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国内绿氢制SAF项目技术呈现两个阶段特征

2025-06-17 15:42
能景EnerScen
关注

原料、技术、区位多种影响因素。

继绿氨、绿色甲醇之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也成为了绿氢消纳的新兴方向。

在国内,绿氢用于SAF的合成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商业模式的示范案例较少。从技术发展阶段的角度,国内绿氢制SAF的或将呈现两个阶段的发展步骤。

01

SAF技术路线多且复杂,对绿氢的需求存在差异

SAF主要有脂类和脂肪酸类加氢(HEFA)、费托合成(FT)、电转液合成(PtL)、醇类转化(AtJ)等4种合成工艺路线,分别对应于油脂、合成气、甲醇/乙醇、二氧化碳/氢等4种中间原料。

HEFA路线用氢量相对较小。

HEFA路线利用餐饮回收油等天然生物油脂原料,通过加氢脱氧、裂化、异构化等过程合成SAF分子。

其中在脱氧、异构两步需要外部补充氢气,大约每生产一吨SAF需要氢气约0.03~0.06吨左右。

费托(FT)等其他路线可耦合较大量绿氢。

费托合成类似生物质制甲醇过程。利用生物质气化得到合成气,再通过合成、异构等过程得到SAF。绿氢可参与合成气的碳/氢含量比例调节过程,需求或可达到0.1吨/吨SAF以上。

电转液合成以绿氢为直接原料。电转液合成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解水制取的氢气,通过二氧化碳加氢、异构化等步骤得到SAF分子。从化学成分估算,每生产一吨SAF约需要氢气0.1~0.4吨左右。

醇类转化也可间接利用绿氢。醇类转化路线可以利用绿色甲醇合成SAF,而绿色甲醇合成过程可有绿色参与。

02

脂类和脂肪酸类加氢(HEFA)路线已先行应用,以分布式制取、市场采购等方式获取绿氢

脂类和脂肪酸类加氢(HEFA)路线已成为现阶段国内SAF主流路线。

根据能景研究的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有10余项建成或已开工的SAF商业化项目,均采用HEFA技术路线,典型如中石化镇海炼化项目、河南君恒实业项目等。

国内HEFA路线产能总体规划已达到400万吨/年以上。

现阶段HEFA项目的分布与绿氢存在空间上的错配,绿氢供应或主要靠外部供应。

国内目前的HEFA制SAF的装置主要依托人口密集、回收油脂原料充足的地区开展,业主单位也多为石化领域企业。部分项目主要依靠现有的化工供氢装置改造来满足氢气需求,例如煤制氢、副产氢、天然气制氢等。

据能景研究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建成或已开工的HEFA项目产能有近70%分布在山东、浙江、河南等中东部省份。而绿氢产能90%以上位于内蒙古、新疆等三北地区省份。部分HEFA项目谋划采购绿氢作为补充。

03

费托、电转液等路线进入规划阶段,将主要采用集中式或一体化方式耦合绿氢

国内规模化绿氢制SAF项目主要依托费托、电转液等路线。

据能景研究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地已有多个绿氢制绿色航煤的大型项目签约规划,累计规划绿氢制SAF产能超过300万吨/年。

多数项目依托大型风光基地开展,远离人口密集城市。或将采用费托、电转液等技术路线,以生物质、二氧化碳等作为原料,进行制氢、制SAF一体化生产。

国内费托、电转液等路线中试逐渐推进。

费托合成方面,典型进展如2023年中科合成油依托煤制油技术开发的费托直馏轻柴加氢异构技术万吨级中试验证项目。

电转液合成方面,典型进展如2023年国电投齐齐哈尔百万吨级氢基绿色能源基地暨万吨级绿色航煤示范项目、2025年上海岚泽能源牵头的国内首套千吨级费托合成制航空煤油馏分油柔性中试项目等。

醇类转化(AtJ)方面,现阶段国内披露较少,部分科研院所掌握有醇类制柴油等相似专利技术。

来源:能景研究

END

       原文标题 : 前瞻|国内绿氢制SAF项目技术呈现两个阶段特征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