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2022-04-12 10:48
新熵
关注

作者|嘉荣

编辑|伊页

银行卡的盛行,让20世纪80年代成了“一卡在手,天下我有”的时代。进到酒店和餐厅,拿出银行卡来刷卡消费,在彼时可是个气派的动作。随着移动支付的盛行,“刷卡”的地位已今时不同往日。

2003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成了移动支付历史上一个重要性时刻。在此之前,电子商务只是一个信息平台,很难进行交易。随着支付宝的做大,拉开了移动支付的淘金时代,以至于坊间有段子称“十个首富,九个做支付”。

不过当下早已不仅是首富的支付之争,而是随着苹果、华米OV等手机厂商的入局,蔓延成了新时代下的“软硬混战”。

近日,华为支付上线华为钱包,意味着在Huawei Pay之外,华为在支付领域又迈出了正式一步。而这一行动早有苗头,早在2021年华为开发者大会期间,参会者便可使用华为支付扫码购票。

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目前该业务更是覆盖了华为系应用和部分第三方应用,包括华为音乐、华为视频、华为阅读、芒果 TV、有道云笔记、PP视频等,并支持绑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60余家银行。这也是继去年华为正式获得支付牌照后的第一个有关支付的大动作。

随着华为在支付领域的成长,软硬件厂商之间的混战好似又吹响了号角。

实际上,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中,相比支付宝、微信为首的基于软件形态的支付玩家,苹果和华为等基于硬件生态的玩家们,背靠强大的硬件设施,当前却暂未做出水花。不过尽管分食支付宝和微信为时尚早,但华为支付或意并不在此。随着移动支付平台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终局也并未到来。

01  基于硬件,困于硬件

手机厂商布局支付,可以说是拥有不少“天赋”。

一方面,在手机市场中站稳的脚跟让这些玩家们拥有足够大的用户规模,头部玩家更是如此。比如当前已入局支付的苹果、华为和小米,无一不是在硬件赛道中已笼络了一众消费者的心智,而后拿下支付牌照这张船票。每卖出一个手机,意味着在支付方面,同时多了一个潜在用户。

另一方面,除了潜在用户池,手机玩家们的硬件支持也为它们打入移动支付阵地提供了一大优势。比如当前大部分手机都配备NFC功能,以便支持银联手机闪付。相较必须联网才能扫码的支付宝和微信,非接触式且无需网络的NFC不仅迅速而且更加便利。

不过这已不再是当年移动支付遍地黄金的时代,在消费者使用习惯养成后,转换成本也越来越高,资源和用户不断向行业寡头聚集。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合计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90%以上。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截至2021年6月,国内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其中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为86.3%。

而当前,随着国家背书的数字人民币强势来袭,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解决了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顾虑,也可以实现离线状态下支付。截至去年10月,“含着金汤匙”的数字人民币在开放试点一年后个人钱包已达1.4亿个。

手机厂商较为明显的优势,在三者围攻下显得有些差强人意,更何况还要面临京东支付、美团支付和抖音支付等电商支付的夹击。尽管2016年苹果在中国推出Apple Pay,同年华为和小米也上线Huawei Pay和MI Pay。但和在手机市场大杀四方不同的是,三年后在iResearch《2019年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交易份额》报告中,连苏宁支付都占有0.2%的市场份额,三品牌只能和有些支付方一起被归在合计占1.7%的“其他”。

受惠于硬件,也受制于硬件。

对基于手机消费者来扩大潜在支付用户池的手机厂商们,当前也面临中国手机市场换机周期已近30个月、出货量也大幅下滑的问题。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22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该时期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1.7%。

以手机厂商的NFC基础性支付功能为例,业内人士曾表示,相较NFC的产业链成本和安装的复杂程度,二维码的使用成本更低,当前并非所有手机型号都上线NFC功能,尤其是入门机型。

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曾指出越是低价格段用户对价格关注较多,换机周期相对更长。而这也对手机厂商们如何在面临各项成本难题下,如何普及NFC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受制手机本身的NFC硬件技术,同样也受支付终端的POS机等设备数量的限制,后者也进一步限制了支持NFC功能的商家范围,二者缺一不可。

手机厂商们的支付生态根植于硬件,若硬件生态出现疲软,在此土壤中生长的支付生态也将受到打击。而对本身不受手机系统和手机型号等硬件壁垒限制的软件支付厂商们而言,则更能“野蛮生长”。

所谓“得生态者得天下”,在支付生态完整性方面,支付宝早已从早期的支付工具成长为了当前围绕理财、保险和微贷三大变现场景的金融生态,更是做起了私域社交增加粘性;微信背靠庞大的社交流量池,尽管支付功能晚于支付宝上线,也早已与其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美团、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等也都借助电商形成了支付交易闭环。而手机厂商们的支付功能却稍显单调,当前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几大手机玩家在支付领域各自为战,看似喧闹的场景,难以掩盖还暂未有手机厂商在支付赛道真正跑出名堂的事实。未来,或有更多手机厂商们的支付巨轮徐徐启航,然而前路也依然漫长。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