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解开“深圳创新密码”:莞惠临深地带至关键


我个人觉得,从ICT产业链的角度而言,与其说其空间经济学特点是“深莞惠成长三角”,不如说它们大都分布在“北深圳+莞惠临深地带”这个圈层内,我把它叫作深圳都市圈的第二圈层。

我在2018年即开始提出“北深圳科技制造产业带”的概念,并于2019年深圳市“两会”上,向深圳市人大提交了《关于规划建设“北深圳科技型制造产业带”的建议》(第20190092号),当中提出:深圳应全面梳理“(自西向东)机荷高速-石龙路-布龙路-水官高速-深汕高速”以北地区的空间-产业资源现状,统筹整合这一东西狭长地带的产业空间,进行“北深圳科技型制造产业带”的规划。

2020年初,我在《深圳房地产第三方批判》长文中,将深圳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

其中第一圈层就是深圳都市圈的主城区,也就是“(自西向东)机荷高速-石龙路-布龙路-水官高速”以南、盐排高速以西地区,面积约为700平方公里。这是整个都市圈的内核,服务和研发的中心。

当时我认为,深圳主城区由原来的所谓“关内地区”300平方公里扩展到第一圈层700平方公里,是深圳城市格局过去10年来最大的变局。70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已与整个新加坡面积相当,以此才能担当起东亚地区服务中心之一的角色。

所谓第二圈层则包括前述的北深圳地区,再加上东莞及惠州的临深地带。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这是深圳主城区之外的郊区地带,也可说是深圳都市圈的外核。

东莞的临深片区有明确的空间含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搜索。大概的范围包括长安、虎门、大岭山及松山湖、大朗、黄江、塘厦、清溪、樟木头等9个镇。惠州市的临深片区其实主要就是仲恺高新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莞惠临深地带各约1000平方公里。

第二圈层3000平方公里其实也是深圳都市圈最核心的科技工业带。由于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中质科学城也在这个圈层内,所以它也是都市圈的基础研究的中心。

但它首先是深莞惠ICT产业链的主要分布区域,因而也是下一步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确保珠江口东岸地区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地区。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个关键区域内,深莞惠三方的产业政策、空间政策和社会政策缺乏协调性。

“深圳都市圈”计划能否成功、是否有意义,取决于这30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的政策协调性。因此我一直呼吁,在不影响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既有格局前提下,建立深圳都市圈的产业政策、空间政策、社会政策三合一的政策协同机制,而这个机制应由深圳市进行主导。

现有的协调机制是远远不够的。

我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由中共广东省委授权,而由中共深圳市委能够对莞惠两市产生足够的权力,而形成的协调和决策机制。在中国特色的体制下,这必须是能够影响到官帽的权力。这就是我所提出的,设立一个由广东省委领导下的深圳都市圈党工委,其中广东省委常委(或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兼任深圳都市圈党工委书记,深圳市长、莞惠两市委书记兼任副书记,这个党工委对三市的相关领导职位,在广东省委那里有建议权,或莞惠两市委常委的工作考核(KPI)的一定权重(比如30%)的打分权。

在深圳都市圈党工委下面,设立一个“深莞惠产业政策理事会”,邀请8-10家链主企业负责人加入,共同谋划都市圈产业链的未来。其工作的重心,应该就是这300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政策,以及配套的社会政策(其核心是住房政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