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脑“蓝斑”或是健康衰老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检测的关键

一项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多样的健康人群样本中的新发现表明,大脑“蓝斑”或是健康衰老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检测的关键。

康奈尔大学

4月24日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研究人员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多样的健康人群样本中发现,大脑“蓝斑”(一个参与认知功能且被认为是最早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的微小脑区)在人类生命周期中呈现显著变化,“蓝斑”或是健康衰老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检测的关键。相关成果发表于《衰老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of Aging)杂志上,论文题为“人口学多样性样本中蓝斑信号强度的年龄相关差异”(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Locus Coeruleus Intensity Across a Demographically Diverse Sample)。

研究于2025年3月17日发表在《Neurobiology of Aging》(最新影响因子:5.1)杂志上

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利用专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神经黑色素(这种色素使蓝斑核呈现蓝色)的信号强度,观察到蓝斑活性呈现倒 U 型生命周期曲线:活性在中年后期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这一发现为刻画健康衰老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纳入 134 名 19-86 岁参与者(约40%为非白人),结果显示:60 岁后维持更强的蓝斑信号强度与更优的认知表现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黑人参与者和女性群体的蓝斑活性峰值更高,而这两类人群已知面临更高的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通过解析蓝斑健康状态及其与认知衰老过程的关联,这些数据可帮助判断个体是否处于健康衰老轨迹,并深化我们对特定群体晚年阿尔茨海默病高发机制的理解,”心理学系及人类生态学院教授 Adam Anderson 表示。

“研究揭示了全生命周期蓝斑风险标志物的共性特征,但也指出不同人群存在特异性风险因素,尤其是那些在医学研究中长期代表性不足的群体,”研究者补充道。

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由 Adam Anderson 与 Eve De Rosa 共同领导,Rosa 是人类生态学院(College of Human Ecology,CHE)Mibs Martin Follett 副教授兼教务长,二人共同执掌情感与认知实验室(Affect and Cognition Lab,ACLAB)。团队成员还包括心理学系及文理学院副教授 Khena Swallow,以及 ACLAB 成员:研究助理兼论文第一作者 Elizabeth Riley、2020届校友 Nicholas Cicero,及神经科学博士生 Senegal Mabry。

深藏于脑干的蓝斑(Locus Coeruleus,LC)是去甲肾上腺素(一种对注意力、记忆、应激反应乃至睡眠至关重要的神经递质)的主要来源。该脑区被认为是最易受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侵袭的区域,可能在症状显现前数年甚至数十年即已受损。因此,深入解析蓝斑正常与异常衰老轨迹,被视为此类疾病早期检测的关键。

在康奈尔大学磁共振成像中心进行的脑扫描显示,健康个体的蓝斑信号强度呈现稳定的一般性模式,且不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早期创伤史影响。中年期神经黑色素水平升高与更优的认知表现相关,而 60 岁后信号减弱则与认知功能下降挂钩。当前研究正探索通过深呼吸或迷走神经刺激等干预手段维持健康水平的可行性。

至于黑人和女性群体蓝斑神经黑色素峰值更显著的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人员提出,这与“代偿理论”一致:短期过度激活大脑(涉及蓝斑活动)或带来短期益处,却可能加速晚年功能耗竭。

“尽管蓝斑对警觉性、专注力和记忆力至关重要,” Anderson 指出,“但神经黑色素过度蓄积也可能是过劳的标志,并与抑郁症、焦虑症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而这些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通过与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SUNY Upstate Medical University)“社区招募研究加速器项目”(Community Recruitment Research Accelerator)合作,实现了种族与社会经济背景的多样性。该项目致力于促进多元社区参与脑健康研究,并设立社区招募联络员以降低参与门槛。研究团队的种族与社会经济多样性——既是研究结果普适性的基础,也为特定亚群提供了针对性洞察。

“这项研究凸显了多样化样本在脑健康研究中的重要性,” Anderson 表示,“多样本不仅是将研究结论推广至更广泛人群的必要条件,更是科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

创立于1865年的康奈尔大学

参考文献

Source:Cornell University

Brain's 'blue spot' key to healthy aging, early Alzheimer's detection

Reference:

Elizabeth Riley et al,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locus coeruleus intensity across a demographically diverse sample, Neurobiology of Aging (2025). DOI: 10.1016/j.neurobiolaging.2025.03.005

       原文标题 : 大脑“蓝斑”或是健康衰老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检测的关键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