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
一种新型靶向疗法或能保护神经元免受退行性病变
研究人员发现新型靶向方法,可保护神经元免受退行性病变。 天普大学医学院 4月3日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涉及疾病诱发的损伤导致的进行性神经元丢失
-
饮用绿茶与老年人脑白质病变减少有关
一项新研究表明,绿茶饮用量较高与脑白质病变较少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医学快讯》 1月14日 由金泽大学(Kanazawa University)医学研究生院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未患失智症的老年人中,绿茶饮用量较高与脑白质病变较少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
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使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原发性tau蛋白病变得更容易
一项新研究表明,通过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很容易地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原发性 tau 蛋白病。 慕尼黑大学 9月12日
-
【深度】折叠顶压球囊(FCB)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新技术 我国临床研究正不断深入
作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新型治疗技术,随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需求释放,折叠顶压球囊临床应用将不断深入。 折叠顶压球囊(FCB)即折叠式顶压球囊,是一种超微创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新型眼科产品。折叠顶压球囊是折叠顶压球囊视网膜复位术(折叠顶压球囊巩膜外加压术)的核心产品
-
-
-
-
视网膜AI的价值,被我们低估了
2015年,《财富》杂志报道了一组数据,在一场肺癌诊断竞赛中,IBM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沃森”,以90%对50%的准确率大胜人类。在世界各地,医疗专家普遍是受人尊重的职业,并享有优厚待遇。医生的学习年限往往较其它专业更长,要随时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
-
UVA交联技术可以阻止或逆转角膜病变
传统上一般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核黄素诱导角膜基质的交联和固化,来治疗圆锥角膜和LASIK术后扩张导致的发展性严重散光。这种胶原交联能够增强蓝色胶原自发荧光,并增强角膜的机械硬度,研究表明UVA交联技术可以阻止或逆转一些角膜病变
-
《柳叶刀》刊发中国视网膜AI真实世界研究
AI技术正带给医疗领域诸多难题和更多惊喜。7月28日,第23届中国科学技术协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工程技术难题——从472个问题难题中选出10个,“如何利用AI实现医疗影像多病种识别并进行辅助诊疗”赫然在列
-
Airdoc、硅基智能两家企业A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软件获批三类证
动脉网获悉,8月10日,国家药监局在其官网发布公告,深圳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上海鹰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Airdoc)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通过了NMPA批准,获得医疗器械三类证
-
失明有救了!科学家用纳米粒子重建视网膜:失明小鼠重获视力
7月8日,据外媒报道,国际研究小组展示了一种潜在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恢复视力的方法,他们通过使用特殊的纳米粒子来重建视网膜,并且成功使失明老鼠重获视力。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系统IDx-DR获美国FDA批准
据外媒报道,位于爱荷华州的IDx日前透露,已经获得了美国卫生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将推出其人工智能IDx-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系统。
-
心灵的窗户:视网膜能预测认知下降
来自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杰尼弗博士及其同事20年来评估了12317名年龄在50岁至73岁之间的人群是否存在视网膜血管症状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其中11692人没有视网膜病或者视网膜血管损伤的迹象,365人有轻度视网膜病,256人发生了中到重度损伤。
-
人造视网膜植入物进展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大学眼科学系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折叠光伏发电的视网膜植入物针对视网膜感光细胞损失已成为盲人的人群,植入物部分恢复了视野,可以显著改善盲人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
模拟血液视网膜屏障的微流控芯片 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据悉,来自巴塞罗那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发了一种能够模拟人类血液视网膜屏障的微流控芯片,希望通过该装置来测试药物对视网膜的影响,并好地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