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咖都“不看好”的氢能源汽车,究竟是谁的毒药?

2022-04-06 15:12
路咖汽车
关注

车企所面对的战场,究竟是什么?

这个话题,分商用车/乘用车2个领域,鉴于全球商用车时代都属于和本土绑定非常深,自由市场化相对较低,资格证是摆在其中很高的一道门槛。

商用车的适用场景,目前来看,在其他三方机构/企业试验采购、港口、封闭场景、矿山等领域,而且,有一大特点,高于3.5吨的商用车,考虑车辆载重引起的能耗、自重增加等问题,纯电动车型在自重、续航等性能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

相对高成本的氢燃料电池车,因为有回本能力,所以很大程度上会完成对成本的分摊。而氢燃料电池的续航、更短的加氢时间、更轻的重量,这些优势,每一个好好发挥利用都是机会点。

全世界当前的商用车领域都差不多,韩国现代、日本丰田、我国相关企业,基本都在2021年年末前后,发布了相关计划/动力系统/路试项目等,基本大差不差。再加上各国都有相应的保护机制,商用车市场的中国车企,自然可以高枕无忧的往下推进。

乘用车市场遭遇的压力,明显很大,但机会也有很多。因为,即便是丰田在商业化8年的时间里,也一样没有解决传统的制造成本、运营成本、周边成本等话题。现代Nexo同样如此,即便它的迭代速度比丰田Mirai更快,丰田完成2次迭代,现代当前已完成3次迭代。

接下来入局的,还有宝马会小规模尝试性量产。

单纯讨论丰田、现代、宝马的机会,自然是谁的定价溢价能力越高,谁的成本宽容度就越高,可发展空间就越大。但,一切都是无根之水,因为没有配套的相关可能性,大体最后还是会落回,买来有什么用的话题。

另外,再鉴于中国车企在这方面的相应表现,都处于初级阶段,分析也大体是瞎猜,离真正的有价值结果偏远。

所以,不如把话题回归到另一个更切实的点里。在眼前的新能源汽车时代里,我们该押宝固态电池or氢相关技术。

固态电池的用锂量更高,甚至有3倍于当前三元锂电池的说法,也有着强大的性能,如10-15分钟完成600公里甚至更高的补能能力。背后,是高成本,行业预计2025年左右会是小规模量产商业化的元年,2030年左右能否形成规模化的分摊优势,这会影响到氢能源一定的发展路线。

更关键的变量,是有没有中国车企会考虑推出氢发动机,像丰田、福特一样的思路。这可以是试验,试验之后等待全行业生态进步,再去发力,于是规模可控。这更可以是商业化未来的探讨,但压力很大,因为政策依赖度太高,需要考虑中国的相关基建计划是否能匹配,也要考虑出海去哪里,欧洲市场会不会有机会,等等。

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氢能源的上下游配套等,都还不够。

规划的目的、落点,都相对小规模,最后的结果,可能不止是2035年的话题,甚至更往后一些。还有就是,手里有粮,日子不慌。外资想在中国市场先抢下什么份额,意义不大。

对大企业而言,氢部分的思考可以做,而对于想投机逆转自身颓势的弱势企业,如果没有背靠大集团/大资本的前提,这还会是很多本就在汽车市场混不下去小企业的毒药。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民间不看好/国家发战略,氢能源汽车是谁的毒药?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氢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