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微医首期斥资2亿元建大湾区协作共享平台

2018-11-03 09:01
来源: 动脉网

10月24日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人们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该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这座大桥的开通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随着大湾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三地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紧密,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扩大,为三地医疗卫生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以微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杰远为例,他在香港正式发布了“微医大湾区协作平台”,并宣布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医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出任平台主席。该平台旨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及融合,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驱动,搭建粤、港、澳三地医疗、医药、医保服务连接与融合的桥梁。

90分钟后,经过港珠澳跨海大桥,他来到珠海市人民医院,又举办了该协作共享平台的首个城市基地——微医大湾区珠海基地的落地仪式。

因此,对于这次该平台,他这样说道:“简单而言,这是在线下构建一个90分钟的健康圈,在线上构建一个90秒钟的医疗健康圈,接下来每个月我们都会上线一波的医疗机构和服务机构,让大湾区6000多万的老百姓通过这一平台看病诊疗,享受便利的医疗服务。”

那么“微医大湾区协作平台”具体如何运作?香港地区如何落地?还有哪些企业也在抢占这个全球第四大湾区呢?为此动脉网专访了微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杰远、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医院管理局前主席、华润医疗董事长胡定旭,了解他们如何看待该协作平台及其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为企业办医带来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辖区辐射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覆盖11座城市,总人口6000多万,未来将攀升至1亿人,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美金,相当于一个韩国。但它拥有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也不到全国的5%,却神奇的创造了全国13%的GDP。

目前该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预见,这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湾区——未来的全球第一大湾区,也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各个产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尤其是医疗产业,这11座城市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为社会资本办医提供新土壤,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大致看来,香港拥有高水平医疗技术;澳门的优势是在医疗卫生的投入上较大,尤其在社区卫生的精细化管理成绩突出;广东则是地域辽阔、医疗人才队伍庞大,医疗技术发展快,正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海外就医。而这些用户海外就医的第一步是香港。因为香港在健康产业教育和健康医疗产业服务水准方面国际领先,而且香港高水准医疗服务比内地在品质、价格上都有优势,包括医生的医疗服务的标准、用药水平、药品质量水准等。

虽然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缩短了人们到香港就医的距离,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好的医疗服务依旧不能服务大部分的患者,只能服务高收入人群。甚至因为香港地少人多,发展房屋、医院、养老设施等,都十分头疼。另外,香港医护人数远远不够,特别是香港面对人口老化也是较为紧急。

在此背景下,融合互补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对接的一大重点。据此前广东省卫计委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省申办的医疗机构共46家,其中独资44家,合资2家;医院3家,诊所6家,医学检验所1家,门诊部36家;港资41家,澳资5家,基本分布在珠三角城市。

微医首期斥资2亿,深度整合粤港澳三地“三医”

面对此机遇,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头部企业之一的微医,自然也希望出一份力。据廖杰远介绍,今年年初,微医大湾区协作平台已经筹备完毕,首期计划投入2亿元,主要用于平台技术开发、产品运营、产业链合作等方面,还包括人员和市场支出等,深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服务资源,深度整合粤港澳三地医疗、医药、医保服务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科技、互联网+实现大湾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共享,让粤港澳大湾区任意一座城市的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粤港澳以及大湾区其它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廖杰远坦言。

到目前为止,协作平台的取得了以下成绩:

第一,协作平台的技术和产品构建完了,正在和港珠澳三地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做快速地对接。因为该平台需要线下线上共管共通,预计12月2号第一批医疗机构上线,真正实现用户的电子病历、健康数据的共享,即各家医疗机构均可调取该用户数据。

第二,微医大湾区在香港与友邦保险集团、新创建集团、香港利和、香港宝德医务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广东,广药集团、大参林、易联众、广东电信、广东联通等企业也加入了微医大湾区协作平台,共同创建大湾区90分钟健康圈。

第三,协作平台目前已连接广东省21个地市及香港地区的79家医院、1万多名医生,建立了32个互联网医联体、数十个专科协作联盟以及500家药诊店网点,并在大湾区内成立了9个地市的微医湾区城市服务基地。

第四,协作平台的首个城市基地——微医大湾区珠海基地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揭牌,该医院作为微医大湾区平台的嵌入式服务基地,加入微医大湾区“9+2”城市医疗服务基地阵列,以“互联网+”方式紧密联合大湾区其他医院,共同为大湾区居民提供预约就诊、线上复诊、诊后随访、远程会诊、送药上门等便捷就医服务。

第五,为了让老百姓的诊疗接受专业、准确的医疗服务,微医也将家庭智能终端设备、企业智能终端设备,和流动的巡诊车,通过这种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的落地方式,帮助三地的居民90秒钟和医生连接上,开始诊疗。

第六,协作平台还接通了微医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和全国2700多家的大中型的医院的医生们。通过全国4000多种的足迹和大中型医院形成了深度的一个结合。目前线上多点执业的专家超过了28万,这些专家均可通过大湾区的协作平台,惠及到湾区的每一个居民。

第七,大湾区的协作平台第一期投资2个亿,到现在投资的进程已经将近50%。主要分三步走,先搭建基础平台,再提升服务能力,最后保持产品、技术每个月更新迭代一次,让大家看到平台陆续接入新的医疗机构和专家。

廖杰远表示,发布大湾区协作平台,希望通过技术把医疗资源组织起来,串联起全科、专科和线上、线下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通过软件及硬件终端产品来实现个人、家庭、企业的服务以及各类地方政府医疗服务场景的覆盖,拓宽基层医疗的覆盖面,提升优质医疗的可及性,推动“从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实现科技驱动新医疗触手可及。

未来,他想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联合三地的医疗机构,包括三地的主管机构,共同搭起大湾区健康卡,通过实平台+虚平台的方法,真正让大湾区的6000多万老百姓在湾区里的各个医疗机构能够像港珠澳大桥一样,一路畅通的。

港珠澳大桥的两端:香港和内地医疗协作共享平台如何落地?

那么微医协作共享平台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呢?如何连接将港珠澳大桥的两端医疗资源串联起来呢?

桥的这头是以珠海市人民医院为首的第一个对外发布的城市服务基地,主要提供的是医疗服务有互联网诊疗、医联体远程会诊、家庭健康管理、嵌入式医疗基地等。不但能为优势专科、学科专家匹配对症患者,还可以为三地居民提供预防、复诊、治疗等一站式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此外,该院还落地大湾区首个HMO(健康维护组织)基地,这也是大湾区协作平台首个落地的嵌入式医疗基地。据了解,珠海基地整合了微医8年来在医疗、医药、保险领域积累的资源和优势,依托微医广州与珠海市人民医院合作建设的珠海市互联网医院,可为湾区内的居民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湾区内医疗机构间的预约、转诊、会诊服务,以及在线健康管理、便捷用药等综合服务。

“珠海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建立了包括介入、胸痛、内分泌代谢等在内的多个专科联盟。在此基础上与微医强强联合,加入微医大湾区协作平台,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将惠及更多湾区群众。”珠海市人民医院院长陆骊工对双方合作寄予厚望。

揭牌当天,珠海基地还通过微医协作平台与东莞、佛山等地市实现了9地远程视频连线。据悉,其余湾区地市的服务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中。

“得益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珠海基地将在大湾区成功打造出一个与国际不同、全新的HMO体系。”广州微医互联网医院方面人士表示,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中国医疗进步,在未来形成“7*24小时一键看诊、远程处方一键取药、健康档案云端同步、全科专科便捷转诊,50%医疗服务在家庭完成、35%医疗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15%大病、重病、疑难病到大医院”的高效分级诊疗格局,真正做到以健康为中心,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

桥的那头香港,据胡定旭介绍,目前前期工作的基础工作已经做好,第二步是怎么样去帮医生和香港的居民。从香港这边来讲,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通过网络了解医生背景均是可以的。尤其是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了,该平台真正能帮助到整个大湾区的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湾区集结地。

以前,这三地之间的协作还是不多的,现在通过这个三地之间的协作平台,用户能够非常快速的知道,应该去哪里去找哪位医生看他的病是最对症。如此一来,医疗调整能力也会在港珠澳得到提升,各个医疗机构间的不同学科成果也能更好的交流和协同。

对香港的医生来说也是有利的,通过该平台跟国外专家有联系交流。比如说科研,因为香港只有几百万人口,临床治疗方法不够多,而大湾区拥有6000多万人口,未来将增长至1亿人,这么多临床治疗方法,对于科研很有助益。以后香港的医生将不只是知道广东省中山医院,也将知道整个平台接入的医疗机构,均可以去学习。这对于国内外的医生、病人,医疗机构,实现线上线下无缝沟通交流,将为全球的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医疗健康服务是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湾区迫切需要一个高效的资源整合和创新服务平台。”胡定旭表示,作为平台主席,将积极发挥自身在医疗管理方面的能力,规划、建设并运营好大湾区平台;同时,寄望珠海基地能充分发挥微医在医疗科技领域具备领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造福湾区6000多万民众。

还有哪些抢占全球第四大湾区医疗高地的机构?

事实上,除了微医集团以外,其他的机构也在抢先布局全球第四大湾区医疗战略,并且落地的机构也不少。比如说华润健康、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广东省各级医疗机构联合开办粤港湾大湾区医院。

早在去年4月18日,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与新风天域集团旗下新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新风天域集团将成为博德嘉联医生集团的大股东。新风天域将向博德嘉联投资至少10亿元人民币,先行先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而获得融资后的博德嘉联,它分别在广州、惠州、深圳等地,既建设医院,又建设综合门诊部。其创始人林锋希望建立功能分级的医疗服务网络。目前,博德嘉联已经在深圳市和惠州市建立了2家综合门诊部,日门诊量约数百名,广州的实体医院即将开业。

“我们的计划是建立中国的凯撒集团,除了医院之外,我们还会进一步建立手术门诊部,并吸纳更多自由执业的医生。整个集团还将发展保险产业,并进一步整合旗下的医疗资源。”
林锋表示。“未来,我们还要建立自己的保险体系,目标就是成为美国的凯撒集团。”

今年2月,在医疗领域频频出手但鲜有发声的华润集团,公布了医疗版图布局思路和进展:华润健康将以医疗服务和康养服务为主要业务方向,搭建投资运营、康养产业、健康基金和健康教育四大业务平台。华润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已经达到500亿美元,旗下华润健康在医疗服务、康养服务和健康教育方面发展迅速,为大健康业务今后在大湾区落地打下基础。可见他们不愿放弃粤港澳大湾区这块蛋糕。

谁知7个月以后,南沙区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南沙将布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新高地。

据悉,南沙区近年来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区委、区政府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最重要的营商环境来布局发展,今年上半年印发实施了《南沙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5年)》,对标自由贸易实验区、广州城市副中心和广东省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发展定位,强基础,引高端,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基本,以构建医疗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南沙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和医疗产业规模,谋划布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新高地,成为广州名符其实的医疗副中心。

同时也能实现该区域各医疗机构间强强联手,学科优势互补,并与南沙区区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构建完善的三级医联体,抢抓国家卫计委规划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承载门户枢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带动南沙新区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形成高水平、强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卫生新高地,形成对港澳国际人士及国内城市居民到南沙区就医的强大吸引力,直接带动南沙新区健康旅游、第三产业等众多产业发展。

思考:三地体制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协同?

即使粤港澳各区针对医疗产业出台了相应的帮扶政策,也有很多业内普遍认为粤面对“一国两制”下的医疗体制,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如何落地?因为在这个区域里,各地医疗资源相互连结中,语言、审批政策、税收、医保支付等都存在差异,给患者就医带来困扰,也使得医生跨地区行医荆棘满布。

廖杰远认为,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体制不太一样,但是对老百姓来说,看病的需求是一样的;对医生来说,诊疗过程也都是类似的。

而胡定旭则表示,微医大湾区协作平台提出的“共享”很有可能会影响医生的诊疗。前一段时间,他找一些香港的老人做了一个访问,主要是了解这些老人此前用药情况,但是老人们都不记得了。如果有一张健康卡,随时记录用户的诊疗情况,那么后续其他医生的下诊断也很方便。

同时,健康卡还是保护用户数据最安全的方法之一。实际上国家在健康卡上的安全措施,先通过严格的加密,再进行非常严格的授权。授权是什么呢?是护士能够读到哪一级的信息,医生能够读到哪一级的信息,急救中心能够读到哪一级的信息,都有严格的规范,而且有严格的密钥的。在整个过程之中,这个数据带给老百姓很多方便,但这个数据是在严格保密的环境下面去运行的。因此,健康卡在安全保密下,只有病人和他授权的医疗机构,及其该机构的专业人员才能够读到他的信息。

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国家也将出台更多细则,助力行业的发展。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