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财报深度解读】宝洁,“辐”亏双至?

2024-01-30 20:28
BT财经
关注

作 者 | 游璃

了解更多金融信息 | BT财经数据通

正文共计4871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谁能想到,日本排放核废水的回旋镖最先打在了本土企业SK-II身上。

近日,宝洁集团公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2023年10-12月)财报,作为全球日化一把手的它报告期内实现营收净销售额为214.41亿美元(约1538.3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则为34.68亿美元(约248.8亿元)。

整个2023年,宝洁营收突破了6000亿元,净销售额839.64亿美元(约6021亿元),净利润达到了48.61亿美元(约106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但在这一片风光背后,宝洁的传统强项护肤和个人护理品类增长在下降,这是宝洁10个品类里唯二收入下降的品类,也间接造成了宝洁集团基本盘的波动。2023年10至12月,宝洁净利润下滑了12%,近五年来还是首次在Q2出现净利润的双位数下滑,净收益额甚至落后于2020财年Q2。

造成增收不增利现象的“罪魁祸首”在宝洁财报中也直接被点了名,即曾被无限期待的SK-II(神仙水)卖不动了。值得一提的是,SK-II此前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整个美容部门的营收,连续十五个季度销售额增速超过20%,2018财年销售额甚至直接增长了30%。

而在这个季度,SK-II中国市场销量骤降34%,业绩会上宝洁首席财务官Andre Schulten提到,这已经是SK-II被影响的第二个季度了,2024财年第一季度它在华销售同比降幅稍大于10%。宝洁看似平稳的增长背后,暗礁正在逼近。

1

只是核废水在影响吗?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文章指出,宝洁业绩下降的“首要元凶”是SK-II,而SK-II受到影响的核心原因被归结于核废水。

虽然宝洁是一家美国公司,但实际上SK-II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企业。它有一个有趣的创始故事,据传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参观工厂时发现酿造米酒的工人手部皮肤非常细嫩,与满是皱纹的面庞形成鲜明对比,科学家分析,米酒制造过程中一定产生了某种具有护肤作用的成分,这种成分后来被从350种酵母中提取出来,并命名为Pitera。

1991年被宝洁收购以后,SK-II在全球化路上表现非凡,2012年销售额首次达到10亿美元,曾经连续18个季度录得增长。

但到2023年,美妆护肤品的“囤货旺季”双十一期间,SK-II销量近乎夭折,根据天猫官方排名,SK-II今年双11排名第11,这是品牌自2016年进入前10后,首次跌出TOP10榜单。

据蝉妈妈和蝉魔方测算,最新兴起的兴趣电商渠道抖音,SK-II双十一期间销售额仅微增了4.1%,总销售额预估为2.5亿元左右,位于第三梯队。同在第三梯队的国货品牌及美妆品牌居多,如同比增长633.18%的彩棠,同比增长214.91%的HBN。

SK-II过往能与之掰掰手腕的国际大牌均位于前列,欧莱雅总销售额区间为5亿-7.5亿元,相较2022年提高了159.39%,赫莲娜增长了163.71%,兰蔻增长了229.31%,总销量均在5亿元左右。

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排污影响,SK-II官方公众号中写道,SK-II“神仙水”的工厂和生产线均位于日本最大湖泊琵琶湖湖畔,也是该品牌产品唯一的水质来源,全球再无其他生产渠道,所以哪怕宝洁方面发表声明称SK-II上市前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也挡不住消费者的背弃与叛离。

但另一方面,SK-II也不得不承认,销量下滑非一日之寒,2018年的大幅增长以后SK-II逐渐走向下坡。从财报来看,宝洁公司2020财年第四财季(2020年4-6月)公告中已经写明了“SK-II护肤品系列的有机销售额下降两位数”。

国内媒体爆料SK-II生产地琵琶湖涉嫌核污染是在2023年6月,而依据欧特欧国际的数据,2022年全年SK-II在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各个主流电商平台的渠道零售额已经同比下滑了1.3%。2023财年第一,第二季度财报中宝洁也明确指出,2022年Q2、Q3SK-II销售额的下滑带来了“难以抵消的负面影响”,同年Q4宝洁皮肤和个人护理部门有机销售额的低个位数增长,也无法抹平SK-II销量下滑这一问题。

化妆品行业资深管理专家白海华直白地说,SK-II在中国业绩下滑或不止是核污染这一个因素。他指出,销量萎缩一是因为高端需求降温,各消费研报都证明理性消费才是大趋势。QuestMobile2023消费市场特征盘点中提到,实用主义成为大众消费“主基调”,消费心态从追求“贵即是好”,转换成了让生活变得“更轻、更韧”。

原因之二或在于SK-II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品牌老化的怪圈,没有新故事能讲,没有新产品涌现。从宝洁整体的运作情况来看,公司旗下各个品牌的平衡也需要重新思考。宝洁的美容业务板块一直有“钟摆现象”这个好玩的说法:Olay和SK-II位于钟摆两端,一个品牌的强势总是伴随着另一个品牌的衰落。

这与二者的定位也有关系,比起走贵妇、高端路线的SK-II,Olay显得更亲民友好、平价好用,在2023年一整年看下来,Olay的表现并不差,为什么它的崛起没有补足SK-II营收滑落带来的缺口,这是否意味着宝洁对于单个品牌的依存度过高?对于以多品牌著称的宝洁来说,这值得深思。

2

听见消费者心声:别再涨价了

白海华还指出,当SK-II增速放缓时,宝洁涨价的举动也显得有些“吃相难看”。

SK-II自2018年以来进行过四次调价,无一例外都是上涨。时尚自媒体LADYMAX的统计以230毫升的正装SK-II为例,2018年时售价为1370元,接下来一年内用两次涨价提高到了1540元,平均涨幅6%。2022年10月SK-II在日本官网表示,全线产品都将做涨价处理,SK-II售价进一步上调到1590元,涨幅为3%。

到2023年,或许是因为情势更加严峻,也或许是对消费复苏的预期更加良好,总之宝洁再次做出了涨价的决定。2023年2月,SK-II天猫官方旗舰店上线告示,表示要“对部分商品的官方零售价进行调整”,其中就包括神仙水、小灯泡、大红瓶等核心单品。

比起之前的单位数上涨,这一次宝洁的举动更坚决。据《时代周报》报道,调价后小灯泡50毫升价格从1590元涨至1790元,涨幅达12.5%,为近五年最高。

回顾过去几年会发现,涨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宝洁解题的主要手段,覆盖面不止是SK-II。

据《北京商报》消息,2021年开始,宝洁上调了纸尿裤、女性护理、卫生用纸等高频刚需日用品的价格。同年10月,剃须刀、口腔护理等产品也开始涨价。

2022年1月,宝洁宣布旗下十大品类在当年会继续涨价,也就是在一季度,有媒体监测到宝洁旗下所有产品价格平均涨幅达到了8%。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宝洁旗下的洗涤用品品牌Tide汰渍价格上涨了13%,纸尿裤品牌帮宝适价格上涨了8%。

涨价带来的销售额提升对冲了出货量的下降,2022财年,宝洁净销售额同比增长5%,净利润同比增长3%;2023财年宝洁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公开数据显示涨价贡献了9%的增长,但同期出货量下降3%。2023财年Q4,7%的有机销售额增长背后,是同期出货量下降了1%。

尽管卖出更少,但销售额和利润在增长,还算好看的报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宝洁的神经,2024财年Q2的最新财报却也显露出危机。

2023年10-12月宝洁集团价格比2022年同期涨了4%,整体出货量下跌1%。华尔街分析师David Moadel表示,作为Bounty纸巾和Downy柔顺剂的生产商,宝洁公布的季度销售额未达到预期。同时,宝洁报告期内的有机销售只增长了4%,也未达到分析师平均预期,这是该指标连续第七个季度下降且低于预期。

综合宝洁近5个财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情况来看,最新一期财报中净销售额虽取得小幅增长,但其净利润处于近五年最低值。2024财年第二财季净利润为34.68亿美元,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2023财年则分别为37.17亿美元、38.54亿美元、42.23亿美元和39.33亿美元。

2023财年开始,宝洁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相较2022财年同期跌了6.87%。这一断档在2024财年进一步扩大,净利润跌幅破双位数,来到11.8%。

随着消费市场成熟,涨价这一招很难再吃遍全天下的市场。毕竟奢侈品能够不断涨价,是因为它们可留存,可保值甚至赌一把增值,护肤品不符合这个规律。

消耗品的底层使用逻辑是给客户更好的体验,但以SK-II为镜观察宝洁的做法,这些年来给到的新玩法并不多。如前所述,SK-II的核心原料是Pitera,白海华说:“SK-II的神仙水、小灯泡、大红瓶都是围绕这个专利成分展开的,当市场对于Pitera的反复轰炸出现审美疲劳,SK-II的应对手段就会变得很少。”

反观欧莱雅,无论兰蔻还是赫莲娜,宝洁旗下各品牌的号召力及消费者心智占领度都还远跟不上。2023财年宝洁毛利率为47.9%,最新一期财报继续提高到了52.7%,但比起其他美妆护肤集团的水平,宝洁的差距还是很远。

2023财年,雅诗兰黛毛利率为71.3%。欧莱雅毛利率也常年稳定在70%以上,2019-2021年分别为73%、73.1%和73.9%,2023年前三季度集团销售额达到305.77亿欧元(约2367.54亿元),同比增长12.6%,第三季度销售额100.03亿欧元(约774.67亿元),同比增长11.1%。

向欧莱雅学习高端品牌怎么做,是宝洁必须修炼的一门课。

3

当断则断,创新大战

在中国市场增长乏力,SK-II只是其中之一。去年十月,据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宝洁正考虑出售沙宣中国的股权,估值约为10亿美元(约71.62亿元),大量媒体向沙宣发出询问函,直至今日仍未获得正面回应。

再往前数,2023年9月宝洁关闭了First Aid Beauty急护美人(市面上多称为FAB)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其他平台旗舰店商品也陆续清空,多个媒体账号的最后一条更新停在了2024年以前。

4月,宝洁叫停了刚进入中国市场2年的AI素颜仪OPTE,最早在2022年10月就有消费者指出OPTE海外旗舰店关闭。

2022年12月,宝洁旗下纯净美妆品牌Snowberry关闭天猫旗舰店,多个平台开始销售打折商品,退出市场信号明确。

从宝洁发展的历程来看,“瘦身”也是常用伎俩。

2014年,宝洁通过出售、停产等多种方式剥离了旗下近100个非核心品牌;2015年,宝洁又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向科蒂集团出售了蜜丝佛陀、威娜等43个品牌,其中也包括沙宣,此后几经辗转沙宣才回到宝洁;2017年,宝洁再度砍掉100个品牌。

一边涨价一边缩减业务的做法为宝洁稳住了业绩,但另一方面,渠道价格失控的情况也不断出现。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消息显示,SK-II的分销渠道“漫天开价”,百货、电商、免税店和旅游渠道的价差严重时能达到一倍多。

FAB叫停中国市场业务后,双十一前后出现了大批C店降价甩卖,还顾得上体面的会写上“临期尾货”,但25年甚至26年才到期的护肤品是否称得上使用期临近,多数商户和消费者心里都有数。

此外,国货品牌的创新也在威胁宝洁的地位。

春雷社研究发现,《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更新了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产物滤液等原料,华熙生物等上游商的加入会进一步撼动竞争格局。去年一年自然堂、可复美、夸迪等护肤品牌大行其道让人看见了国货崛起的新希望,广发批零社服数据显示,2023年双十一期间销售额超过20亿的除了老玩家欧莱雅,还有新秀珀莱雅,后者以超22亿的销售额稳居天猫美妆类目TOP1,同比增长43%。

对于宝洁这样一个日化巨头,做美容护肤本就算跨了半行,而如今日化零售最看重的渠道逐渐失守,宝洁面对新旧各异、拳法不同的挑战还能否保持稳定,宝洁或许需要换个思路。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原文标题 : 【财报深度解读】宝洁,“辐”亏双至?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