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氢能源产业链系列:是否有10倍股投资机会?

2022-03-21 18:42
安福双
关注

3.3下游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氢能下游最关键的应用,作为一种能量转化装置,等温的把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使用这种电池的汽车称为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过程零排放、无污染,能量转换效率高。

相较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可解决两大痛点:①锂离子能量密度有限,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中长距离重载运输的需求,而氢气热值高、能量密度大,燃料电池汽车续航能力可比肩甚至超越传统燃油车;②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时间一般仅需15Min,可解决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的短板。

在持续性政策推动下,我国燃料电池车市场已经取得从0到 到1 的突破。201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销量仅为10辆,2019年快速增长至2737辆,期间CAGR高达306.74%,2020年销售出现明显下降,主要系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未定,车企对市场推广趋于保守。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车市场定位与海外存在较大差异,仍以中长距离& 重载的商用车为主,与纯电动汽车在车型上形成互补效果。特别是2020年开始示范城市群政策开始重点推进燃料电池车在重卡车型上应用。

从成本端看,燃料电池系统是燃料电池车的价值量中心,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高达64%。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内燃料电池系统(亿华通、新源动力、重塑股份、清能股份、雄韬股份等)在额定功率、质量功率密度、低温启动能力等关键指标上已逐步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整体来看,我国燃料电池系统已基本实现国产化,2019 年国产化率接近80%。不过燃料电池系统竞争格局较差,行业内玩家越来越多,行业集中度下降,而且头部企业洗牌较为严重,产品价格迅速下降。

而在燃料电池系统中,电堆为电化学反应发生场所,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功能核心和价值量中心,在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成本占比高达约65%。在技术水平上,国外电堆技术水平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持续高研发投入下,我国在70kW 以下电堆已可以基本实现国产化。

对于电堆核心部件,石墨双极板已基本实现国产供应,但高活性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低铂电极等部件涉及复杂的材料学机理,仍停留在实验室级别,尚不具备产业化批量生产的能力。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流程主要包含膜电极组件制备、双极板制备和电堆装配三大环节。具体来看,膜电极&双极板设备价值量占比高。

空气压缩机负责向电堆提供最佳压力&流量的压缩空气,直接决定燃料电池系统转换效率,是最核心的系统部件之一。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增长,我国空压机需求明显提升,2018年出货仅1800台,2020年快速增长至4068台,对应市场规模约为1.7亿元,2018-2020年市场规模CAGR达到38.99%。

整体来看,空压机为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中国产化程度较高的环节,据GGII数据,2020 年我国燃料电池空压机国产率达90% 以上,而且燃料电池空压机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多技术并进背景下,头部洗牌现象频发。

这种竞争格局变动大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仍处产业化初期,后续随着技术路线确定&市场需求放量形成规模效应,取得先发优势的企业将更加具备综合竞争力。

4、氢能的未来?

综上,目前国内的氢能尚处于产业发展早期,虽然冬奥会大量使用氢能,但目前由于技术问题、成本问题、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尚无法进行商业化运营。

政策端,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政府对于氢能的发展呈鼓励和支持方向,作为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也是最有可能100%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在应用中能够成为锂电产业的有益补充。

从锂电动力汽车政策支持到进入百万量规模化的路径来看,氢能在国内的较为成熟的应用,或许还需要5-10年的时间。

目前扼制氢能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是产业政策还不够清晰,细化,比如加氢站仍存在审批程序繁琐和不规范、行政许可要求不统一、主管部门不清晰等问题,导致了相关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第二是经济成本较高,不管是用于储能还是燃料电池,氢能目前的成本都高于锂电动力,降成本的过程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在达到规模效应后成本有望得到快速的下降;

第三产业链部分环节技术上受制于人,在上游质子交换膜电解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中游作为储氢重要的容器高压储气瓶的关键材料碳纤维,国内目前仍需要大量进口,且价格较高;下游燃料电池中的电堆我国也处于落后地位。

由此可见氢能产业链不同于锂电产业链,我国在该领域不具备先发优势,日本、欧盟在这方面投入较早,发展路径规划的更为清晰。

展望未来,锂电由于受到矿产资源限制,以及其化学特性决定的续航问题,势必无法完全取代目前的内燃机动力汽车市场。

氢气由于其热值高、能量密度大,燃料电池汽车续航能力可比肩甚至超越传统燃油车,而且加注时间较锂电池充电大大缩短,大概率将会成为锂电动力的有效补充。

两者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将会呈现协同并进的关系。由于氢能现在还是发展初期,整个产业处于导入期,未来还有非常巨大的成长空间,因此未来会和锂电一样涌现出一堆10倍股。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原文标题 : 氢能源产业链系列(一):是否有10倍股投资机会?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氢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