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氢能交出“绿色”答卷,实现产业“大棋局”

7月4日,“立异工作室”成立。这是国家电投在氢能方面“标新立异”的一个方面。“立异工作室”的全称是“氢能立异研讨和效果落地工作室”,成立宗旨是主动承接国家电投集团长江氢能小组“一带两端三代替+环保”长江经济带生态动力走廊发展构想,积极寻找项目使用场景。而这一切皆源于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方向转变,氢能战略已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

2019年氢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将氢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均对氢能产业发展作出明确部署。

今年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同时,全国多地氢能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国际氢能产业面临挑战

技术瓶颈仍然是氢能发展的核心制约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核心材料、关键部件、制造工艺和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产品的成熟度尚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层级,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部分零部件技术和制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上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尚未完全实现自主可控。

发展氢能产业,除关键技术外,人才成为发展的最大掣肘。随着国家氢能支持政策的推出,全国各地竞相布局氢能产业。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氢能领域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在“双碳”目标下,氢能肩负着节能降碳重任,扮演碳中和路径中的重要角色。我国氢能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窗口期,围绕技术自主可控、人才引进和培养、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渠道的拓展

以政府为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机构围绕氢气制备、储运、应用以及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系统零部件的研发等领域,协同开展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瓶颈。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具有核心技术、自主技术的新型团队和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拓展氢能人才引进通道,鼓励高校培育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和人才鼓励以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为导向,拓展人才引进通道。细化氢能产业领域人才引进政策,借助重点项目的实施,吸引氢能产业领域全球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扩大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机制,构建氢能产业人才信息数据库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我国驻海外各类机构、社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加大对我国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实现氢能产业“大棋局”

加强顶层设计,贯通全产业链发展,统筹规划制氢、储氢、用氢等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下游应用场景多样化发展,带动产业链规模化、市场化,形成统一大市场。建立协调统一的市场机制,规范氢能产业基础标准,降低区域内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减少无效的技术路线开发和盲目投资。

当前,国内氢能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在政策支持下,企业投资氢能产业热情高涨。年初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三峡集团、中车集团、东方电气、中国船舶、国家电网、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电信等多家央企国企均已加速布局氢能产业。在这些企业中,国家电投作为最早布局氢能的央企之一,正在全力抢占能源发展制高点,打造核心竞争力。

这次成立“立异工作室”,意味着其在氢能技术创新和成果落地方面全面布局。国电投已经在氢能领域领先不少同类央企,它正在氢能领域下一盘“大棋局”。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原文标题 : 可持续 | 氢能交出“绿色”答卷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氢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