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用技术磨筋骨,用品牌撑起民族骄傲

2022-06-01 14:56
新座驾
关注

4月,中国汽车像是负伤了的巨人,在疫情之痛下,靠坚韧撑了下来。

这个四月,没有林薇因笔下的“四月天”,但又像《流浪地球》里的经典台词:

希望是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据奇瑞汽车透露,5月初,其主要生产基地的产能已恢复到正常时期的70%左右,奇瑞集团各大品牌也在加大新车型推出力度,力求缓解4月因产能不足带来的影响。

为此,在近段时间我们看到了一个以往不曾有,或少有的现象:

几乎全国的奇瑞经销商,且包括了星途、捷途品牌经销商的“全民直播”,以及奇瑞新车型的频繁亮相推出。

这是奇瑞的自我解困,却也不经意陷入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

以往车市遇到熊市,降价、促销、“打骨折”这是惯招。现在,通过网络“卖艺”卖车,特别是在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车价不降反升,奇瑞早已不在市场上打价格战,转而投向自身资源储备更丰富的技术战。

创新不断,新科技层出不穷,之前奇瑞用技术磨炼的筋骨,现正是撑起民族骄傲的关键。

01 I 技术强筋骨,首战必用我

1997年3月18日,注册成立刚刚2个月的奇瑞公司,在芜湖城北的一片荒滩上打下建厂的第一根桩,而这根桩所标注的厂房是——发动机一厂——中国最早自主开发轿车“心脏”的地方。

(图为奇瑞1997年打下第一根桩的发动机一厂)

中国汽车工业走得最难的一步,却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就是“用市场换技术”。

二十多年前的中国汽车可以“照车画车”,可以“四个轮子加沙发”拼车,但唯独没有自主开发的轿车用发动机。看着泊来品牌不断在炫耀着堪比飞机引擎的V12、V8,安静又暴力的V6,而中国所能买到的发动机技术都是已经落后的三菱4G系列。

可即便落后,三菱发动机也几乎覆盖了中国汽车发展的一半时光。几乎所有中国品牌都曾使用过三菱的发动机,直到2019年。

2019年,奇瑞6款发动机入榜“十佳发动机”,奇瑞也凭多年深耕,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底盘、发动机管理系统以及平台技术的汽车企业。

并非这12年间,奇瑞没有表现,而是2019年的数据体现会更为直观:

2019年,自主品牌一共卖出700多万辆小汽车,航天三菱发动机的销量却只有区区25万台。中国品牌已经真正摆脱了使用外购技术发动机的时代。

或许奇瑞自己都没想到:最初他们还要从国外购买别人淘汰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在外资品牌垄断的中国汽车市场争取“立足之地”。如今,奇瑞已经拥有全球千万用户,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为2021年,奇瑞基于“奇瑞4.0时代全域动力架构”发布“鲲鹏动力”品牌)

奇瑞自主开发的发动机下线总量也超过800万台,还对外出口了50余万套发动机,其中一半以上单独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产品和技术的输出者。

奇瑞按照“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思路,形成了可迭代的持续创新能力。

除了为汽车产品提供发动机,奇瑞还为通用航空配套生产发动机“心脏”,并开发无人机发动机。

而一代代“中国芯”的持续进化,只是“技术奇瑞”庞大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奇瑞25年坚持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按照“技术奇瑞”的规划布局,从夯实基础到抢占竞争制高点,从传统技术到新四化赛道,雄厚的技术储备让奇瑞在创新活力上,像有着使不完的力,用不完的劲。

截至目前,奇瑞集团累计申请专利23000余件,累计授权14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近1/3,位居汽车行业前列。奇瑞还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170多个项目。在2021年“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排名中,奇瑞汽车排名第21位。

25年前,奇瑞为发动机一厂打下第一根基桩起,就已经坚定了“用自己的技术造中国车”的信念。

有业界和学界观点认为,在当前的百年大变局下,一个优秀的大国企业应当具备洞察及发展趋势的时代敏感,接受创新甚至创新变革“破坏力”的勇敢,以及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奋斗的使命感。

时代敏感、创新勇敢、历史使命感……这是众多中国企业苦练的内功和境界,也是创新者、攻坚者的动力源泉。

02 I 战略在转型,体系存温情

跨入25岁生日开始,奇瑞开启了“虎虎生威”的局面。

今年1月销量创历史同期新高:终端实销10.77万辆,同比增长20%。总销量、海外出口、新能源销量均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连续8年蝉联安徽省发明专利第一:奇瑞集团旗下6家子公司跻身“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其中奇瑞汽车连续第8年蝉联第一。

奇瑞“全球车”OMODA 5下线:OMODA 5是奇瑞第一款完全根据国际高端市场需求定义开发的车型,将于今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首发上市。

(图为奇瑞“全球车”OMODA 5下线)

2022年一连串开挂般的表现,其实是奇瑞自2021年以来“垂直崛起”的强势延续。面对新冠疫情、“芯片荒”“用工荒”等来自大环境的重重挑战,为什么奇瑞能够远超行业3.8%的平均增速,实现同比31.7%的“进击”式增长?

在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看来,奇瑞25年来发展中非常重要一条经验,就是通过战略转型,建立了与国际一流接轨的体系创新能力。

这个体系不单单是指生产研发,还有“人情世故”。

如果说“技术奇瑞”是奇瑞立企的看家功底,那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奇瑞加快腾飞的“两个翅膀”。奇瑞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努力为用户创造价值,围绕他们的“痛点”和“痒点”提供精准服务,希望让客户激动、感动;坚持互联网思维,打造开放系统,不断扩大奇瑞的技术边界、经营边界。

用户,是奇瑞公司一切经营工作的圆心。奇瑞积极主动地邀请客户参与到产品定义、产品共创,参与企业持续“进化”的过程。公司近两年在用户调研上的预算不断增加,去年一年比前年在用户调研上的花费增加了8倍,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在J.D.Power发布的2021中国汽车销售服务满意度研究(SSI)中,奇瑞以732分在自主品牌销售满意度排名中斩获亚军。

再从“人情”回到产品上。埋头做技术的奇瑞,抬起头努力参与融合到实体活动中,与用户一起共创,打造场景化体验。

与国民休闲零食三只松鼠签约,为年轻用户打造专属快乐体验模式,将奇瑞汽车的产品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年轻人。

瑞虎7 PLUS在抖音发起#声色嗨唱挑战袁娅维#全民挑战赛,该视频总播放量已突破15.0亿,并多次登顶抖音热门话题榜。

奇瑞QQ冰淇淋大定活动开启24小时订单破15624台,刷新汽车电商直播纪录。

消费者是市场第一风向标,奇瑞深知此道: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造什么;年轻人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奇瑞汽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围绕用户思维,奇瑞汽车一次次地突破壁垒,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成就了年轻、时尚、潮流的品牌基因。

03 I 中国走出去,奇瑞先趟路

纵观国际著名汽车品牌,无一不是通过走向全球市场,最终成为国际一流品牌。在尹同跃董事长看来,出口强劲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标志,广阔的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品牌来说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奇瑞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的目标,坚持“无内不稳,无外不强”战略。深耕海外市场20年的奇瑞经历了国际化“三步走”,探索出从产品“走出去”到工厂、文化“走进去”,再到品牌“走上去”,实现了全球化发展的结构性转变。

奇瑞很好地将自己的“人情世故”体系运用到汽车出口上来。

品牌真正“走上去”,就要真正懂得海外市场的用户、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例如在俄罗斯,奇瑞仅2021年就开展了上千次的面对面客户调研和一对一电话访谈,当地市场老客户换购新车比重达到了40%,新车购买中有20%的客户来自于朋友的转介绍。在巴西,奇瑞通过推广中国的抗疫经验,开展新型的线上上市、上门送车/试驾等服务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誉。

截至目前,奇瑞集团全球累计用户超过1000万,其中海外用户195万。奇瑞连续19年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连续五年荣获由国务院新闻办评选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20强”,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车主热爱的“中国名片”。

“20年前,一扇门打开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开启了奇瑞汽车海外征程的无限可能。”尹同跃董事长表示,面对既充满机遇又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家和自主品牌既要保持好奇心和好胜心,更要有耐心,海外市场的机会总是提供给有准备的人。

04 I 尾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如今即使面对全球严峻疫情和汽车行业加速洗牌的趋势,依旧无法阻碍奇瑞奋起向上的步伐。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奇瑞汽车人励精图治、不断寻求突破,寻求一种方法,可以真正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树立一面自主研发的旗帜。他们做到了。

于逆境中涅槃的奇瑞汽车,可以赢回属于自己曾经的骄傲,可以赢得更多的人对于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尊敬。

       原文标题 : 用技术磨筋骨,用品牌撑起民族骄傲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