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一代消费者消费力逐渐崛起,虚拟偶像产业从小众舞台走向大众舞台

2020-10-13 09:51
刘旷
关注

可以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视频平台,大多数虚拟偶像主要以主播、艺人等身份活动,多是利用粉丝经济变现,包括周边产品售卖、广告、演出费等等。而今,虚拟偶像卖货也十分火热,洛天依、乐正绫等国内知名虚拟歌手直播买货场面,可以比拟李佳琪、薇娅等顶流卖货主播。

而有意思的是,美妆品牌用二次元吸引年轻人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欧莱雅、屈臣氏等品牌开始孵化属于自己的虚拟形象,进而提升了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

比如,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欧莱雅官宣全球首个品牌虚拟代言人“M姐”;屈臣氏也早早推出了虚拟代言人“屈晨曦Wilson”。另外,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有超30个品牌合作过虚拟偶像,包括百雀羚、欧舒丹等。

与当主播、当艺人被当成“另类花瓶”的形象不同,在美妆市场虚拟偶像既是代言人也是导购,它的工具属性更强。基于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虚拟偶像和品牌大数据系统打通,获悉不同客户的消费喜好和需求,从而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是美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

不管怎样,资本眼中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在不断提高,“掘金”机会更多,竞争也更激烈了。

新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

办演唱会、接广告、当代言人、直播卖货,虚拟偶像变现能力不断提升,这让入局虚拟偶像市场的资本有了向上发展的动力,同时新变化也带来了新挑战。

好的一面是,虚拟偶像受众范围越来越广,以初音未来、洛天依、乐正绫知名的虚拟偶像IP,以及欧莱雅、屈臣氏等美妆品牌用心打造的“代言人”,仍有挖掘的商业潜力。

据《2020年中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93%的企业在调研中表示,相比没有IP的同类产品,授权产品的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对于同一个IP形象的其他衍生产品或消费体验,消费者再次购买的消费意愿整体较高,复购意愿高达81%。

不好的一面是,虚拟偶像市场门槛高、盈利模式五花八门但还未成熟,且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对于初创者来说是很大挑战。市场狼多肉少竞争激励,而且形成知名虚拟偶像IP的培养期很长,这也是创业公司少有虚拟偶像成功出圈的原因。

当下虚拟偶像扎堆涌现,市场一片繁荣,但巨头入局后终会产生两种结局。一种,类似天猫这样的平台,在虚拟偶像上创新发展,即基于真人偶像影响力,让虚拟人物IP更快的打响。另一种则是初创者,长期在市场中游走,寻求一个“出圈”的契机。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