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日退中进!氢能正迎世纪大变局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是经济总量的赶超,也意味着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10年至今,我国在传统行业,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攻城拔寨,实现了对老牌经济强国日本的赶超。新能源产业方面,我国的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发展都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在氢能发展上稍逊一筹。

但在12月14日,全球汽车巨头丰田汽车和我国氢能企业未势能源各自发布的消息,看似毫无关联,背后却反映出中日两国氢能产业发展的世纪大变局。

丰田转向电动车“怀抱”

其中,丰田汽车一次性发布了15辆纯电动车,涵盖皮卡、越野车、跑车、商用车等几乎所有车型。还宣布将投入350亿美金用于电动车研发,并提出于2030年实现年销350万台电动车的计划。

图片来源:丰田汽车

众所周知,日系车企尤其是丰田汽车,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旗下油电混动车型在23年间全球销量超过1500万辆。但对纯电动汽车却没什么兴趣,而是将资金和精力用于发展氢能源汽车,再次拿出日系企业的工匠精神,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于2014年正式推出了氢能源乘用车Mirai,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

丰田汽车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难题,再次展现了其在新能源上的实力。但这样的荣耀,也成为了丰田汽车的“枷锁”。

攻克技术难题却没有赢下市场

丰田付出巨额资金和心血打造的Mirai,在上市后并未得到消费者追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丰田第一代Mirai全球售出11154辆。

当然,这其中不乏有加氢站数量稀少、消费者对氢能源安全的担忧、Mirai价格高昂、缺乏政策支持等因素。但其中的根源还是丰田汽车的保守和封闭,不愿与其企业共享技术,共同促进氢能产业的发展。

最终Mirai销量惨淡,给丰田汽车乃至日系企业带去了恶果,巨额资金的损失仅是表象,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氢能产业无法进入投资-回报-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

最终,在电动汽车席卷全球之后,丰田汽车终于转向了纯电动汽车的怀抱。350亿美金的电动车研发资金,2030年年销350万台电动车的计划,肯定不是丰田汽车的“全部家底”,但也会让丰田汽车未来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到纯电动汽车及技术的研发上,氢燃料电池汽车所能获得的资金和支持大大减少。

日本氢能产业发展,就此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

中国氢能企业茁壮成长

就在丰田汽车宣布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12月14日,我国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势能源)却宣布A轮融资签约仪式在上海成功举行,总融资额9亿元,投后估值突破40亿大关。刷新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A轮融资规模与估值水平两项纪录,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图片来源:未势能源

资料显示,未势能源致力于推动人类能源低碳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经过3年孵化,公司于2019年4月15日由长城控股集团出资4.5亿元注册成立,定位为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市场化运营的高科技企业。

也就是说,成立不到三年时间,未势能源已成为估值超过40亿的氢能企业。

当然,未势能源的发展只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汽车巨头丰田“有苦说不出”的氢燃料电池,已在中国茁壮成长。

此消彼长下的世纪变局

除了未势能源外,我国在制氢环节有中国石化、宝丰能源、等企业;储运氢环节有中集安瑞科,、中材科技等企业;加氢站及燃料电池环节,有亿华通、潍柴动力、上汽集团等企业。其中,还有雄韬股份、美锦能源等企业已在氢能全产业链上完成布局。

政策方面。2019年两会,氢能首次被写入工作报告。之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氢能源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氢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车发展等内容。各省市也根据自身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目标,发布了支持氢能发展的一系列政策。

可以看到,在此消彼长下,中日两国氢能发展就如2010年前,中国GDP总量向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奋起直追。假以时日,此前日本还占有一定优势的氢能产业,也会被中国反超。届时,中国将在光伏、锂电、氢能三条新能源主线上处于领先地位。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氢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