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互联网应用软件衰落记:属于超级APP的时代过去了?

2022-10-31 15:18
新眸
关注

03战略不清晰的产品都是坑

作为智能手机开山鼻祖式的产品,iPhone 4内存的三个版本分别是:512MB+8GB、512MB+16GB以及512MB+32GB。过去的16GB内存的手机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动辄8GB+256GB、甚至12GB+512GB的庞大内存体积。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若以MAU超过1亿作为“装机必备”的应用标准,那么现在超过标准线的App数量25个,种类覆盖通信、电商、地图、短视频、资讯、浏览器、本地生活、游戏等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此基础上,像前面说的,App对设备内存的占用处在不断膨胀的阶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功能的叠加和臃肿。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曾为了解决App臃肿的问题发起过绿色应用公约的活动,后来又有工信部牵头成立统一推送联盟,旨在降低App为了推送消息专门加入的无关代码和功能,但这些起到的作用都不大,实际响应寥寥无几。

2013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首次推出轻应用模式,用搜索框直接搜索App实现即搜即用,这个模式虽然没有被持续重视,但可以算是小程序的前身了,不过小程序以平台背书,尤其对玩家来说,他们认为将运营、支付等流程托付给小程序,无异于半条命都搭给腾讯。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轻量和安全的双保险呢?

其实我们都亲身经历过这场变革。从2018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赛道刮起了一阵极速版浪潮,自快手推出极速版App后,今日头条、京东、美团、百度、全民K歌等App,也都纷纷推出了极速版,打着省内存、更快更好的极速版App迅速攻占市场。

以美团为例,去年美团极简版App上线,主打果蔬生鲜和生活百货采购,官方描述为“精简优化的小版本,运行快、省流量”。单从功能上看,美团极简版相比美团更强调采购,刚开始仅保留美团优选和电商两大板块,后期加上外卖服务,属于到店和到家的服务集合。

极简版被看作是用户使用需求的进一步细分,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由增量转存量运转。但到了今年,事情出现了反转,应用商店里已经找不到美团精简版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安卓系统的美团极速版,除此以外,还有微博极速版、抖音极速版和快手极速版等,产品经理们开始意识到,极速并非极简,字面意思不能代表产品的实际目的。

如果我们对比各类极速版App和原版的安装包大小,会发现两者相差并不大。即使是极速版的美团,应用首页的顶部也保留了“免费领水果”、“天天领现金”和“走路赚钱”等游戏功能,有些极速版应用甚至还加上了其它功能,如抖音、快手极速版主推“看视频赚红包”功能,其实是吸引下沉市场的一种玩法。

这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如果说过去的地推、扫码送礼下载App的方式属于向外营销,向内引流,那么现在App里的功能丰富到臃肿,甚至脱离本身产品特色的功能也都一应俱全,无论是打造极速版还是内置游戏,结果都殊途同归:想不到好的创新点子,索性能加的都加上,最后大家做得越来越像,那就分分合合做个替身应用导流。

04互联网应用生态:喜忧参半

一款App的功能又多又乱,有人说这事不能只怪程序员,应该怪产品经理。但策划产品的是闲着没事自己卷自己吗?当然也不是。

尤其在当下大厂优化蔚然成风的年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严峻的kpi考量,领导说别家有的我们不能落后,大平台有流量不怕用户没需求,于是产品经理把意思传达给程序员,后者潸然地望着面前的一片山,接着,只是是马不停蹄地忙着各种业务和功能。

畸形的市场造就畸形的内卷,无序的开发导致无限的内耗。

但事实上,产品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市场应该有的样子。300年前,亚当斯密说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会自然倒逼社会进行专业分工。在当下高度竞争的状态下,产品功能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精细垂直,这种情况能够做出一个普适产品是很难的。

入场的玩家更容易从细分领域进入市场,因为越小的东西差异越大,越大的东西反而共性越多。例如过去十年的B端软件,垂直功能软件在数量和市值上都经历井喷,已上市软件总市值从700多亿美元飙升超过6500亿。

矛盾也在此刻爆发,因为更窄、更聚焦的定位,会将垂直赛道的天花板压得更低,在市场普遍高估和互联网巨头坐镇的情况下,国内大部分的玩家其实很难独立生存,关系链、移动用户积累以及流量入口的开拓,大厂是天然的流量池,用户多、需求大,以至于对创业公司来说,被收购成了理想归宿,对于大厂来说,与其耗时积累,收购更简单快捷。

这样的大鱼吃小鱼规则,放在具体的产品功能里同样适用,张小龙认为做连接意味着做服务的底层设施,基于连接可以演变出来的结果是最丰富的。微信里及时沟通之外的功能占比高达95%以上,但如果即使去掉这95%,微信也还是微信,它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不太可能被撼动,但如果失去那5%,微信将不复存在,这其实很像小马拉大车的作用。

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很讲究持续性,中国的App也很喜欢大而全,好像集万千功能于一身才能体现这家企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但做微信生态开发的应该都了解微信的bug有多少,以至于,微信的更新日志总是:更新了一些功能,修复了一些问题。至于修复了什么,他们自己可能都不清楚。

这股风气甚至从国内刮到了硅谷,焦虑的Facebook做起了约会、招聘;Snap加入了小程序;Uber对标起美团,不满足于外卖,开始一小时送药。曾经谷歌、脸书、奈飞、油管泾渭分明,即便跨界也打不破对手的壁垒,谷歌的邮箱、搜索、AI、网盘、社交等应用能够铺满整张屏幕。

此前的硅谷巨头,相比一个臃肿的应用,不如打造一个围绕核心业务的“应用矩阵”。但事实上,现在硅谷互联网公司正逐渐抛弃过去专一的标签,在行动上向中国互联网大厂的大杂烩看齐,曾屡次拒绝扎克伯格收购的Snap创始人EvanSpiegel,成了最给马斯克“微信论”捧场的大佬之一。

据e-Marketer数据显示,这几年用户的手机使用时长增长明显,但用户并没有因此下载更多App。comScore发布报告,指出用户下载和付费意都有所降低,对于低频的App还会进行清理挪出存储空间,这和国内的情况差不多,用户手机里的移动App数量,正在逼近饱和点。

从争夺流量,到争夺时长,任何一个平台做出功能更新,很快就会被其他平台挪用过去。视频、社交、电商、出行、钱包......横向来看,这是互联网巨头为留住用户的不得已下策,从纵向时间维度上来看,从成立之初的垂类平台,转变为重型平台,现在的超级App其实更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化可能——你觉得这些功能没有用,但平台在乎的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功能本身了。

如果你了解过上世纪的美国铁路运动,统一和开放的衡量标准让行业迅速繁荣,但1920年左右美国有186条铁路干线,如今只剩下七家铁路公司。这也是大部分行业和产品都会踏入的同一条河流、逃不开的工业化规律:创造、传播、普及、垄断、维持,显然的是,巨头们已经走到了最后的阶段。

本文系新眸原创。

       原文标题 : 互联网应用软件衰落记:属于超级APP的时代过去了?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