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实体瘤领域“大撤退”,诺华在想什么

2023-09-29 05:35
氨基观察
关注

在创新药生态中,制药巨头的一举一动无疑是风向标一般的存在。只要盯住巨头在做什么、追赶什么,就能描绘制药行业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晴雨表。

过去一年中,诺华的管线变动,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隐秘的真相:诺华对于实体瘤的兴趣正在变淡。

从2022年二季度到2023年二季度,一年时间里,诺华管线中的实体瘤药物从42款被削减到了28款,实体瘤产品在诺华管线中的比重也从28%下降到了21%。

事实上,即便不看整体管线的变动,诺华在实体瘤领域的撤退也有迹象可循。在最近几个月时间里,诺华先后终止与三家药企合作的实体瘤疗法。

在全球大部分药企正朝着实体瘤高歌猛进的时候,诺华却在逆行业潮流而行。作为全球TOP10制药巨头之一,诺华在实体瘤领域的“掉头”,究竟是嗅到了什么先机?还是纯粹而决绝地抛弃了自己并不占优势的领域?

/ 01 / “重灾区”,1/3实体瘤管线被砍

在过去一年里,诺华在实体瘤领域的投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水。尤其是早期管线,更是“重灾区”。

具体来看,诺华砍掉了9款处于一期临床阶段实体瘤管线,其中大多数是成药不确定性较高的新兴靶点。

比如,被砍掉的TNO115是一款SHP2抑制剂。SHP2是一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由于磷酸酶催化域高度保守,催化位点抑制剂普遍缺乏选择性,使磷酸酶临床开发大大受限于毒性反应,难度较高。此前,艾伯维、赛诺菲纷纷放弃这一靶点的药物研发,在这样的背景下,诺华选择放弃并不奇怪。

再比如,另一款被砍掉的TGFβ抑制剂NIS793,同样前路未知。此前,临床上靶向TGF-β通路的药物存在小分子、抗体、配体、寡核苷酸等,通通遭遇失败或毒副作用,尤其是默克PD-L1/TGF-β双抗失败,更是为TGFβ添上了一抹阴霾。

由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确定,所以诺华停止了与Xoma合作开发NIS793的计划,彻底放弃了TGFβ靶点,针对这一药物的一期临床及三期临床试验均被画上了句号。

这两个靶点之外,诺华终止的早期临床产品还有新兴免疫调节剂、Porcupine抑制剂、IL-15和IL-15α重组异二聚体、KRAS抑制剂针对KRAS G12C突变的一项实体瘤临床试验,以及两款未披露靶点的产品。

在二期临床药物上,诺华仅砍掉了一款A2aR抑制剂药物NIR178。

在实体瘤的三期临床管线上,除了上文所述的NIS793,与百济神州合作的替雷利珠单抗、ACZ885均被砍掉。

其中,ACZ885是一款IL-1b抑制剂,诺华曾在一项针对心血管疾病开展的III期CANTOS试验事后分析中发现,肺癌死亡率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基于此诺华启动了该药促肿瘤炎症转变的概念验证。

不幸的是,在两项针对NSCLC的临床III期研究中,均未达到改善OS的主要终点。在这一药物无力回天后,诺华决定放弃。

总体来看,实体瘤领域虽然仍是诺华布局的五大领域之一,但与过去相比,诺华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明显缩减。

/ 02 / 在不占优势的热门领域后退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诺华在实体瘤领域的探索愈发保守?

要知道,肿瘤可是创新药第一大市场,据WHO数据,2021年全球新发癌症1975.8万例,其中血液瘤新发患病例约130.5万例,占比不到10%。剩下的90%,都是新发实体瘤患者。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肿瘤市场规模预计高达2900亿美元。在这一领域,已经诞生了不少重磅炸弹药物。在当前35种重磅炸弹中,排名前10的肿瘤学药企贡献了其中的31种。因此,几乎所有排名靠前的全球大药企,都在围绕着肿瘤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布局。

典型如阿斯利康,品尝过DS-8201带来的胜利果实后,阿斯利康通过自研+引进,正全面布局实体瘤研发。

诺华却逆行业潮流而行,其对外表示,这是因为美国医保谈判带来的压力。上述靶点未明确的药物研发风险本就高,而在美版医保谈判出炉后,这些药物可能面临着上市后还未赚回研发投入,就被纳入谈判的情况,诺华很有可能连研发投入都赚不回来。

但除此之外,诺华在实体瘤上的撤退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公司整体策略的转向。

此前,在电话会议中,诺华表示产品管线的去留是根据研发和治疗战略的匹配程度、商业潜力和整体价值以及竞争格局来决定。若是从这几个维度来分析,诺华在实体瘤上的后退选择不难理解。

从治疗战略匹配程度来看,诺华现有管线实际上与肿瘤药物的协同性并不强。与阿斯利康手握DS-8201、默沙东手握K药不同,在肿瘤领域,诺华并没有太多的超级重磅产品。

根据诺华2022年财报,8款核心产品中只有Kisqali和Pluvicto两款产品针对实体瘤,整体实体瘤板块为公司带来的收入也仅占比11%。

尤其是在IO疗法的布局上,由于诺华已经基本放弃了自研的PD-1抑制剂 spartalizumab,那么,在许多以PD-1为基石的疗法疗法的布局上,诺华也就难以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对诺华来说,继续推进以PD-1为首组合的IO疗法,可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策略。

诺华全球药品开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Shreeram Aradhye此前曾对外表示,公司缩减管线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确定核心治疗领域;另一方面,能将资源和人力最大程度地聚焦在最关注的治疗领域上,借此进一步加强研发成功率。

/ 03 / 在优势领域的创新布局更进一步

当然,诺华在实体瘤领域投入的资源减少,必然会在其他领域加大资源投入。

事实上,近些年来诺华积极投身于新兴技术平台。目前公司已经拥有5大技术平台,包括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细胞疗法、基因疗法、放射性配体疗法以及RNA疗法。其中,多个领域,诺华均处于领先地位。

比如在小核酸领域,诺华的布局在各大药企中最为靠前。早在1998年,诺华与ionis合作研发的ASO药物fomivirsen已经获批上市,成为全球第一款上市的ASO药物。

虽然这款药物最终因为销售额过低而退市,但是诺华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从未停止。2021年12月,诺华的siRNA疗法Leqvio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siRNA疗法。

在放射性核素领域,诺华也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2022年3月,诺华核素药物Pluvicto获得FDA批准,用于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三线治疗,成为了全球首款靶向PSMA的放射性配体疗法。

为了巩固自己在核药领域的领先地位,诺华不断加码研发。今年以来,其先后与Bicycle、3BP达成合作,开发双环肽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靶向放射性疗法。

近两年以来,诺华的并购交易也多是围绕着AAV基因疗法、体内基因编辑疗法、RNAi疗法等新兴技术。

看起来,相比于在不占优势的肿瘤领域内卷,诺华更倾向于在新兴领域打造一条属于自己的护城河,从而形成更具优势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

/ 04 / 追逐安全感和确定性

事实上,不只是诺华,最近两年在宏观经济压力、政策调整等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大药企都开始在战略层面倾向于聚焦优势领域。

在过去的2022年,制药业务收入全球排名前10的大药企砍掉的管线超过50项。大药企频频砍管线背后的逻辑均是,从不具优势的领域抽身,让自己更加聚焦、提高投资回报率。

毕竟,一家药企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人、财、物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想要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必须要集中起来使用,也就是将资源集中到优势领域,不断寻求实质性的突破、增强竞争优势,进而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考虑到当前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下,即便是更具资源优势的大药企,也开始未雨绸缪,更在意安全感和确定性。

回到国内来说,如何进一步聚焦优势产品,以及构建筛选市场切实需要的管线,也应该是各家需要思考的关键性问题。

尤其在当下的生物制药寒冬里,聚焦优势战略更是适用于大部分biotech。在当下,守住核心产品,砍掉一些当下不能带来业绩、未来预期有限或渺茫的产品,才能拥有更大的可能,成功穿越这场漫长的寒冬。

       原文标题 : 实体瘤领域“大撤退”,诺华在想什么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