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共享电单车正在“飞跃”北上广,直奔下沉市场!

2021-02-01 08:35
螳螂财经
关注

从产品层面来看,符合共享需求的电单车是一个“新物种”。

以松果电单车为例,大数据物联、GPS实时定位、智能APP换电作业、电池ENS管理系统、故障自检等智能物联技术,为远程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提供支撑。满电续航70公里IP67级防水电池、双重防盗、防破坏等三防性能,以及坚如磐石的车身材料和设计等皆为此而来。

从市场层面来看,资本和出行巨头纷纷开始重视共享电单车。

2019年7月,哈啰出行将电动车平台事业部独立,升级为与哈啰单车平行的一级部门,主要负责电单车业务。同年,滴滴宣布将共享电单车和共享单车合并,成立两轮事业部。美团王兴则表示要“致力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者”。

松果更是自建电单车智能制造工厂,成为行业首家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出对标汽车行业概念的共享电单车出行企业。

通过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化的4G工厂,松果智能工厂将传统两轮车的生产自动化水平从0提升到50%。并加大了研发投入,与中科大先研院联合推出聚焦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交通实验室”,以及涉及车身新材料、电池、车辆结构等研发的“智能制造实验”。

到2020年,哈啰、美团和青桔纷纷大打出手,让共享电单车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有媒体此前报道,2020年上半年,美团向富士达、新日等电动车企业下单高达百万辆。据财报显示,美团2020年Q2投放了近30万辆电单车。而截止到2020年10月份,哈啰电单车已经入驻超400个城市。青桔单车和电单车也共同覆盖超过150个城市。

长沙市场争夺,是这场战争的一个缩影。据《长沙晚报》报道,在2019年年底,长沙市共享电单车不足10万辆,到2020年最高一度超过46万辆,品牌数由4家变成13家。

不过,好景不长。2020年11月23日,长沙市相关部门监管加严,约40万辆无牌共享电单车被“回收”,相关企业被约谈,共享电单车企业在长沙疯狂扩张被按下暂停键。也意味着,长沙“回收”的数十万辆电单车要“另谋出路”。

长沙的监管加严,是二三线城市对共享电单车新一轮监管加严的一个风向标。此前杭州、天津、武汉等城市的共享电单车,也被要求整顿和清退,2019年7月,芒果电单车在武汉上线第一天就相关部门暂扣。而在2020年下半年、佛山、中山、合肥、大同、东莞、江门等地,也相继开展了共享电单车整治和清退工作。

与此同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发展共享电单车”的政策依然明确。2020年12月15日,北京有关部门对小遛共享、芒果电单车、蜜步出行等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车企业进行约谈,要求限期整改。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北京此前明文规定“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政策的延续,并可能日趋加严。

可见,虽然一二线城市的高人口密度和高频出行需求,能给共享电单车带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但由于共享电单车的大规模投放,带来的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等扰乱正常交通秩序、占用大量市政公共资源、影响市容市貌以及带来的潜在安全问题,在交通资源相对丰富的一二线城市,势必会面临更严的规模和运营管控,于发展不利。

相比而言,交通资源相对匮乏的三四五线及以下区域,共享电单车无疑是公共交通的一个更好补充,也会在政策上获得更好的支持,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螳螂财经”认为,想向“上”发力的共享电单车,在遇阻后,接下来又将转攻下沉市场。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0年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中,36.2%共享电单车分布在三线城市,34.6%分布在四线城市及农村。而一、二线城市的共享电单车用户分别为27.4%和1.8%。

因此,共享电单车将“飞跃”北上广,被投放到更为下沉的三、四、五线及以下城市/县镇,可能是更符合用户用车、政府监管以及平台运营等各方利益的一个选项。“螳螂财经”认为,从现阶段来看,始于“下沉市场”的共享电单车,还将兴盛于“下沉市场”。

二,转攻下沉市场的共享电单车,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不管愿不愿意,一线城市的“不欢迎”,以及二三线城市的门槛渐高,让下沉市场成为当下共享电单车发展的主阵地。那么,转攻下沉市场的共享电单车,会是一门好生意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首先,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显然是门更重的生意。无论车辆成本,还是运维成本等都相对更高。

据申万宏源研究数据,共享电单车的制造成本约为2000-2500元,单辆成每日运维开销约为3元。对比而言,共享单车的两项支出分别为700-1100元和0.5-1元。综合来看,每辆共享电单车和共享单车要想维持盈亏平衡,其单日收入分别约为4-5元和1-2元。

不过由于更高的翻台率和客单价,共享电单车实际上比共享单车更容易实现盈利。

“豹变”此前对此做过报道,据业内人士介绍,电单车的骑行时长一般约为15分钟,客单价约为2元。以一辆翻台率为6次的电单车为例,单日盈利为12元。而从共享单车的翻台率和客单价折半来看,其单日盈利约为3元,两者盈利能力相差4倍。

因此“螳螂财经”认为,综合成本和盈利能力来看,共享电单车的盈利能力和空间要强于共享单车,这也是出行巨头纷纷发力共享电单车的一个重要原因。王兴之前在美团2020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中,就强调了电单车“高频、高现金流”的特性。而在共享电单车上率先发力的哈啰,据悉早就通过电单车实现了盈利,并且金额不少。

其次,共享电单车是一门重政府需求的生意。这是制约很多共享电单车平台发展的关键。与很多一二线城市对共享电单车“不欢迎”不同,很多县级城市和用户对“共享电单车”解决出行难题持欢迎态度。比如在在山东聊城市阳谷县,松果共享电单车,就是阳谷县政府引进的民生工程项目,也是当地入驻的第一家共享电单车企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