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对抗“波动”,平台型Biotech的突围

2023-09-27 17:31
氨基观察
关注

过去一年,大药企因为自身战略问题,开启了终止合作大潮。

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22日,天境生物宣布,艾伯维基于战略考虑和自身管线的优化,彻底退出CD47领域,终止CD47抗体的合作协议。

固然,双方合作终止并不意味着管线不行。事实上,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终止合作的项目均未在临床试验中被证伪。天境生物也将继续努力证明CD47抗体Lemzoparlimab的前景,该药目前处于三期临床阶段,与阿扎胞苷联合一线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但是,这依然提醒每一家药企,在前行的路上需要构建更稳健的管线组合,才能避免“概率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天境生物,透过其管线布局不难发展,其锚定的是技术平台型发展路径。

这也是过去几年,资本市场青睐平台型企业的原因。基于平台战略,药企能够通过可“复制”能力,构建诸多管线,减少研发的不确定性。

那么,怎样才是一家合格的平台型企业呢?

关于这一点,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企业的眼光,乃至技术实力不尽相同,做出的战略选择也不尽相同。

是否合格,成功与否,需要每一家药企的探索。而天境生物的战略选择,或许能给市场提供一个不错的参考。

1)基于确定性技术延展管线

所谓平台型企业,考量的一个关键标准在于,企业是否具备确定性技术或被验证过的技术来不断延展管线。这是所有平台型企业需要证明自己的地方。

过去几年,天境生物也在沿着这条路径,试图通过确定性技术来构建其管线组合。

根据过往经历来看,天境生物的优势在于“药物发现”和“概念验证”,能够通过设计巧妙的筛选策略,发现全新、差异化的候选分子,并在临床中验证其创新机理。

这在CD47领域得到了体现。天境生物的来佐利单抗,在保留促进吞噬细胞活性和抗肿瘤药效的同时,与正常红细胞的结合十分微弱,使得抗体本身不会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这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抗体注射后带来的贫血等副作用。

过去几年,基于上述理念和技术,天境生物还扩展了CD73抗体、4-1BB双抗等管线。

例如CD73尤莱利单抗,与CD73二聚体的C端结构域单价结合,可以完全抑制CD73的酶活性,且不会引起钩状效应(即,药物会在某个浓度下达到最大效果,后续药量继续增高药效反而会下跌),避免效果受到影响。

而4-1BB双抗实际的思路,分子设计都是通过寻找独特的表位,在只有结合肿瘤部分时才会触发4-1BB信号通路的传导,尽可能避免全身性毒副作用。

当然,天境生物上述管线最终能否临床成功还不得而知,还有待后续数据的继续验证。但是,平台型biotech高延展性的特点是毋庸置疑的。

2)管线战略:平台之上,更深层次的考量

对于药企而言,延展管线是手段,构筑核心竞争力才是目标。基于核心目标,如何铺开管线是每家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天境生物管线战略来看,大致分为三大要点。

第一,靶点是否需要多元化。创新药研发属于不确定性事件,到底是围绕一个靶点做不同组合,还是在不同靶点做不同组合呢?天境生物的选择是后者,正如上文所说,其在CD47靶点之外,又布局了CD73、4-1BB等靶点,还引进了CD38抗体、长效生长激素(伊坦长效生长激素)等。很显然,天境生物希望通过更大范围的布局,去减少单一靶点布局的不确定性。

第二,分子是否需要多元化。在如今的技术大航海时代,创新技术层出不穷在为药企提供诸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布局力争上游,避免被超越、颠覆呢?从天境生物的管线来看,其选择的是多重技术布局,既在单抗领域突围,也在双抗领域深耕。目前,公司的CD47、CD38均是单抗分子;而4-1BB则是双抗形式,构建了CLDN18.2/4-1BB双抗Givastomig、PD-L1/4-1BB双抗TJ-L14B两个组合。

逻辑上来看,多重技术布局必然优于单项布局,因为部分靶点要想成药并不能依靠单一路线。就拿4-1BB来说,由于全身毒性极难避免,因此其只能通过多抗的形式“减毒增效”,这也是天境生物在4-1BB取得积极进展的原因。当然,在分子选择层面,不管是深耕单一路线还是多技术路线并进,都需要依靠技术实力说话。到底哪一选择更好,最终临床数据会给出答案。

第三,临床阶段是否需要多元化。除了在靶点、分子层面的考量,药企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临床阶段是否需要多元化。从逻辑层面出发,临床阶段多元化似乎更具优势:一方面,可以避免药企的资源压力,若多个管线同时进去三期临床,必然会对企业的资金、资源提出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能够获得更稳健的增长,尽管管线研发呈现不同阶段,短期爆发力不足,但能够通过持续的成功、业绩输出,形成更持久的增长趋势。

这也是天境生物管线布局带给我们的思考之一。目前,天境生物的管线就呈现出临床阶段多元化组合的特点。

首先,是后期管线阵容,包括CD47、CD38和伊坦长效生长激素,其中伊坦长效生长激素已经三期临床成功,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公司的CD47单抗、CD38单抗大概率也会在明年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其次,是二期管线阵容,以CD73为主。目前,尤莱利的临床进度位于全球第二,如果后续能够不断前行,也必然能够接力天境生物下一阶段的增长。

最后,则是早期管线,以4-1BB双抗管线为主。总体来看,天境生物的4-1BB双抗并不缺竞争力,CLDN18.2/4-1BB双抗Givastomig有成为全球FIC的潜力,PD-L1/4-1BB双抗TJ-L14B则有望在PD-L1耐药市场带来惊喜。10月份,Givastomig的早期临床数据将在ESMO大会上展出。

很显然,天境生物更希望用“梯队式”管线发展的策略,来构建一个更稳健的增长周期。

总结

平台的价值需要通过管线的价值来体现,市场并不会单纯的平台而买单。因此,平台的价值,仍需要一定时间的验证。

但不管怎么说,通过平台型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上规避创新药研发的风险与波动性无疑是正确的。如何利用好这一战略,不仅仅是大药厂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是biotech当下需要思索的事情。

       原文标题 : 对抗“波动”,平台型Biotech的突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