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有应用在钻苹果隐私政策的空子?

2021-07-15 11:08
我的极刻
关注

自从苹果的新隐私政策公布以来,各大应用厂商无不绞尽脑汁想着应对之策。

财大气粗的脸书选择硬刚——然而并没有刚过。而国内的不少厂商则开始想一些阳奉阴违的办法,试图绕过这一政策。

CAID,广告商们的救命稻草

最近,一则关于苹果隐私政策的消息吸引了小黑的眼球。当然,小黑已经记不清苹果的隐私政策有多少次吸引小黑的眼球了。

这次的消息与一些国内互联网大厂直接相关,甚至进一步加深了小黑对它们的反感。

消息内容是这样的:

在默认关闭IDFA(广告标识符)的政策生效前,以百度、腾讯和字节跳动为首的国内互联网厂商就已经开始测试一种绕过隐私政策的新方案,试图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隐私信息

众所周知,在苹果新的隐私政策影响下,广告主想要拿到用户的设备ID,就需要经过用户的允许。这就给整个互联网行业目前的运营现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数据显示,在默认关闭广告跟踪之后,广告商的收入将比之前降低一半甚至更多。这样的情况,大概只有用户愿意看到——这也就必然引起应用方和广告商的强烈抵制。

正如小黑前文所说,强硬如脸书选择了直接硬刚,然而没有刚过,只能选择接受。

而一些国内应用大厂和行业性组织中国广告协会(CAA)正在测试的新方案,则是一个名为CAID(中文名互联网广告标识)的“隐私收集系统”,希望在苹果的隐私政策之下找个空子,赚回那失落的50%广告收入。

CAID是什么,它要怎么收集我们的隐私?

目前关于CAID的具体实现方式,小黑还没有得到太多的资料。但就已有的资料来看,这一方案确实可以绕过苹果的隐私政策。

根据一些技术网站的分析,CAID主要会采用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当用户第一次打开某款应用的时候,会将设备的硬件参数和某个随机数通过算法生成一个ID(即CAID);另一种则是通过App采集一些具有识别能力的非隐私数据,再加上设备硬件参数和某个随机数发送到服务器端,最后通过算法生成一个ID。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听不太懂的样子?

举个例子,第一种方案就像是小王(运营商)去超市买个杯子(用户),当第一次看到这个杯子的时候,小王就会通过这个杯子的材质(用户设备的硬件参数)和自己脑补的随机数,给杯子打个标签;

第二种方案,则是在小王买杯子的时候,除了材质和随机数之外,再多采集一些这个杯子的特征(非隐私数据),比如纹理、图案等,上传到服务器中,并让服务器给这个杯子贴个标签。

而这张标签,就是用来识别用户身份的工具,所谓的“个性化推送”,也就可以通过它继续“发扬光大”了。

由于这两种方案各有优势,因此一般情况下应用可能会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案。

苹果的回应:不论何种侵犯隐私都不能忍

好在苹果很快给出了回应,而且是实际行动上的回应:

对被发现在App Store软件更新中支持CAID的应用,苹果会直接拒绝他们的更新上线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在隐私保护方面,用户再一次大获全胜。

▲ 采用CAID的App被禁止上架

但是,即便是这次的胜利,依然无法真正保证用户隐私的长期安全。每年广告商通过用户隐私获得的利润数以百亿计。

能够获得如此丰厚的利润,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把用户隐私“踩在脚下”,这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是每个应用开发商和广告商都垂涎三尺的,因此即便在CAID被禁用之后,它们还会想尽办法开发其他的什么ID,继续想办法侵犯我们的隐私。

▲ 没有开屏广告,是国外应用的一大优点

对此,小黑只想说,真正可持续赚钱的方法只有好好运营自己的应用,想要依靠用户隐私竭泽而渔的各位,拜托你们做个人吧。

图源:苹果发布会、脸书、自摄图片、应用截图、百度搜索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安防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