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3年亏损12亿,氢燃料电池“第二股”来了

2023-12-04 16:15
零碳风云
关注

撰文|大蔚

编辑|凯旋

11月27日,国内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国鸿氢能正式启动H股招股。

据招股章程显示,公司此次拟发行7952万股,其中,香港发售部分占10%,国际发售部分占90%。每股的发售价定在19.35港元至21.35港元之间,按此计算,国鸿氢能最多募资16.97亿元。

此次IPO,国鸿氢能拟募投项目为扩大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产能;拨付氢燃料电池电堆、 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制氢装备的研发;拨付对上游行业公司的投资、潜在收购或建立合作关系、对上下游的业务合作;以及团队建设、人才招募及培训、提高对关键人员的薪酬和激励以及升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国鸿氢能预计于2023年12月5日在港股主板上市,保荐人为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此次IPO后,国鸿氢能将成为国内第二家上市的氢燃料电池企业。

二战上市

国鸿氢能成立于2015年6月,主营业务为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从公司业务变化历程来看,2015年,由于中国尚未完全掌握自主造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国鸿氢能与加拿大燃料电池领军企业巴拉德(BallardPower)合资建厂,生产和组装巴拉德9SSL电堆,并向巴拉德独家采购关键部件膜电极,实际上起到了代工厂的作用。

通过这种合作,国鸿氢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6年,国鸿氢能获得BallardPower的许可,2017年建立了自己的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基地。

2020年,随着公司技术研发的投入,国鸿氢能开始将氢燃料电池电堆装入氢燃料电池系统进行销售。在2022年下半年,国鸿氢能为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开始提供更全面及随时可用的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

至2023年5月31日,国鸿氢能共拥有224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包括了41项发明专利、87项发明专利申请以及96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公司的“高寒环境下重卡用大功率长寿命石墨双极板电堆技术开发”项目作为内蒙古12个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之一,入选“揭榜挂帅”项目。

国鸿氢能建立了商业化应用的全场景布局,涵盖了包括中型及重型卡车、公交、物流车、叉车、轨道交通及船舶等的运输应用,以及包括分布式发电与备用电源的固定式应用。

氢能行业在国内刚刚起步,综合实力强劲的国鸿氢能很快占据了市场。

2022年全年,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达175.2兆瓦,占中国市场份额24.4%,这也使其连续六年排名市场第一;氢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排中国市场第二,占整体市场份额21.8%。

作为氢能行业的头部公司,国鸿氢能在成立的7年间多次受到资本青睐。招股书显示,国鸿氢能自2016年11月至2022年9月,共经过10轮外部投资。融资金额超26亿元,最新估值超过70亿元。2020年,国鸿氢能获得上市公司美锦能源控股1.8亿元投资,同年又获共青城水大鱼大、广东粤财、深圳嘉佳泰等5.25亿元的股权投资。2021年,国鸿氢能两轮融资9亿元,其中,上市公司昇辉科技通过控股子公司昇辉能源投资1亿元,重庆渝氢、共青城氢等也在列。

多轮融资推动下,国鸿氢能也展开了上市流程。此次是国鸿氢能第二次递表港交所,去年11月22日国鸿氢能首次递表港交所,后因招股书失效于今年5月22日进行二次递表,最终在11月16日通过聆讯。此次上市,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招银国际、广发证券(香港)、海通国际和利弗莫尔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三年亏损12亿

可惜连续六年销量第一的市占率,却并没有帮助国鸿氢能实现盈利。直到上市前,国鸿氢能都处于亏损状态,这很大概率会影响到它的开盘涨幅和后续走势。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2022年国鸿氢能营收分别为2.27亿元,4.57亿元,和7.48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2.21亿元,7.03亿元和2.8亿元,3年累计净亏损约12亿。2023年1-5月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47%,亏损0.88亿,今年亏损幅度虽有收窄,但仍无法抹掉其多年不盈利的事实。

近3年,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在波动下滑。

招股书显示,国鸿氢能的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平均售价从2020年的2914.2元人民币/千瓦降至2023年5月31日的1727.6元人民币/千瓦,三年多时间降幅达40.7%;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从2020年的1.04万人民币/千瓦降至2023年5月31日的3756.5元人民币/千瓦,三年多时间降幅63.96%。

2022年前5个月,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均价创新低,降至3756.5元/kW。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公司氢能燃料电池系统销量达到37090kW,同比增长267%。

在平均售价随成本快速下降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量从2019年的8300千瓦增至2022年的13.13万千瓦,三年复合增速高达151%,这带动了国鸿氢能收入的快速提升,2020至2022年,公司的总收入分别为2.27亿、4.57亿、7.48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81.66%。

从毛利率来看,国鸿氢能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2021年、2022年,国鸿氢能毛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59亿元,对应毛利率为27%、21%。作为氢燃料研发企业,在当下的毛利水平下出现亏损,意味着企业存在费用支出较大或资产大幅减值等问题。

而在国鸿氢能的费用支出项目中,行政开支竟然是其目前最大开支。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5个月,公司行政开支分别为1.5亿元、6.16亿元、1.81亿元及6570.3万元,3年5个月累计行政开支高达10亿元。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国鸿氢能股份支付开支分别为1.18亿元、5.46亿元及0.54亿元。据其介绍,上述股份支付被授予若干董事、高级管理及其他员工,其中以高管层为主。

其中,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所获得的股份支付分别为7078万元、1.2亿元、1388万元。2020年至2022年,这五名高薪酬人士获得的股份支付分别占行政开支的47.3%、19.45%、7.7%。

招股书显示,国鸿氢能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华汇科技(陈晓敏为其普通合伙人)、陈晓敏分别持有99.99%、0.01%的鸿运氢能源,持股18.24%,为最大单一股东。华汇科技由陈晓敏、燕希强博士、刘志祥博士、杨泽云分别持股80%、5%、5%、10%。

相比之下,国鸿氢能在研发上的投入远不及行政支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5个月,国鸿氢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90万元、7220万元、9180万元及3550万元,分别占同年收入的15.8%、15.8%、12.3%及24.8%。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国鸿氢能是在拿着投资人的钱给高管发奖金。若上市后还如此操作,亏损可能还将继续。

氢能燃料挣钱难

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氢能产业发展迅速。

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被确定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氢储运、制氢、应用、安全等方面都做了系统化规定,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部署了核心标准研制行动和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等“两大行动”,提出了组织实施的有关措施。

不过密集的政策也说明了氢能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还需要政策引导,在体量上远不如光伏、动力电池等其他新能源,技术创新也不如这些行业活跃。

一方面,“制氢难","储氢难","用氢难",三大难仍然困扰着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应用,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很遥远。再加上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发展的如火如荼,充电慢、续航短的短板也在通过大量铺设超充桩、换电站来克服。最近十年,动力电池的能量从100Wh/kg提升到了300Wh/kg,成本也从大于4元/Wh降低到了小于1元/Wh。随着各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相继出台,各大主机厂对纯电动车的态度从暧昧到清晰,让动力电池成为一条24K纯金赛道,涌现出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知名厂商。

反观氢能燃料电池这边,无论装车量、加氢站数量还是参与企业数量,很明显还处于初始阶段,新技术的推出速度也较慢。燃料汽车、加氢站还需要地方补贴才能发展起来,密切依赖于政策支持和市场接受度。

受限于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氢能行业尚未形成全产业链与合力。尤其氢能燃料电池处于产业化初期,市场规模小,成本较高,同时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研发投入,甚至人才储备等,短期难盈利。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氢能企业亿华通,至今都在亏损的阴影中挣扎。

作为朝阳产业,氢能大方向自然不必怀疑。不过,国鸿氢能需要在产业走向良性发展之前,先让自己实现盈利,才能在行业竞争大量出现之前树立起自己的先发优势。

——END——

       原文标题 : 3年亏损12亿,氢燃料电池“第二股”来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氢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