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汤臣倍健业绩失速 该有哪些反思?

2023-01-13 14:44
首条财经
关注

一览众山小,亦高处不胜寒!

作者:郭果

编辑:吴双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后疫情时代,健康投资已是热门话题。

意外的是,宽慰健康焦虑的汤臣倍健,自身却遭遇了发展焦虑。

1月10日,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发问:公司辅酶Q10有产品吗?产量多少?

汤臣倍健回复称,旗下有辅酶Q10维生素E软胶囊产品,会根据客户订单及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

除了防治新冠带来的脱销行情,上述产品面关注也或有深意期许。

2023年1月3日,汤臣倍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收入同比略有增长,净利12.28亿元-15.79亿元、同比下降10%-30%,扣非归母净利11.78-15.39亿元、同比下降0.11%-23.53%。

其实,早在2022年三季报便显露疲态:前三季营收同比增速只有2.18%,创同期历史新低,净利更下降了 10.88%。

一系列飘绿数据,尽透业绩失速、成长焦虑。

拉长维度,这是汤臣倍健三年内遭遇的第二次净利下滑。2019年曾因收购引发的商誉摊销亏损了3.56亿元。此后,通过调整、搭建电商业务、功能食品、OTC业务战略架构等,汤臣倍健2020年顺利扭亏。

那么,再陷低谷是何原因?又靠啥消逝发展焦虑?

1

营收滞涨、净利下滑

销售费可解成长焦虑?

关于下滑原因,汤臣倍健表示与疫情封控,境内线下门店承压有关。

所言不虚,2022年Q3其线下渠道收入约占境内收入的 67.55%,同比下降 3.86%。

自身积弊也不可不察。

比如,营销费攀升对净利的侵蚀性。2022年前三季,汤臣倍健销售费分别为5.90亿元、13.49亿元、20.86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6.30%、38.47%、27.26%;分别占公司当期营收的25.88%、31.96%、33.86%。

不仅体量大占比高,增速也惊人。

实际上,近五年来,汤臣倍健销售费用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销售驱动增长特征非常明显。一旦销售不及预期,高企费用率就成拉低利润的罪魁祸首。

以2021年为例,销售费用支出达24.78亿元,占总收入33.35%。即每卖出100元产品,就有33元用于销售推广。

对此,汤臣倍健给出的解释是,平台费及品牌推广费支出增加。相比成熟线下渠道,线上渠道竞争更充分,汤臣倍健需投入更多精力。

尴尬在于,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其境内线上自营渠道收入同比增速仅3.95%,境内线下渠道收入则减少3.9%,整体营收增速也不过2.31%。且应收账款高达5.77亿元,同比增长2.94%;存货金额7.23亿元,增长9.97%。

一边销售费增长,一边线下渠道承压,一边营收增速放缓,不禁疑问投放效率效益如何?精细化水平咋样?过重依赖销售费有无边际效应、双刃效应?

诚然,销售费是短期拉升业绩的利器。但被忘了,核心产品力才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夯实市场粘性的终极载体。

2022年前三个季度,汤臣倍健研发费分别为3148.94万元、6529.37万元、1.04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01.23%、29.98%、6.97%。同期销售费用约是其18.73倍、20.66倍、20.06倍。

拉长维度,以往研发投入也不算多高。2018年才突破亿元,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1.26亿、1.4亿和1.50亿,不仅远低于同期的营销费体量及增速,占营收比还在逐年降低。

研发人员占比2020年为9.76%,2021年为8.15%。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伴随消费品质化、年轻化、个性化趋势,保健品市场日益强专业强竞争高迭代。

想要长期保持竞争力、高质量增长,根本还在品控夯实、特色创新、专业取胜。背后是持续研发蓄力、时间经验积累。这是打破汤臣倍健成长焦虑的不二法门。

2

金瓜变暗雷?

大笔并购是与非 罚单拷问合规敬畏

的确,内生动力是企业发展源泉。

公开信息显示,汤臣倍健创立于1995年,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营养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除了主品牌“汤臣倍健”、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眼部健康营养品牌“健视佳”,还有“健乐多”、“健视佳”等。近几年还收购了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和LSG公司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已是保健品业龙头。

有媒体统计,近十年来,仅汤臣倍健公告中涉及的并购重组或项目投资等资本运作就超20项。

2018年,汤臣倍健进行了一次上市以来最大的跨国并购:斥资35亿元,收购澳洲益生菌公司Life-SpaceGroup(下称“LSG”)。

彼时,后者净资产仅1亿元左右,溢价30多倍的高调入主让外界震惊,舆论不乏值不值的质疑声。

从后续业绩表现看,上述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据悉,溢价收购形成了21.66亿元的商誉,以及14.14亿元的无形资产。2019年,由于LSG业绩不达预期,汤臣倍健无奈进行了计提减值,仅商誉计提便达10亿元到10.5亿元。

受此影响,2019年营收再创新高的汤臣倍健净利却为负值,同比下滑135.51%。出现上市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据其预测,若未计提减值当年实际净利约10.46亿元。是否有些得不偿失?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商誉和无形资产依然达到11.22亿元、7.52亿元。合计占公司总资产比14.80%。

换言之,该笔并购依旧是个包袱。

2022年10月,汤臣倍健退出凡迪基因,结束了7年持股。其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正常的投资行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话虽如此,早在2019年凡迪集团便出现延迟支付工资,2020年1月,凡迪法人及总经理向各股东发出《关于公司经营再次出现严重困难的紧急报告》,宣告公司彻底进入经营困难状态。

对此,业内人士不感意外。凡迪基因主营基因测序,一家保健品公司入股跨界步子实在够大。

行业分析师刘锐玲表示,并购并非一买了之。极度考验企业后续的综合运管、业务协同及生态赋能力,标的实力成色及营商环境变化都是考量。一旦不及预期金瓜往往变暗雷进而拖累业绩。抛开上述并购是否激进,汤臣倍健自身风控力、治理水平也值反思。

不算多苛求。除了业绩受损,还有监管责难。

2022年2月25日,证监会对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在内的四位高管下发批评通报。

通报指出,上述高管在并购LSG时,不仅没充分披露《电子商务法》实施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也没披露LSG在2019年1-6月出现亏损的事项。

汤臣倍健2020年1月披露的LSG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至四季度,LSG各渠道累计收入分别为1664.1万澳元、3046.5万澳元、1619.1万澳元、2023.6万澳元,同比分别下滑43.8%、22.2%、54.1%、51.3%,全年收入合计下滑42.6%。

而收购LSG时间是2019年8月,由此可见公司在交易前便知晓了标的亏损,然收购LSG时,汤臣倍健却预计2019年LSG澳洲原有业务收入将达1.89亿澳元,增速27.26%。

如此粗放操作是否有意为之?合规敬畏心、内控风控力咋样呢?

3

大手笔理财 变更募资用途

2019上半年,汤臣倍健股东股权频繁变动。7名股东共计减持10,875,400股,约套现2.37亿元。实控人、董事长梁允超还将1400万股进行质押。

对此,投资者纷纷表示不解。要知道,2019年一季度公司刚交出营收15.71亿元, 同比增长47.17%,净利4.97亿元,同比增长33.69%的优异业绩。

随着上述证监会批评通报下发,上述种种操作似乎也有了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净利亏损3.56亿元的情况下,汤臣倍健还大手笔现金分红近5.7亿元。

2022年,虽没有豪横分红,但大额理财还是吸引不少眼球。上半年理财发生额合计高达67.30亿元。其中,单笔最大委托理财金额为25.4亿元,而这笔资金的来源是定增募集的专项资金。

众所周知,定增资金是有专门用途的,却被变更用来理财,是否违反资金使用规定?内部治理有无失范呢?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汤臣倍健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支付的现金依旧高达38.88亿元,同比增长27.34%,环比二季度末增长27.27%。

事实上,变更募资用途并非首次。2018年7月13日,汤臣倍健便曾公告披露,要将珠海生产基地四期建设项目的部分剩余募集资金,共计5.5亿元用于收购海外资产。

彼时,汤臣倍健给出的解释是,现有生产基地产能尚能满足需求,若按之前项目计划实施,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资金浪费。

尴尬的是,虽规避了产能过剩危机,可看看上述收购又埋下多少暗雷呢?

客观而言,计划赶不上变化,上市公司募资用途更变不算稀罕事,况且汤臣倍健给出了具体原因,并表示在不影响募资正常使用计划情况下合理利用闲置募资。

考量在于,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肩负无数投资者、合作伙伴信任。除了资金使用效率,用途严谨性、募资合理性、前瞻性理应更强。上述变动可是体现企业治理水平的加分项?

4

8年之约野望 科技型企业奔赴

2022年3月,在致股东信中梁允超提出:用八年时间,将汤臣倍健建设成科技型企业。

同时还表示,企业未来每隔两三年将推出一款自主研发的重功能产品,并推行“科学营养”战略,持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随着发展方向明确,汤臣倍健也踏上科技转型路。2022上半年,整合境内研发资源成立了营养健康研究院。该院下设科技中心、上海研究中心、AI营养研究中心,专为公司“科学营养”战略落地提供保障。

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企业还开展了自有知识产权原料及产品开发。汤臣倍健透露,正在布局抗衰老和精准营养为代表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及产业转化。与合作伙伴发布了全球首个大规模中国人群NAD+与衰老研究。

产品端调整也是大刀阔斧,通过形象产品、明星产品、高潜产品的多组合产品策略,进一步拓展了主品牌的全品类发展空间。

2022下半年,公司还启动了主品牌钙和多种维生素两大基础营养品类冲冠战略。通过统一制定全渠道市场策略,追求产品细分赛道的占有率。

从当年双十一战绩看,调整效果拿的出手:旗下全品牌全网销售额突破7亿元,同比增超20%。不仅夺得天猫和京东保健品类目的销冠,抖音电商也有全品牌销售增速超130%的惊艳表现。

年末,辅酶Q10热度飙升,虽有专家提醒无预防心肌炎作用,但在天猫健康汤臣倍健店内,下单量、销售额均有明显增长,着实又火一把。

公司治理方面,也是2022年底,汤臣倍健董事会对分红、对外投资、管理交易、股东行为规范等易出现问题的领域更新了管理制度。12月23日,中信证券在对汤臣倍健完成年度督导的同时,还对董、监、高等人员进行了督导培训。

中信证券表示,通过培训,汤臣倍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治理、募资使用及股东减持等有了更全面了解。

可见,汤臣倍健也在积极补短板,增强内控力,种种努力值得肯定。

只是,实际效果真正如何,仍需时间观察。

2022年12月30日,汤臣倍健发布一则募资投建项目延期公告:结合市场环境、募投项目规划及实际建设情况,公司拟将珠海生产基地四期扩产升级项目、数字化信息系统项目延期两年。

是否意味着,转型升级脚步会有所放缓?相应募资短期怎么走?后续用途有无变化呢?

不算多苛问。欧睿数据显示,2021年汤臣倍健以10.3%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VDS)行业零售第一。

不过王者荣耀背后,竞对差距并没拉太大。行业二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0%与5.0%。

一览众山小,亦高处不胜寒。如何捍一哥地位,是一个灵魂考题。

平心而论,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蕴含巨大红利,如何满足日益增长变化的消费需求,行业呼唤真正的龙头旗手。汤臣倍健的科技型企业奔赴可谓恰逢其时,铑财也乐见其担当引领角色。

只是,看看高企销售费、大手笔理财,说千道万不如在研投上白银一片。看看自身净利预滑、应收账款及商誉高企,外部市场的一日千里、竞争日益内卷,打铁还需自身硬!

内外承压的汤臣倍健、梁允超并没多少试错空间。必须足够专业、足够高效、足够严谨、足够敬畏。

8年之约,只争朝夕!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汤臣倍健业绩失速 该有哪些反思?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