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互联网泡沫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省,都是浙江

2024-01-11 15:42
青记智库
关注

◎文 | 江禾◎编辑 | 小木

过去五年,浙江经济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

这其中的两大标志性事件——互联网金融巨头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不过,疫情之下,直播电商迅速崛起,浙江也曾重新站上风口,拥有超5万主播的杭州,也成为“中国直播电商第一城”。

相比于耀眼的互联网经济,浙江制造业的存在感一直不高。但实际上,浙江制造业却有着厚实的家底。已公布的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浙江省共189家企业(产品)入围,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超过山东(186家)、江苏(170家)、广东(132家)。宁波(83家)则是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最多的城市。

已公布的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浙江共有1454家入围,落后于广东(1534家)、江苏(1506家),位居全国第三。

挤掉互联网“泡沫”,浙江数字经济优势与制造业结合更加紧密,高技术制造业加速崛起,有力拉动浙江工业增长。2018年-2022年,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3%、6.6%、5.4%、12.9%、4.2%,同期,浙江GDP增速分别为7.1%、6.8%、3.6%、8.7%、3.1%,工业对浙江经济增长贡献作用越来越大。拉动浙江工业的另一因素,是浙江的港口物流优势。

当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成为中国外贸“新三样”,走俏海外。透过过去五年浙江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看,浙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产量增速分别高达1042.5%、607.05%、133.01%,增速在各项工业产品中位列第1、2、8位。与此同时,浙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出口额持续上升。2022年,浙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出口额增速达到165.99%、107.47%、116.51%。

宁波港新能源汽车出海其中,宁波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3.16万辆,出口9.3万辆,同比增长51.1%。浙江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映射着中国外贸的走势,是中国制造出海转变的一个缩影。相关阅读:山东走出新旧动能转换误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又站在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外资第一大省江苏,正在低调转型1

论工业规模,浙江不及粤苏鲁,但浙江工业利润率却是四省中最高的。2021年,浙江规上工业总营收100301.65亿元,在四省最低,利润为7019.47亿元,利润率达到7%,在四省最高,比山东、江苏、广东高了1.8个、0.77个、0.5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达的底色,让浙江工业企业能快速感知市场变化,加速企业革新,创造更高的利润。比如温州永嘉一家老牌服装企业,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20%,同期利润增长超过50%,研发费用增长近30%。

深入看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浙江工业呈现明显的轻工业特色,尤其是化纤纺织等产品产量,浙江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根据2022中国统计年鉴列出的36项工业产量,浙江省产量占全国比重前五产品分别为化学纤维、金属切削机床、布、初级形态塑料、化学农药原药。其中化学纤维产量3209.61万吨,占全国产量比重近半,达到47.8%;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7.08万台,占全国产量比重近三成,达到28.4%;

布产量123.39亿米,占全国产量比重超过两成,达到24.6%;

初级形态塑料产量1278.35万吨,占全国比重11.4%;

空调产量1763.51万台,占全国比重8.1%。此外,太阳能电池(23.3%)、新能源汽车(6.5%)以及燃料油(11.2%)、纯苯(10%)、汽油(6.2%)、柴油(6.5%)、煤油(7%)等石化产品,浙江省产量均在全国领先。

2

具体看浙江省过去五年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幅最大,由4万辆猛增到45.7万辆,增速达到1042.5%。分析来看,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猛增,一方面受益于本土车企吉利汽车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转型,另一方面则受益于零跑、合众等造车新势力的崛起。

2019年,吉利在宁波落户极氪智慧工厂。自2021年投产后,工厂生产的极氪车型在高端智能纯电赛道上全面发力,2023年4月,工厂第10万台纯电乘用车下线,创造中国高端纯电汽车品牌10万台下线最快纪录。

吉利极氪汽车宁波工厂吉利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2022年,吉利接连与杭州、宁波市政府签约,再落地新能源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并在台州落地产能达30万辆吉利汽车插电混动新能源汽车项目,由燃油车生产转向混插项目。除了吉利汽车等传统车企,浙江还涌现出零跑、合众等造车新势力。

其中,零跑汽车于2015年成立于杭州,专研智能电动汽车,是全球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拥有智能电动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的整车厂家。零跑汽车已在金华落地自建工厂,于2019年投产。2021年7月,零跑汽车金华AI工厂生产制造的首台整车下线,零跑汽车获得独立生产资质后,自建工厂迎来首台车下线。截至2022年10月,零跑汽车金华基地年产值超百亿,预计2025年产能达到60万辆,创造产值超过600亿。

近年来,零跑汽车与杭州合作趋于密切。2021年3月,零跑与杭州钱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零跑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展合作。不久后,零跑汽车宣布完成超45亿元Pre-IPO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杭州市政府参投30亿元。2022年9月,零跑汽车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造车新势力港股第一股。浙江另一造车新势力合众新能源于2014年成立于桐乡,并于2017年获得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合众新能源同样为自建工厂。

2018年,合众新能源汽车桐乡工厂启用,生产哪吒S、哪吒V和哪吒U车系等产品。2023年5月,哪吒汽车第30万台量产车下线,仅桐乡工厂年产能就超过了5万台。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之一,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浙江锂离子电池产量也迎来增加,由21921.4万只增加到51079.6万只。目前,比亚迪弗迪电池、欣旺达、天能锂电等均在浙江落地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如比亚迪弗迪电池在温州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建设项目、在绍兴的年产15GWh锂电池及配套项目,均入选2023浙江省新增重大实施项目。

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拟建年产50GWh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达到213亿元,项目于2022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已完成第一条生产线建设。太阳能电池、发电设备等产量同样迎来大涨。太阳能电池由1134.1万千瓦时增长到8018.7万千瓦时,五年增速达到607.05%,发电设备产量由536万千瓦增长到1104万千瓦。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持续高景气,浙江省通过出台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共有光伏规上企业184家,总产值2498.6亿元,同比增长64.9%;光伏组件产量98GW,占全国产量的33.9%,电池产量75GW,占全国产量的23.6%。上市公司方面,截至2023年10月,浙江已涌现33家光伏上市公司,涵盖材料、电池、组件、设备、电站等光伏产业链全环节。

浙江嘉兴、义乌两大光伏产业聚集区,已密集落户一批光伏头部企业项目。其中,义乌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电池片生产环节。义乌已投产的光伏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产能达到35GW,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近20%;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已有5家在义乌设有生产基地。如爱旭股份投资60亿年产8GW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晶科能源投资110亿的1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晶澳科技总投资102亿元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东方日升总投资200多亿元15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等开工投产,大大拉动义乌太阳能电池产量上升。

晶科能源义乌项目与义乌以光伏企业制造基地为主相比,嘉兴光伏产业有总部经济优势,光伏产业链布局更完善,聚集光伏组件生产的隆基绿能、阿特斯,电池片和组件生产制造的晶科能源、正泰新能,致力于光伏逆变器的生产的宁波德业,以及材料领域的福特斯新材料、绿康生化等企业。在嘉兴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下,企业经营成本大大降低。

比如,光伏组件厂商隆基绿能,已在嘉兴建成年产7GW高效组件项目、14GW单晶组件项目,项目与玻璃厂商福莱特只有一路之隔,这意味着福莱特生产的玻璃,只要跨越一条马路便能送到隆基绿能的车间,大大降低了隆基绿能的运输成本。据了解,嘉兴隆基绿能生产基地,是隆基所有生产基地中成本最低的。除了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上涨,浙江省燃料油、纯苯、汽油、柴油等传统石化产品,产量也迎来增长。

燃料油产量由139.83万吨增加到571.67万吨,增幅达到308.3%;纯苯产量由43.16万吨增加到171.73万吨,增幅达到297.89%;汽油产量由338.83万吨增加到900.2万吨,增幅达165.68%;柴油产量由633.35万吨增加到1251.2万吨,增幅达97.55%。浙江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宁波、舟山、绍兴、嘉兴等城市。2022年,浙江省规上石化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万亿,总量规模居全国第三,其中宁波规上石化产业总产值达到5221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宁波是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2022年,宁波绿色石化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是唯一入选的石化产业集群。

目前,宁波石化产业拥有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8家,十亿级企业25家,产业链完备,其中包括中石化镇海炼化、大榭石化、万华化学等一批石化行业龙头企业。2021年底,中石化镇海炼化扩建15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总投资约1000亿元,是中石化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目前,镇海炼化已形成2700万吨/年炼油和220万吨/年乙烯产能。镇海炼化仍在扩建乙烯产能。

2023年5月,宁波市发改委发布同意镇海炼化有限公司扩建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项目核准的批复,项目总投资约380.8亿元,将在镇海炼化现有规模基础上,扩建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新材料工艺装置和相关配套环保设施、公辅工程及厂外工程。除了宁波镇海炼化,浙石化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是支撑浙江石化产能持续攀升的另一大项目。2019年底,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全面投产,项目总投资达到1730亿元,是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单体产业项目。接着,2022年初,项目二期全面投产。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可从原油向下生产汽油、柴油、航煤、润滑油等多种成品油,年生产聚乙烯超过225万吨,聚丙烯超过180万吨,炼油、对二甲苯规模均位列国内第一。数据显示,2022年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加工原油3702万吨,实现产值2314亿元,大大保障了国内基础化工原料供给,预计2023年达加工量4000万吨以上。

港口物流对浙江石化产业的拉动作用同样十分突出。2022年,宁波舟山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6134万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港口首位。从主要运输产品看,宁波舟山港要运输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大豆、集装箱等产品,是国内重要的原油转运基地、液体化工储运基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电工仪器仪表、变压器等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也迎来增长。

数控机床产量由42811台增加到64878台,工业机器人产量由4707套增加到26956套,电工仪器仪表产量由8766.2万台增加到11773.1万台,变压器产量由8640万千伏安增加到11173万千伏安。数控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实现工业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核心单元。

工业4.0时代到来,制造工厂加速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带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产品需求增加。浙江是机床产业大省,其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占全国比重近1/3,经济型数控机床产量占全国1/3以上,工量刃具产量占全国60%以上。浙江已涌现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包括海德曼、日发精机等7家上市公司和10余家位列国内前列的品牌企业。

浙江温岭数控机床生产车间其中,海德曼主要客户多为中国主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其高端数控机床占比达到70%以上。随着国内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海德曼也收获了更多市场订单。2020年9月,海德曼登陆科创板。此外,海天精工重型龙门加工中心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电产京利的高速精密自动冲床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津上精密的高精密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也有亮丽表现。集成电路产量由65.36亿块增加到194.06亿块,光电子器件产量由327亿只增加到554.9亿只,电子元件产量由952.6亿只增加到1574.6亿只。当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全国各地“一号产业”,浙江通过国资运作,积极引进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绍兴引进的中芯集成项目。2018年3月,中芯集成在绍兴成立,公司主要从事 MEMS 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业务,也是国内少数提供车规级芯片的晶圆代工企业之一。截至2023年8月,中芯集成已在绍兴实施多期项目,累计投资约285亿元。

一期8英寸功率器件MEMS项目已于2021年底实现10万片/月的产能目标;二期项目已于2023年3月实现7万片/月的产能目标;三期12英寸中试线项目即将实现1万片/月的产能目标;新能源模组项目已进入快速量产爬坡阶段;6/8英寸兼容SiC MOS项目进入了量产阶段。

背靠中芯国际与绍兴国资,中芯集成在短短五年间迅速发展成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MEMS代工厂。2023年5月,中芯集成登陆科创板。‍而除了中芯集成,绍兴还落地了另一汽车芯片制造龙头项目——比亚迪半导体项目。2022年5月,总投资100亿的比亚迪功率半导体项目签约落户绍兴,项目于同年8月开工建设。

在中芯集成项目带动下,绍兴已聚集长电科技、深迪半导体、晶盛机电等一批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等全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主导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浙江另一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甬矽电子,于2022年11月登陆科创板,主要从事集成电路中高端封测业务,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物联网、智能家居等。2023年9月7日,甬矽电子集成电路IC芯片封测项目二期落成仪式举行,项目二期总投资111亿元,满产将达到年产130亿颗芯片。

甬矽电子一期和二期项目,包括成熟封装QFN产品线,广泛用于汽车电子与工规产品的QFP产品线,应用于网络服务器、CPU处理器、AI智能产品上的大颗FCBGA产品线,以及代表先进封装发展方向的Bumping、WLCSP、Fan-In/Out产品线等。

3

浙江产量减少的产品,多属于家电、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灯泡等家电产品产量下降。彩色电视机产量由722万台下降到193万台(2019年数据,2020年起未再公布),家用电冰箱产量由618万台下降到454万台,洗衣机产量由1153万台下降到931万台,灯泡产量由57.85亿只下降到1.31亿只。

产量下降最大的是彩色电视机。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彩色电视机产量有722万台,到了2019年产量大幅缩减至193万台,2020年起,浙江省没有再公布彩色电视机产量。另根据机构数据,2023年1月-8月,浙江省电视机产量为0。浙江电视机产量锐减,背后是浙江家电产业整体技术含量不高、小品牌小企业居多、多以代工为主的产业现状。随着家电行业品牌效应凸显,头部大企业竞争实力突出,浙江小家电企业竞争力不足,弊端显现。

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家电企业注册数量只有570家,而2020年、2021年都超过了1000家。从产业项目看,格力、美的、海信等头部家电企业在浙江落地了生产基地,多以生产空调为主。而过去五年浙江的家电产品,也只有空调产量上涨。

同时,浙江家电产业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上游芯片本土供应不足。受“缺芯潮”的影响,不少家电企业被迫缩减产能,导致产量下降。与白色大家电相比,浙江小家电优势突出,如家电上市公司公牛、老板电器、苏泊尔、德业股份等均属于小家电领域,慈溪小家电产业基地,是全国三大家电制造基地之一。从产量看,浙江电风扇产量由2018年的809万台增加到1753万台,增速116.69%。

慈溪小家电基地,工人在生产电风扇布、丝、毛线、丝织品、纱等传统纺织产品产量下降。布产量由80.1亿米下降到67.74亿米,丝产量由6326亿吨下降到5079吨,毛线产量由37046万吨下降到26708万吨,纱产量由159.97万吨下降到142.8万吨。浙江是中国纺织产业大省,如化学纤维、布等产量常年位居全国首位。随着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出口承压下,浙江纺织产品产量下降。而原材料成本上升,加速企业综合成本上涨,导致了企业生产动力不强。

比如,石油作为纺织化纤产品的主要原料,近年来价格持续攀升。受此影响,不少企业尽管销售收入出现增长,但利润下滑幅度更大。与新能源汽车产量猛增相比,浙江整体的汽车产量增速只有4.8%。分车型看,轿车产量出现大幅下滑,由87.7万辆下降到46.32万辆。浙江汽车产量增速放缓,与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放缓有关。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月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累计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保持高增长,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拉动汽车产业增长的最强动力。

浙江汽车产量增长,也主要是靠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拉动。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多年高增长,行业更加向头部车企集中。信息显示,浙江现有11家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其中新势力居多,头部车企仅有吉利一家,汽车产业基础不及广东(比亚迪、广汽)、上海(上汽)等。

相对来说,浙江造车新势力,迎头崛起的速度大大加快。2023年10月,零跑汽车获得了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斯泰兰蒂斯集团15亿欧元的投资,此番投资后,斯泰兰蒂斯集团将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成为零跑汽车的一个重要股东。同时,双方将以51:49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并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对外出口业务。

合众汽车同样将市场瞄准海外。据了解,合众汽车已在泰国建厂,在印尼推出新车,完成马来西亚订单批量交付,并与阿联酋实现战略合作签约。

       原文标题 : 互联网泡沫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省,都是浙江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