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解开“深圳创新密码”:从鸿海、富士康到“工业富联”

自1980年代末开始的台资西进大陆运动,结出的最大硕果,可能就是富士康了。但与许多台商西进既看中大陆的低成本运营又看中大陆的庞大市场不同,富士康可以说一开始看中的就只是大陆的低成本,尤其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不断扩大在中国大陆的生产规模,并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扩展到长三角,环渤海湾以及中西部地区,大陆子公司达到80家,而总用工人数则曾扩大到了惊人的100-120万人。

娄帆、李小建、陈晓燕等人将富士康的空间扩张分为四个阶段。

一,扩张初始阶段(1988—1996年):这一阶段富士康扩张较慢,仅在广东深圳和江苏昆山(1993)建厂。这些区域与母公司所在地台湾交通便捷,企业扩张较为符合接触扩散的规律。改革开放初期,沿海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内地剩余劳动力。当地中国大陆的工资水平远低于台湾(1980年代初台湾人的基本工资每月超过2500元,而深圳约每月500元)。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及深圳等地对外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富士康在沿海布局。

二,布局沿海大城市(1997—2003年):该阶段富士康主要在沿海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布局,扩张较慢。这些地区对外交通和配套设施处于全国优势地位。企业扩张主要受区域环境影响,较为遵循等级扩张的模式。

三,集中在沿海布局(2004—2008年):这一阶段,富士康在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涉及除福建外沿海其他省份。影响企业扩张的各因素处于较为均衡状态,企业延续原有的扩张路径。

四,加速布局中西部(2009—2013年):这一阶段富士康扩张迅速,在成都、重庆、贵阳、郑州、长沙等中西部地区大量建厂。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相对充足且可廉价获得。

网络上有人罗列了(不知是否可信)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各厂区的功能和规模,大致是:

深圳龙华园区:中央单位、研发总部、及部分样本生产;

深圳观澜园区:苹果手机的部分生产;

(现深圳两园区员工总数约20万人。据说富士康在深圳的重心将会放在“8K+5G”生态。)

佛山:收购原“普立华科技”而来,原主要生产数码机相和数字投影仪,现主要代工集团内部产品。最多时员工2万人;

惠州博罗:承担群创部分光电显示器组装业务,员工数千人;

昆山:城南、城北两个厂区,主要生产电脑连接器;

上海松江:并购国基电子,主要生产无线网卡,路由器,蓝牙模块等通讯产品,员工约1万人。

上海总部:空壳,以总部概念拿陆家嘴5万平米土地;

杭州:主要生产手机零组件﹑机壳﹑模具﹑基站﹑电子软件等,员工人数接近1万人;

淮安:与昆山富士康相对应,也是主打生产电子产品连接器。高峰期员工接近3万人,现在约1万人。曾传出关厂。

安庆:2017年才开始启用,主要负责自动化精密数控及伺服电机等领域研发和生产,为注塑机、数控设备、驱动控制及电动动力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嘉善: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机壳。

菏泽:2014年就开始签约,后来负责招商引资的副市长刘国生因严重违纪落马,富士康开始缩减菏泽的投资规模,现状几乎空壳。

南京:主打软件开发,虽然在富士康内部不怎么有名,但因为山寨出来了一个Supernotes邮件系统而为人熟知。

烟台:2004年开始运营,员工约4万人,之前索尼PS游戏机就是这里生产。现在主要生产液晶电视和LED光照明产品。

武汉:算是富士康在内地比较大的一个厂区,2006年投资建厂,主要产品为台式电脑主机及数码相机。后郭台铭宣布加码数百亿投资武汉光电半导体相关产业。

衡阳:2012年建成投产,期间因为总经理谢冠宏被开除,整个园区曾裁员和回流深圳,几乎就要关闭,后来因为亚马逊订单加持,才起死回生。现在主要业务是亚马逊电子书和智能音箱,员工人数接近1万人,分为亚马逊和鸿准模具两个部门。

北京:在2002年就开始投产,位于大兴区亦庄镇,主营无线通讯产品,曾经火爆的音乐手机索爱神机就是这个厂区生产。

天津: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于2005年,前身是富士康收购摩托罗拉天津工厂发展而来,早期主要客户也是摩托罗拉和三星,后来随着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以及没落,以及郭台铭和三星电子的交恶,订单大受影响。现在主要转型为云计算相关设备的生产。

秦皇岛:主要是由富士康收购而来的臻鼎科技,也就是在深交所上市的鹏鼎科技,全球最大的印刷电路板生产厂家。

廊坊:2008年建成投产,员工约4万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小米手机主要在这里生产。小米之前主要是生产诺基亚和摩托罗拉。

郑州:富士康在内地最大的一个厂区。作为苹果手机的主生产基地,2012年投产,分为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两个厂区,分别在新郑市和郑州市中心区。员工总人数约25万人,高峰时曾达30万人。

济源:2012年建成,郑州富士康的卫星厂区,全部为郑州富士康的苹果手机组装业务进行前加工,包括机壳金加和表面烤漆等,都是高污染的工序。员工人数约4万人。

鹤壁:2012年签约,员工人数约8000人,主要也是为郑州富士康做前加工。

兰考:近年才投产的一个年轻厂区。生产所有苹果手机的包装盒包括纸托,后续还会建立一个手机玻璃厂,主要为苹果手机提供玻璃。规划员工约2万人。

南阳:2015年投产,主要从事投影仪和数码相机的生产。

太原:2003年建成,初期规划为镁铝合金研发量产基地,主要生产电脑主机和笔记本的散热器等金属部件。但随着郑州富士康的产能吃紧,太原富士康也转为苹果手机生产服务。

晋城:机器人,精密切削刀具生产基地,苹果后盖切屑用到的刀具除了一部分来之日本进口,另外一部分就全部由晋城富士康生产。同时也为郑州富士康进行苹果手机前加工业务。

成都:2010年投产,主要生产苹果ipad平板电脑,员工人数超过10万人。也代工部分华为手机业务。

重庆:2009年开工,主要生产惠普和戴尔电脑和显示器,后来因为黄市长的离任或者说台式电脑的没落,公司业务一落千丈。

南宁:2007年入驻,分为沙井园区和高新园区两个厂区。主要生产无线通路产品,包括机顶盒,无线网卡,路由器以及散热器等。员工人数超10万人,是广西用工人数最多的企业。

贵州:园区在贵安新区,2013年建成投产,前期主要生产云服务器,也生产液晶电视,现在也是华为和小米手机的代工基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深圳和郑州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两个最核心的基地。而富士康决定将在深圳的Iphone手机生产基地迁往郑州,也主要是因为2010年著名的“十四连跳”事件,富士康深圳总部承受巨大压力,加之深圳政府亦觉得富士康占用深圳近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虽然进出口额巨大,但税收贡献不足华为的零头——华为坂田基地占地则仅1.6平方公里——因此希望富士康在深圳转型升级,将其低端产业转移到内地。

而富士康也痛感深圳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企。选择转战郑州,首要考量就是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有充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原本深圳园区45万员工中,就有超过三成来自河南,富士康为此出台了深圳河南籍老员工回豫工作的优惠政策,并鼓励他们在家乡招募新员工——这使得富士康从深圳到郑州的转场完成得相当顺滑。当然郑州机场原客流量不大,适合作为物流机场,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当然,河南省为吸引富士康入豫,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林瑞华在《大陆台商转型升级分析:以富士康为例》一文中指出,“河南省郑州市…以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土地、税收最大限度让步,以及惊人的行政效率,甚至揽下富士康最在意的“招工”,使富士康落户郑州。”

事实是:郑州市给项目提供了10km2的土地,政府负责征收并以几乎零地价出租给企业。河南省政府在全省进行富士康的专项招聘工作,将富士康招工作为重要任务下达给各级政府。企业除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还可得到每美元0.01、0.02、0.04元的出口补贴。除此之外,河南省还专门为富士康运输原材料和设备建设了一条专用铁路,并为富士康新设的西华园区修建了一条从郑州机场到西华县的“机西高速公路”。

在河南省及郑州市看来,他们为引入富士康而作出的巨大让步和投资,其回报率是可观的。有一系列数据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富士康极大地带动了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外贸成长。2009年,郑州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在全国外贸百强城市的排名中仅排第36位,落在包头、合肥等城市的后面。在富士康落地后,郑州的进出口额开始暴涨。2011年达到了1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0.1%。2019年郑州的进出口总额是近700亿美元,其中富士贡献了81%。2020年中国出口额百强企业,排名第一的是郑州富士康,出口总额为316.4亿美元

富士康不仅仅是富士康,它的进驻还带来了苹果的上下游产业链,纷纷配套投资河南及郑州,而其它手机厂家,利用苹果供应链,也不少投资在郑州。在富士康没来之前,郑州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不到150亿,2021已经达到了5300亿的规模。

富士康落户郑州的10年间,郑州新增城市人口400万。而且,这其中15-59岁劳动力人口的占比,更是达到了68.11%。不但GDP、就业成长迅速,据说就连房价也翻了数倍。

不仅如此,中央也看到郑州的发展前景,特别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是大陆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州终于成了一个国家看得见的中心城市。

不止郑州,在过去20多年里全国各地的招商引资狂潮下,富士康成为香饽饽,郭台铭成为各省主官们的座上宾。而富士康也利用自己的奇货可居,在全国各地大肆圈地和要求优惠政策。其在大陆各地的园区皆动辄以平方公里计,如北京园区占地0.8km2、太原园区占地1.6km2、烟台园区占地3.3km2、武汉园区占地3.3km2、廊坊园区占地3.5km2、重庆园区占地1.2km2、成都园区占地10km2。笔者曾造访辽宁某城市,在其新区给了富士康8平方公里用地,但富士康在那里的工业投资一直没有达到预期规模。

在基础设施支持方面,上海市政府在2000年初就为富士康提供了大片的土地,修筑好的公路和其它免费基础设施,包括光纤电缆、水、电力、燃气设施。武汉市政府也为富士康提供了一条13公里的专用铁路。重庆市政府在2009年将机场的跑道扩建400米以满足富士康在当地的物流需求。

大片的便宜用地,各种优惠政策,以及便宜的劳动力成本,这既是富士康的机会,但何尝不也是陷阱?富士康是否因此而像许多台资企业那样,依赖中国大陆的低成本优势,而无法转型为一个真正的高科技公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