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TI发布全球最小MCU,微型空间内实现智能化
芝能智芯出品 摩尔定律是否走向尽头?这是半导体业界常被提起的问题。但TI这次的产品发布似乎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并非速度放缓,而是路径变化。 MSPM0C1104的推出标志着摩尔定律从传统&ldquo
辅助驾驶,向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动手了
作者|向欣一场针对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卡位战,正在打响。这一次,辅助驾驶的头部企业出手了。今年 3 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正式切入机器人赛道,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仅仅两个月后,艾摩星机器人就宣布,将收购一家智能一体化关节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技术解析|高速爆胎的安全控制系统
芝能科技出品 在智能电动汽车在“卷”技术的过程中,底盘可以卷什么,以及高速爆胎这个极限工况下的如何通过底盘控制保证安全能力,我们可以深度讲讲。 蔚来在ET9上首先展示了在高速爆胎的工况下的智能智能底盘控制功能,最近发布了ES6和EC6焕新版上也搭载了相同的技术
RISC-V在欧洲汽车产业:走向开放与协调共建
芝能智芯出品 欧洲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转变。在软件定义汽车(SDV)、电动化和高阶自动驾驶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以封闭架构为核心的汽车电子体系正被逐步替代。 RISC-V,以其开放、可定制、可扩展的特性,正在成为下一代汽车计算架构的重要支柱
ROHM 2024财年业绩深度解析:逆境中的战略调整
芝能智芯出品 日系分立器件ROHM在2024财年遭遇严峻挑战。全球宏观经济疲软、xEV市场需求放缓、成本上升与汇率波动交织,使其全年净销售额同比下降4.1%至4484亿日元,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均转为大幅亏损,分别为亏损400亿日元与500亿日元
逆变器硬件开发:有功功率主导的热管理方案
芝能智芯出品 电动汽车产业中逆变器作为核心功能部件,热管理能力已成为整车性能与安全稳定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围绕有功功率进行精准模拟,正成为评估逆变器热设计的关键路径。 根据AVL EV研究科学家Ma
AVL黑科技:如何用"虚拟仿真宇宙"解决电动车开发中的"三体难题"?
导语 当电动车软件bug导致全球召回时,背后往往藏着开发流程的致命伤——传统测试就像"用算盘验证航天飞机"。AVL最新发布的E/E集成解决方案,通过搭建数字孪生全场景测试平台,将开发效率提升300%
机器视觉行业洗牌加速:小公司为何难逃“验收难”与“价格战”漩涡?
近年来,机器视觉行业看似一片繁荣——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155亿元飙升至2025年预计的334亿元,年均增速近30%。但在这串光鲜数字背后,大量中小公司却深陷“产品做不好、项目收不了款、价格战打到亏本”的泥潭,甚至被迫关门
人形机器人如何做到:手眼协同+大小脑协同?
芝能科技出品 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前沿实验室迈向产业化落地阶段,成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融合的关键技术代表。 特斯拉 Optimus 的硬件方案提出后,激发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中国本土企业在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自主算法等多个层面积极参与,产业生态日益丰富
Microchip 2025财年,库存调整与结构优化
芝能智芯出品2025财年对Microchip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半导体周期调整与下游需求减缓对其营收造成了显著冲击,全年营收同比大幅下滑。在这一轮调整中,Microchip并未停滞,而是采取多项策略主动求变
电动汽车如何应对NVH?材料创新的静音赛道
芝能科技出品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传统内燃机的噪声遮蔽效应逐步消退,电动车辆面临着全新的声学挑战:路噪、电机高频噪声、电磁干扰等更加凸显。用户对车内静谧性的期待也在同步提高。这些转变正在深刻重塑汽车声学材料和系统的设计理念
商用车“油冷三合一”黑科技!斯堪尼亚如何用电驱系统油冷革命省下30%能耗?
当传统齿轮油遇上电驱系统 在柴油发动机时代,变速箱、取力器(PTO)和电机各自需要独立的冷却系统——就像为家庭里的冰箱、空调和电脑分别安装散热器。而斯堪尼亚最新发布的ePro
人形机器人5万亿美元市场崛起,中国成为主导者?
芝能科技出品 在经历了AI大模型的爆发之后,人类迎来了另一个科技革命的前夜——人形机器人(Humanoids)。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年收入有望达到4.7万亿美元,累计部署量达10亿台
磁悬浮压缩机,谁是盈利最强企业?
近日,丹佛斯磁悬浮压缩机业务总裁对记者表示,随着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工程及“双碳”战略的全面推进,中国数据中心发展势头强劲。 2024年,丹佛斯Turbocor在中国的数据中心相关业务增长了三倍,今年预计增速为50%左右
嵌入式视觉系统所需高速数据传输
芝能智芯出品随着边缘计算、AIoT、ADAS、机器人和工业视觉等应用场景的爆发,嵌入式视觉系统对“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日益严苛。系统设计者不仅要面对传感器数据量激增带来的挑战,还要在高带宽、低延迟、低功耗和多协议兼容之间寻找平衡
边缘智能的实时性要求:32位微控制器的AI升级
芝能智芯出品 随着所有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共识认同和技术本身的飞速发展,云端AI正迅速向边缘设备渗透。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物联网传感器乃至AR眼镜等场景中,低功耗、低延迟、高隐私的本地AI推理成为刚需
Waymo与丰田合作:从L4 Robotaxi自动驾驶转向个人车辆
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4月30日,Waymo与丰田宣布达成初步协议,探索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合作。 目标是开发全新的自动驾驶车辆平台,并将Waymo的自主驾驶技术整合至丰田的下一代个人拥有车辆(
德州仪器:2025年一季度财报,保持增长势头
德州仪器(TI)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营收达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11.8亿美元。 个人电子产品市场出现季节性下滑,其他细分市场均实现环比增长,展现了TI多元化产品组合的韧性
减速器风口,谁能切走大蛋糕?
文丨泰罗 人形机器人注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忽视的一个超级赛道,如果要从中选出最有把握赚钱的细分赛道,减速器必须算一个。 减速器行业正面临两大利好,一是工业机器人回暖,二是人形机器人起量。
2025人形机器人洞察:Thor平台如何引领智能机器人发展?
英伟达GTC 2025揭示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推出了GROOT N1开放基础模型与Jetson Thor计算平台,标志着从专用机器人向通用、专业通才机器人的范式转变。 ● GRO
资讯订阅
-
凌科芯安LKT4305GM 打造安全物联网
2025-05-16
-
凌科加密芯片LKT4304在充电桩上的应用
2025-04-11
-
LKT对比认证方案说明
2025-03-13
-
加密芯片LKT4110U如何捍卫产品的安全,速来了解!
2025-02-14
-
ATSHA204A国产替代加密芯片LCSHA204
2025-02-11
-
LKT4304新一代算法移植加密芯片,守护物联网设备和云服务安全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