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北海康成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40亿港元,全方位布局罕见病领域

2021-12-14 13:54
IPO早知道
关注

帮助国际生物制药公司进军中国。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Stone Jin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专注于罕见病的生物医药公司「北海康成」于2021年12月10日正式以“1228”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北海康成在本次IPO中总计发行5625.1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约1.9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约2.8倍超额认购。此外,RA Capital、泛大西洋投资、Hudson Bay、瑞华资本、药明生物等7位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发行。

截至9:30,北海康成报于每股9.28港元,市值约为40.15亿港元。

成立于2012年的北海康成致力于研究、 开发并商业化生物科技疗法。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北海康成已打造一个由13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药物资产组成的全面管线,包括三个已上市产品、四个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一个处于IND准备阶段、两个处于临床前阶段,另外三个基因治疗专案处于先导识别阶段。

北海康成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群博士表示:“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是北海康成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相信这将为我们持续开发全球罕见病市场的创新疗法提供动力,助力罕见病管线创新研发、建立世界一流的基因治疗平台。感谢长期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北海康成的信任,我们会继续践行公司使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创新药物和疗法。”

拥有全面产品组合以及生物医药平台全球合作与内部研究相结合

目前,北海康成的产品和候选产品针对部分最常见的罕见病以及罕见的肿瘤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胶质母细胞瘤(GBM)及黏多糖贮积症II型(MPS II或亨特氏综合 症)。

其中,北海康成的核心产品CAN008是一种正开发用于治疗GBM的糖基化CD95-Fc融合蛋白。自2016年9月起,经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TFDA”)许可,北海康成开始在台湾对新诊断为GBM患者进行CAN008联合放射疗法(RT)和替莫唑胺(TMZ)1期试验。2018年3月,北海康成就CAN008获得国家药监局IND批准,以进行二线2期试验,且随后根据台湾1期试验所得积极的初步疗效结果,将其IND申请修订为一线 2期试验,这表明CAN008有可能成为标准治疗方法。

今年4月,北海康成获批准在中国对GBM患者进行一线2期试验,并于2021年10月在中国进行首例患者给药。第2期临床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调查疗效并探索不同生物标志物与治疗效果间的关系。北海康成预期在中国将CAN008商业化,作为合并治疗(放疗加化疗), 配合GBM的 护理标准。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GBM的发病率占中国脑癌总发病率的46.6%,2020年已达到5.47万人,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5.98万人和6.44万人,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8%和1.5%。迄今为止,共有三种治疗GBM的靶向药物在中国上市,有七种药物正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开发。

除核心产品CAN008外,北海康成另有其他两种肿瘤产品CaphosolTM (CAN002)和Nerlynx?(CAN030)亦已分别在中国内地和大中华区获得了上市许可。

而在罕见病领域,北海康成拥有七种生物制剂和小分子产品及候选产品,用于治疗亨特氏综合症(MPS II)和其他溶酶体贮积病(LSD)、补体介导紊乱、A型血友病、代谢紊乱,以及罕见胆汁淤积性肝病。除生物制剂及小分子外,北海康成亦正在投资于下一代基因疗法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北海康成还将全球合作和内部研究相结合,以建立并多元化药物组合。尤其是随着中国罕见病市场的迅速扩张,许多国际生物制药公司对进入中国市场拥有较大兴趣,但又缺乏本地专业知识。

在北海康成看来,基于其全球合作和研发能力,其可以成为国际生物制药公司进军中国的门户和首选合作伙伴。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北海康成的全球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Apogenix、GC Pharma、Mirum、药明生物、Privus、马萨诸塞大学(UMass)和LogicBio。

在商业化方面。北海康成已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主要运营中心,并在大中华区的其他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并计划扩展至中国内地各主要目标省份,设立地方办事处。目前,北海康成正在扩展内部商业化团队,预期将于未来五年扩展至超过300人。

启明创投一路陪伴7年期待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自成立以来,北海康成已获得药明康德、RA Capital、启明创投、泛大西洋投资等多家知名财务投资方、战略投资方的支持。

其中,启明创投于2014年即领投了北海康成的A轮融资,并在后续多次加码,IPO前持有北海康成8.92%的股份,启明创投执行董事陈侃担任北海康成非执行董事。

陈侃回忆称,彼时选择投资北海康成,更多是考虑到由薛群博士带领的团队在新药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上都非常有经验,并且同时熟悉中、美两边的生物医药生态系统。

“有这样能力的团队,在当时的环境中并不多。这样的团队,可以将国际上的一些新药带到中国来,满足未满足的需求。同时,在国内可以承接一些科学家为主的早期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候选化合物,把这些分子带到临床和商业化。”陈侃说道。

在陈侃看来,相较欧、美、日等罕见病治疗普及度较高的国家/地区,国内罕见病市场过去存在三大难点:其一、整个医疗缺少罕见病生态,对罕见病不重视;其二、医院和医生缺乏对罕见病诊断的系统、技术手段和意识,很多罕见病会被误认为其他常见病治疗;第三、罕见病缺乏医疗保险的支持,也因此减弱了为罕见病研发新药的热情。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7年时间里,团队最坚持的还是围绕自己核心的能力逐渐建立起护城河,也就是在以前的经验基础上建立核心竞争力,包括临床开发能力、中美之间商务开发能力以及商业化等能力。”陈侃补充道,“今天北海康成的产品虽然多样化,但都是基于一个主题,就是针对罕见病的孤儿药。对罕见病临床开发的熟悉和孤儿药商业化的经验和想法,是北海康成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根据罕见病的不同病因和不同治疗手段,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平台。公司的目标是解决未满足需求,不会因为治疗手段是基因治疗,就不去开发这类药物。”

陈侃指出,北海康成未来一方面可以继续将国外已经有的但未进入中国的孤儿药引进中国,解决未满足需求带来的市场增量;另一方面则可开发自己的产品,对国外已经进入中国的孤儿药实现进口替代,并解决全世界也没有解决的、未满足的罕见病需求。

谈及对北海康成上市后的期待时,陈侃表示:“我们希望北海康成能够成为中国罕见病治疗的带头者,建立起罕见病治疗和孤儿药研发的生态,带动罕见病领域内整个产业发展,推动监管政策的进化和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地,满足国内广大罕见病患者的未满足需求。”

本文由公众号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C叔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