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业绩下滑、终止合作,2023的渤健走向何方?

2023-02-18 09:49
甲12号健闻
关注

近日,全球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渤健公布2022年业绩,虽然因为出售三星Bioepis公司和建筑资产的原因获得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但大部分产品销售额的下跌也导致其总体营收下滑。目前看来,渤健旗下所有产品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药品的原研药市场优势不复存在,近期还终止了一项与诺诚健华的合作,因此未来一年业绩能否回升还有待观察。

营收降净利涨

根据渤健公布的2022年财报,该公司2022年全年营收101.73亿美元,同比下降7%,其中产品净销售额79.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净利润为29.42美元,同比增长71.43%。

具体到产品,多发性硬化产品总营收为5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富马酸二甲酯营收14.44亿美元,同比下降26%;富马酸单甲指营收5.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β干扰素销售额为9.74亿美元,同比下降19.5%;聚乙二醇化β干扰素营收3.32亿美元,同比下降6%;那他珠单抗营收20.31亿美元,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氨吡啶缓释片9700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也略有下降。

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品总营收为17.94亿美元,同比下降6%,其销售额全部来自诺西那生;Biosimilar营收7.51亿美元,同比下降10%,目前有四个产品在销售;其它两款产品的营收为1300万美元。

事实上,对比2021年,渤健去年旗下大部分产品的销售额都有所下降,但最终净利润取得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出售三星Bioepis公司全部股权所得的10亿美元现金(总交易金额为23亿美元),以及出售建筑资产获得的 5.04 亿美元。

去年1月,渤健宣布以高达 23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三星生物制药合资公司的股份。根据销售协议,渤健在出售完成时获得10亿美元,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再获得12.5亿美元,以及高达5000万美元的进一步有条件付款。

渤健成立于1978年,是全球首批生物科技公司之一。该公司专注于为患有严重和复杂疾病的人发现、开发和提供创新疗法,旗下拥有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的药物组合,推出了首个获得批准的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的药物诺西那生钠,并共同开发了阿尔茨海默病两种治疗方法Aduhelm及lecanemab。

市场优势减弱

可以说,出售三星Bioepis公司拯救了渤健2022年的业绩,产品销售额下降已经给这家公司敲响了警钟。而产品营收下降,主要源于被仿制药及生物类似药挤压了市场生存空间,渤健的原研市场优势被削弱。

在多发性硬化产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销售额为14.44亿美元,相比较2021年的19.52亿美元大幅下滑了26%。据了解,目前已有多个富马酸二甲酯的仿制药进入北美、巴西和一些欧盟国家,并以相比原研药更低的价格在销售,大幅压缩了富马酸二甲酯的市场空间。渤健预计,未来这一品种的销售收入还将继续下降。

同样是多发性硬化产品一员的氨吡啶缓释片,则是首个且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改善患有行走障碍的成年多发性硬化患者行走能力的药物,目前还没有竞品出现。但渤健也警示道,很多公司正在积极开发更多治疗方法,已经可以预见到未来在这一品种的竞争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渤健旗下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药物Aduhelm仅获得480万美元的销售额。这款药物于2021年6月获美国国家药监局加速批准上市,也是自2003年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款AD药物。

但上市以来,这款药物的销售情况一直比较惨淡,这与Aduhelm的医保覆盖范围被美国政府严格限制在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中有关。在“美国医保”报销上受到严格限制后,Aduhelm销售业绩惨淡,更糟糕的是,Aduhelm在2021年年底也接连遭到欧盟和日本药品监管的拒绝,两家监管机构均表示尚未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他们批准这款药物上市。不过渤健在中国提交了Aduhelm的上市申请,并于今年2月9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此前,Mizuho证券分析师赛义德萨利姆表示,“渤健的基础业务正在下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不确定性,我认为没有多少研发管线可以让我们充满信心地说,‘这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下一件事’,所以必须在公司外边寻找机会。”

有分析师猜测,出售三星Bioepis公司得到的现金流入增强了渤健在不久的将来寻求收购另一家制药公司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其顶级产品的销售额下降以及其备受争议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Aduhelm 的采用率仍然很低的情况下。

“退货”诺诚健华

在发布2022年财报之余,渤健近期还因为终止了与中国企业诺诚健华的合作而备受关注。

诺诚健华公告称,渤健近日通知公司,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双方就有望治疗多发性硬化(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口服小分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达成的合作和许可协议。

这项合作源于2021年7月,彼时双方约定,诺诚健华将奥布替尼将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予渤健。根据协议约定,渤健已向该公司一次性支付不可退还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亿美元。

对此,诺诚健华在回复媒体时表示,“这次的协议终止的原因是‘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inience),这是一个法律术语。”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解释。简单理解,该条款属于便利终止条款,与国内的任意解除权类似,即出现了合同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的任意解除权情况,根据合同约定,现终止合同。

《甲12号健闻》就终止合作的原因分别向两家公司发邮询问,截至发稿,两家公司均未给出回复。

对于诺诚健华来说,这无疑失去了暂时依靠License-out出海的机会。根据公告,该公司将重获许可协议项下授予渤健的所有全球权利,包括相关知识产权、研发决策权、生产和商业化权益,以及源自奥布替尼的商业收益。该公司与渤健将在90日内完成权益过渡。

同时,诺诚健华也表示,欢迎奥布替尼重回公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线。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的 II 期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公布中期分析结果。基于奥布替尼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试验中取得的令人鼓舞的结果,该公司对奥布替尼依然充满信心,并将加速推进奥布替尼作为潜在同类最佳 BTK抑制剂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临床开发。

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的出海方式愈加多元化,License-out也成为主流模式之一。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指出,License-out通常会被作为被国际认可的表现,国际药企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和成本选择了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的药物候选,这是一种信任的建立,也是对于中国药企研发能力认可度的提升。

不过,近几年License-out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一些新药由于副作用等因素可能会在出海过程中碰壁,此前信达生物的PD-1产品信迪利单抗License-out也被终止。(图片来源:渤健官网、渤健财报、诺诚健华公告)

       原文标题 : 业绩下滑、终止合作,2023的渤健走向何方?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