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AI赋能智慧交通新打开方式

2019-03-20 10:44
来源: 亿欧网

具备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和内容检测、精准语音语义识别和人机交互的多个通用服务。

以及包括智能水务、智能制造、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能零售等六大行业场景解决方案。

其中,2017年10月成立的公共安全系统部,在内部被列为华为公司新的战略级方向,令业界尤为关注。

熟悉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一贯是“慢热”。

论证周期长,决策谨慎,不过一旦战略确定,“就对准一个城墙口,千军万马扑上去,将缺口冲成了大道”,成为该领域的领导性行业。

不难想象,在华为云+AI的技术优势推动下,被列为公司战略级方向的公共安全系统部,注定将成为推动中国在垂直行业市场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了解,为了巩固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创新优势,华为大手笔投入了超过500名科学家,其中100多名为主攻AI的研究人员。

同时,华为研发云端使用的AI芯片、深度融合AI技术的前端摄像机、支持AI能力大算力的新一代服务器等也都对行业场景解决方案进行高匹配度创新。

在北京西二旗的“AI交通灯”,以及“深圳城市交通大脑项目”等项目,都是华为在智能交通领域推动应用创新变革的重要案例。

AI,智能交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国家,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9亿辆,其中58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也是全球面临交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以北京为例,高峰平均车速只有22.17Km/h,人均单程平均通行时间达56分钟,也就是平均每人每天要花近2个小时用于通勤,每年因拥堵产生的人均经济损失高达11747元。

北京的交通问题,既有之前道路规划与目前居民出行方式的不匹配,也存在交通调度、居民遵守交通意识的诸多问题。

以中国香港和日本东京位列。虽然人口密度同样大,但交通压力和居民出行效率都好于北京。

虽然北京等中国一线城市近年来在交通信号灯、监控摄像头、远程调度上投入了很多物力人力,但居民关注度较高的出行体验并未得到好转,反而有继续加剧趋势。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AI。

让大数据来预测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通过敏捷视频系统观测实时交通状况,并通过AI完成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和时段自动划分。

面临千万人口出行的城市复杂交通状况,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AI,肯定比人的判断要准确,失误率更少,并且还会根据结果不断优化算法,逐渐“成长”。

华为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总监何均宏对此表示:“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准,站在路口就能一目了然”。

何均宏和团队的工作方向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车联网研究,为城市交通大脑提供海量的连接、海量数据存储、强大的计算和智能。

何均宏认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先了解目前交通管理面临的六个“新常态”:

一是车辆数井喷,车辆发展快于道路承载能力;

二是交通文明还需改进,部分人的不良出行习惯可以扰乱整个城区的交通安全、有序;

三是交通规则丰富,不同城市的交通规则差异需要因地因时制宜,交通规则越来越丰富、弹性;

四是停车位少、不均衡,新旧路网并存;

五是功能区密集,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区快速扩张,但教育、医疗、商业、产业园区等核心功能相对集中在部分城区;

六是交通监控、信号机、交通诱导和互联网应用、移动应用难于协同。

基于对交通管理六个“新常态”的理解,华为智能交通行业解决方案,为此提供了AI违法图片识别、TrafficGo、视频流量监测等领先的创新方案:

在城市智能交通调度方面,目前传统交通监控摄像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数据,给执法中的判定效率和准确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设计的算法仓可融合目前多家分析算法,支持开车打手机、主/副驾驶不系安全带、变道压实线、车型/车牌识别等多种典型场景算法,并支持根据当地交通执法部门要求的实际场景提供可定制算法。

经过多地实际测试,车牌识别精度达99%,车型识别和各类违法行为识别精度不低于90%,明显高于目前的传统算法方案。

比如绝大多数城市使用的传统交通监测,浮动车数据只占有效数据的5%-10%,只能粗略地显示道路是否拥堵。

华为智慧交通的TrafficGo方案,可通过视频监测数据,精准识别整个道路上每一条车道的全量数据(过车数量、过车速度、车辆排队长度等)。

TrafficGo还可以把车流的行车轨迹和转向信息通过正反装视频进行了提取,充分掌握了区域发车规律,对端到端小于500ms的区域行车规律提取,为多路口多智能体的协作提供了有效的观测数据基础。

传统的信号灯配时聚焦在单路口的通行优化,一个路口实现了畅通,却将交通压力转移到了其他路口。

TrafficGo首家实现了交通智能体和信号管控平台的安全通讯接口标准制定,可以将配时方案实时、自动地推送配时方案到信号机。

同时,TrafficGo对区域所有车道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协同计算,然后形成该区域各个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实现整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最大化,将区域内车辆在路口的等待时间降低10%以上,智能提升区域内的通行效率。

何均宏透露称:基于华为交通大脑开放平台的生态圈,现在已能支持交通状态感知、智能非现场执法、大数据违法打击、智能交通路况服务、智能信号控制等等业务,实现整个交通管理系统的闭环。

目前除了北京、深圳等城市,华为智能交通的合作伙伴已经开始为更多全国各地的交警部门服务,得到十多个城市交通管理者的赞扬。

从中国城市的规划数据来看,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交通道路占比市区总面积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低。

比如上海杨浦区的道路面积已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0%左右,但并没有解决交通道路的拥堵问题,背后实际上是规划和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

同时,城市交通巨大的流量,也让中国城市管理者们获得了更为丰富的交通大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提供的“城市交通大脑”方案,向我们展示了云计算+AI技术方案融合给城市带来的智能交通变革,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可触摸的万物互联智能世界。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