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基建周期中,要让交通数字化成为长期发展引擎

2020-06-13 14:29
亿欧网
关注

在不久之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将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方针,并且对“两新一重”体系的价值给出了“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评价。

“两新一重”体系包括三个建设方向: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如果我们梳理一下这三个建设方向,会发现交通是极少数能够贯穿其中的建设领域:“新基建”体系中的充电桩、电动汽车都直接与交通有关,5G、AI等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作用于交通体系;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交通密不可分;重大工程建设中交通高铁、高速公路更是排名最前。

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明的信号,在新的经济发展周期中,交通并没有达到饱和期,反而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而其中一个关键变局在于,5G、云计算、AI、物联网代表的“新基建”体系与物理世界中的交通体系相融合,将通过交通数字化、智慧化的模式,带给交通资源利用率以新的发展。

与此同时,应该客观看到的是智慧交通项目在中国并不鲜见。但在目前阶段,各地方发展不平衡、缺少协同效应、数字孤岛等问题还制约着智慧交通为社会民生提供的发展动力。既然“新基建”周期中,我们将通过新的技术、新的投入建设来改变发展模式。那么此时或许我们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智慧交通应该发生哪些变化,才能在“新基建”周期中发挥最大价值,真正起到长效刺激经济发展,“调结构增后劲”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回到问题的原点:智慧交通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交通再升级,是“新基建”周期中的关键机遇

智慧交通的概念圈层,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了过多的内在条目。比如ETC就被认为是一种智慧交通改革,自动驾驶也可以被视作一种智慧交通方案;小到一个路口提示器的数字改造,大到高速公路体系的车路协同建设,都在智慧交通范畴之内。

而之所以把这些能力统一归类,一方面是因为其中或多或少容纳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并且相关技术往往直接融合到交通体系内部,组成交通方案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智慧交通项目的目标是相对统一的,即通过多种数字技术的融合,提升交通效率,确保交通安全。

自古以来,交通效率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交通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步增强。比如秦汉之际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之所以能骗到项羽,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交通资源稀少。而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富甲天下,也是因为水网格局极大增强了交通效率,让社会经济可以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极高速运转。

时间走到今天,陆海空的交通基础网络已经相当完善。新的物理交通建设虽然还有很大空间,但带给社会经济的交通效率提升,显然不如高速、高铁、民航系统刚刚组网时的跃迁幅度明显。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融合到交通体系中,就成为了可以最大化提升交通效率的主要选择。

交通是物理世界的通信,通信是数字世界的交通。在交通空间有限的大前提下,数字化升级就成为了交通体系大幅度提升运营质量、安全水准、产业效率的主要方式。而如何让智慧交通从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变成普惠各行业,支持社会经济持续长期发展的“新基建”引擎,就需要体系化的思考和设计。

目前,交通体系的数字化升级转型,亟需进行行业层面的顶层设计,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并辅以交通强国试点项目示范引领,以统筹发展战略,明确建设目标,确定重点任务,谋划实施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保障措施,有序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和产业竞争力的构建。

从战略原点到产业落地和创新突破,“新基建”周期中的交通再升级,需要层层打开体系化的思考与洞察。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