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创新药企开始“造壳”融资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资本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所有创新药企的日子都不好过。 如今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产业的“嫌弃”,与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投资者如出一辙
凌凯科技前五大客户依赖症加剧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6月13日,上海凌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凌凯科技”)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于主板上市,华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凌凯科技致力于提供小分子化合物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专注于制药、新材料和新能源行业
风口上的荣昌生物,市场的过度焦虑还是理性分歧?
低迷的环境中,创新药行业往往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故事。 以荣昌生物为例,该公司近期成为市场的焦点。 一方面,公司经营业绩符合预期。在今日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荣昌生物透露,销售势头良好,符合公司的预期,此外,公司保持了一定规模的现金储备,并且银行授信额度充足,不存在资金流动性风险
冲击“中国数字疗法第一股”,脑动极光凭的是“含科量”?
当AI进入脑科学领域,能创造多大的市场?对这一问题,脑动极光在试图给出答案。
据了解,该公司正在朝“中国数字疗法第一股”进军,
耗得起专利,躲不过RDP
创新药就像挖矿,临床数据是 “挖出来的是真正的矿”的证明,所有药企都是靠这个证据去融资、BD、申请药物上市。 因此,某种程度上,临床数据是药企最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生物科技行业极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比如通过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等方式对这些数据本身进行保护
不同性别与性向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复原力存在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疾病面前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暴露、脑病理学和应对能力。 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 7月5日消息 由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Barcelona Insti
我们的大脑如何解读他人的凝视
一支研究团队已经成功确定了大脑检测他人凝视方向的精确时刻。 日内瓦大学 7月4日消息 凝视在日常社交互动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即时沟通的能力依赖于大脑检测和解读他人凝视方向的能力
创新药成为政策持续鼓励的产业
"氨基一周"致力于提供"全球最重要的大健康产业新闻分析",深入挖掘行业动态,洞察市场趋势。 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还是对大健康产业感兴趣的读者,"氨基一周"都将是您了解行业脉动的得力助手。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大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
【洞察】体内诊断试剂产品种类少 目前国内市场规模小
由于不同年龄、不同免疫功能、不同病情的患者对药物吸收、代谢情况不同,体内诊断试剂注射到人体内,存在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假阴性等风险 体内诊断试剂,是在人体内用于对病理情况、药物浓度、某些疾病风险因素等进行检测的,采用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原理或方法制备的试剂
当国产“脑膜胶水”开始崛起
在资本市场,宏大叙事与高增长预期向来是风口。也正因此,在资本狂热时期,大部分企业都会形成共识:涌向蓝海领域。 无论是创新药的PD-1大战,还是医疗器械的电生理、神经介入、TAVR厮杀,都是如此。 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与竞争的白热化,不少参与者发现,高额投入并未如愿转化为持续的丰厚回报
造得出的减肥药,造不出的注射笔
在没有发现胰岛素之前,患上糖尿病无异于在等待死神的降临,死亡率几乎100%。 直到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并提纯了胰岛素。在过去的100年里,胰岛素拯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抛25.5亿定增,荣昌生物的钱花哪了?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孟祥娜 编辑 | 胡芳洁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随着创新药投融资步入寒冬,不少药企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降本增效成为主旋律
同仁堂医养冲击港股IPO,老字号的“拼图”高增速能否持续?
6月28日,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作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三家冲击港股上市的公司,递表对于同仁堂集团来说也算轻车熟路,而本次冲击上市的企业,则是公司旗下经营医养/养老业务的子公司
2024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分析及Top50项目
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融资事件TOP50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活跃投资机构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重磅研究!中国首创人脑驱动机器人
快科技7月5日消息,据天津大学官网,天津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类人大脑器官,并成功地将其与机器人通过片上脑-机接口技术相连。 片上脑技术,作为脑机接口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其核心在于将大脑的复杂电信号与强大的外部计算能力深度融合
打脸Meta还获得英伟达加持?被解散的原Meta AI蛋白质团队最新融资1.42亿美元
“行业观察者”是我们针对人工智能、XR、元宇宙和Web3等前沿科技而设立的专栏,主要分享这些领域中的新兴企业或者创业者们的故事。生物学前沿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EvolutionaryScale近日宣布获得超1.42亿美元种子轮融资,同时发布里程碑式AI模型ESM3
哪类Biotech不容易“Die”?
Biotech似乎是最脆弱的一个群体。 2000年以后,美国新成立的biotech企业有13000多家;截至2021年,虽然69%的企业仍处于运营状态,但只有310家有获批和商业化运作的产品。 简单计算下来,脱颖而出的概率不足3%,大多数biotech的归路是倒闭、消失
资讯订阅
-
凌科芯安LKT4305GM 打造安全物联网
2025-05-16
-
凌科加密芯片LKT4304在充电桩上的应用
2025-04-11
-
LKT对比认证方案说明
2025-03-13
-
加密芯片LKT4110U如何捍卫产品的安全,速来了解!
2025-02-14
-
ATSHA204A国产替代加密芯片LCSHA204
2025-02-11
-
LKT4304新一代算法移植加密芯片,守护物联网设备和云服务安全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