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力积电对大陆半导体制造行业有何启示?

2021-06-30 14:23
光锥智能
关注

靠产业集群突破“卡脖子”难关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子消费产品领域的快速扩大,“狂飙突进”的大陆市场成为全球半导体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市场的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较上年增长39%,至187.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

但严重的半导体短缺,加之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逐渐扩大。这种产业发展与消费市场造成的极端供需矛盾,让人不由得思考,大陆半导体究竟还有哪些地方有待加强,而抓住80年代机会的中国台湾和韩国半导体就带来了宝贵经验。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80年代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半导体产业上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依靠国家政府扶植出三星、海力士等大型企业并集中资源加速电子工业发展;而后者,则是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集群中找到了突破点,伴随“产官学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理念,半导体产业的上下游不断生根发芽,成为这座海岛的支柱性产业。

同时,当我们把视角从台积电、联电看向力积电,一个分工明确、行业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半导体产业格局出现在眼前。力积电的成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也是技术积累产生变量的成功,更是对先进技术吸收之后内化的成功。

从最初切入DRAM到伴随风口迎来高点,再到之后负债退市艰难转型,技术和人才是这家企业能够逆风翻盘的根本,利用过去的经验创造出新的产品争夺市场,并能够以自身擅长技术避免与巨头硬碰硬,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如今,越来越多大陆半导体公司蓬勃兴起,并非都能做到台积电那样叱咤风云变成行业龙头,但却很可能成为力积电这样的中流砥柱。在黄崇仁提出的反摩尔理念中,当下及未来,“风险共担,利润共享”会成为半导体公司的核心发展观。

这一法则意味着代工厂不但要抓住市场机会,还要在选择合作伙伴的同时,与对方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从而在贴近客户所需进行设计生产的同时,拥有更好的抗压能力。

实际上,力积电与联发科在2020年的合作就以此为准则,力积电耗资2780亿元新台币新建12英寸晶圆厂为联发科提供产能,但实际上修建一座12英寸晶圆厂成本至少6000亿新台币,其中有一半出资都是联发科提供,后者购买设备出租给力积电,而力积电需要把产能优先提供给联发科。

在半导体制程越来越先进,投资金额和风险都越来越大的当下,这样的理念对行业来说有其特殊意义,而这正是力晶1200亿失败负债之后得到的最大教训。

半导体产业链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美国半导体协会(SIA)曾在报告中指出,一家典型美国半导体公司的芯片生产流程,产业链涉及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五个国家。如今,拜登上任后,美国政府多次对其半导体产业过度依赖其他地区提出警告,并认为美国应该尽全力发展本土半导体产品,这种情况下,全球半导体格局也将产生变化。

芯片启示录|从欠债退市到“小台积电”,力积电的“反摩尔定律”

(资料来自德勤)

对大陆半导体产业来说,这是危机也是机遇。过去,由于长期使用别人的技术方案与路径而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技术,中国半导体产业始终没能建立足够大的影响力。但如今,中国成为半导体产业最集中的消费市场,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能力已占全球的15%,市场的扩大,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以及创新,而这不但需要企业、政府,还需要学界、研究机构以及全社会达成的共识,时间紧迫,我们还必须紧紧追赶。

张忠谋在今年四月一次发言时也提到,中国大陆晶圆制造落后积电达5年以上,在IC设计则落后美国或中国台湾约1~2年,并非如外界所言达“数代之远”。

如今举全国之力追赶的半导体产业,最好的结果便是能够形成产业集群,我们不能脱离世界的发展,但至少能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优势,惟其如此,才不至于被卡了脖子。


参考资料:

德勤:半导体:未来浪潮新兴机遇与制胜策略

德勤:亚太四大半导体市场的崛起

商业周刊:台湾地区与大陆半导体产业详细对比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