补,以达成战略同盟。

毫末智行提出了5S服务模式,覆盖FAAS(工厂制造服务)、IAAS(供应链和硬件服务)、PAAS(系统工具服务)、VAAS(车辆服务)和MAAS(运力服务)。基于这五层服务,毫末智行提出了“成为低速车平台的生态助力者”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MAAS运力服务里,毫末智行打造了“小魔驼”整车及运营调度能力的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运力服务。

“小魔驼”是一款纯电动的多功能无人配送车,设计时速20-40km/h,设计最大可装载重约100kg,列装两个鸥翼门独立货箱,整体容量约1立方米,可装下最长1.3米的商品。

毫末智行提供全链条的技术支持,但商业模式更加灵活。

例如,对于既有业务场景又有自动驾驶技术和运营能力的客户,可以提供工厂服务和供应链服务;而对于有业务场景和运营能力,但并不想自己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客户,则可以提供车辆服务和运力服务。

毫末智行的这一发展战略已经见到成效,与美团和阿里两大巨头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2021年5月,毫末智行联合美团推出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魔袋20正式落地运营,这是一款具备标准化量产能力以及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低速无人配送车。

美团魔袋20

2021年9月,毫末智行与阿里达摩院达成战略合作,为阿里达摩院智能物流无人车小蛮驴进行生产制造、出厂测试验证、规模量产等联合创新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小蛮驴质量保障和规模化量产。

据悉,毫末智行的无人配送车全部采用毫末自研的通用线控底盘——小魔盘。

毫末智行已在保定建设了全球首个专为L4级低速无人车打造的柔性制造基地,可以混线生产多种车型,设计产能每年5000辆。

截至目前,小魔盘完成500台订单量产。预计到2021年底,毫末智行及合作伙伴将落地无人配送车超过1000台。

与此同时,由毫末智行提供整车服务的“物美多点 X 毫末智行 ”无人配送车,已在北京顺义地区进入常态化运营。

据悉,双方采用的无人配送车就是毫末智行自研的“小魔驼”,这款车集成“小魔盘”线控底盘、多源传感器、自研高性能计算平台及 L4 级无人驾驶算法,可实现全天候、全场景、任意两点间的精准互达。

小魔驼

定位全链条赋能,不参与巨头们的直接竞争,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为其提供灵活的软硬件产品及服务,以毫末智行为代表的玩家将有机会成长为巨头背后的隐形冠军。

03

规模化爆发前夜

纵观整个自动驾驶赛道,在技术层面已经达到阶段性成熟,规模化落地是玩家后续角力的主要方向。

无人配送最终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将取决于成本和路权。物流行业是成本极度敏感的行业,如果能为末端配送实现降本增效,无人配送车将得到大规模应用。

影响无人配送综合成本的核心要素包含车辆软硬件成本、运营成本及运营效率等。

在车辆成本方面,无人配送车整车成本会因车型(底盘+上装)、传感器方案、计算平台选择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目前产品的成本区间较宽,在20-50万元之间。

多位无人配送从业者表示,无人配送车在未来三年内会实现规模化量产和商用,整车成本会逐步降至5-10万元。

与此同时,车辆使用寿命方面,目前底盘和传感器厂商基本都是质保1-3年,预计未来随着供应链和技术不断成熟,使用寿命可以达到 3-5 年。

运营成本方面,目前无人车的运营成本主要包含保险、车辆运维、现场安全人员、后台远程监控/操作人员费用、云平台服务费用等。

其中保险和车辆运维成本占比较低,现场安全人员、后台操作人员的薪资占比较高。未来,人员成本会随着去现场安全员、后台人员监管效率提升而大幅降低。

据赛博汽车了解,自2020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头部玩家已陆续去掉安全员进入常态化运营,并在实际运营中产生真实的商业收入。这意味着,无人配送车已超越Robotaxi等赛道的测试或者开放体验阶段,离真正的规模化、商业化落地更进一步。

从政策层面来看,尽管顶层的监管政策尚未出台,但各地方政府对无人配送持积极鼓励态度,甚至是重点的招商引资项目。

今年5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发布了《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版。无人配送车参照非机动车管理,以车身编码的颁发为核心,对无人配送车进行针对性测试验证,对通过测试的新产品给予相应路权,美团、京东等企业获得国内首批无人配送上路资质。

10月29日,深圳发布《低速无人车城市商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据悉,这是国内首部面向低速无人车城市商业运营的团体标准,对无人车辆在城市的路权分配、自动驾驶能力、设备本身的安全性、数据通信、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信继北京、深圳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为无人物流车开绿灯,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叠加政府鼓励,将为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化落地带来机会。

04

写在最后

综合市场整体发展来看,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经初步形成,技术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行业进入批量商业应用前夜。预计未来三年,无人配送整车成本会进一步下降,无人配送赛道将优先于自动驾驶其他场景率先迎来爆发。

受益于行业发展,无人配送赛道预计也将孕育出2-3家独角兽企业。目前来看,如果说Nuro是美国无人配送赛道估值最高的明星企业,毫末智行则有望成为国内无人配送创新创业公司中的标杆玩家。

-END-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