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D代谢性疾病
-
代谢综合征与早发性失智症风险增加相关
一项新研究表明,腰围较大、高血压以及构成代谢综合征的其他风险因素与早发性失智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医学快讯》 4月23日 早发性失智症是指在 65 岁之前诊断出来的。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是腹
-
对话臻络科学任康:聚焦帕金森病诊疗12年,越复杂的疾病越适合与AI结合
在帕金森病诊疗领域,臻络科学拥有全球唯一的完整诊疗闭环体系。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Stone Jin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4月8日,在临近第29个世
-
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靶点发展趋势
-01- 引言:靶向治疗的黄金时代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免疫系统失调为特征,全球患者群体庞大且治疗需求迫切。在过去的25年里,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信号来靶向免疫
-
双特异性嵌合TCR-T细胞治疗:攻克癌症异质性的下一代免疫疗法
-01- 引言 在癌症治疗的革命性突破中,T细胞疗法以其精准击杀肿瘤细胞的特性占据核心地位。从CAR-T到TCR-T,再到双特异性CAR-T,科学家始终在探索更强大的武器。如今,双特异性嵌合T细胞受体(Bi-ChTCR)细胞治疗 的出现,正将这一领域推向新高度
-
【深度】2-萘甲醚(β-萘甲醚)用途广泛 我国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萘甲醚为萘普生起始原料。萘普生属于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用于治疗炎症、发烧和轻度至中度疼痛,剂型包括片剂、胶囊、颗粒、栓剂、注射液等。 2-萘甲醚又称β-萘甲醚、2-甲氧基萘、甲基-&
-
细胞更新机制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性研究
蛋白质(蓝色)的艺术化呈现,其生成与降解过程通过时钟意象象征。中心结构为质谱仪的一部分,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 一项关于细胞更新机制的研究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n
-
巨噬细胞代谢与肿瘤微环境:解码癌症治疗新靶点
-01- 引言:当巨噬细胞成为肿瘤的“帮凶” 在肿瘤微环境(TME)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群之一。它们本应是抵御癌细胞的&ldqu
-
CD2AP与阿尔茨海默病
最新研究综述揭示 CD2AP 在淀粉样蛋白代谢、tau 蛋白病理、突触功能及神经炎症中的多重作用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关键启示。  
-
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开发与市场:从传统疗法到生物制剂的突破
-01-导读 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全球约7.6%-9.4%的人口受其困扰,患者需长期用药以控制病情
-
IL-17与Th17细胞:从免疫卫士到疾病靶点
-01-导读 1989年,Th1和Th2细胞的二分法奠定了T细胞研究的基石。然而,2005年,董晨教授与Casey Weaver团队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突破性研究,揭示
-
KRAS G12D先驱都扛不住了
热度持续攀升的KRAS G12D领域,却不断传出糟糕的消息。 3月5日,据外媒消息,BMS已经放弃开发KRAS G12D抑制剂MRTX1133,原因是前景堪忧。用BMS相关人士的话说,“药代动力学数据高度可变且不理想”
医疗 2025-03-10 -
环状RNA Hsa-circ-0000520通过miR-1296增加CDK2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
01 文章背景简介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女性常见癌症,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特别是对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家庭。此外,子宫颈癌是女性中第二大致命性癌症,预后差,生存率低
-
如何清除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的毒性tau蛋白
科学家在涉及小鼠和实验室培育的人类"微型大脑"(即类器官)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清除细胞毒性 tau 蛋白的新方法。 南加州大学凯
-
CAR-T的“资本寒冰”开始融化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CAR-T因惊奇的疗效,曾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然而,这项技术在产业化落地过程中,却遭遇诸多问题,资本也因此逐渐意兴阑珊。很长
-
非病毒性CAR-T如何重塑细胞治疗行业格局
-01-导读 过继转移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是一项强有力的技术,它彻底改变了免疫治疗的方式。其在难治性和复发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完全和长期的疗效令人印象深刻,这也为实体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
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双刃剑之谜
-01-引言 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看似对立的两个领域,实则共享着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患癌风险显著升高,而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中约40%会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
-
含氟核酸药物:改写人类疾病治疗史的革命性突破
-01-引言 从抗癌药到抗病毒制剂,医药领域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分子设计的突破。近年来,一个微小原子的登场彻底改写了药物研发规则——它就是氟。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氟元素正推动核酸药物进入全新时代
-
一款明星HER-2 ADC梦碎时
横空出世的DS-8201,改变了很多药企的轨迹,正如明星biotech Ambrx那样。 2022年10月,Ambrx主动宣布暂停了ARX788的研发工作。 核心原因在于,HER-2 ADC药物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
-
苏州杀出超级IPO:估值44.5亿,年入2亿
铅笔道作者 | 海有梦 近日,来自苏州的旺山旺水递交招股书,叩响了港交所大门,冲刺IPO。 这是一家全产业链创新药企,聚焦病毒感染、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三大领域,开发小分子药物。 自2013年成立以来,旺山旺水经历了多轮融资
-
代谢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
近日一篇系统性文献综述揭示了脂质代谢紊乱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医学快讯》 2月19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失智症最常见的类型,始终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
肿瘤与宿主的 “代谢共舞”:如何塑造肿瘤宏观环境?
-01-前言 肿瘤并非孤立生长的“寄生体”,而是与宿主机体形成复杂的代谢共生网络。从癌细胞劫持宿主的葡萄糖、氨基酸,到肿瘤分泌因子重塑全身代谢稳态,两者间的“代谢对话”深刻影响着癌症的发生、转移和治疗抵抗
-
上海杀出未来独角兽:融资2亿,主攻人工肝
铅笔道作者 | 直八 最近,上海跑出一个未来独角兽。2月8日,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微知卓生物”宣布完成2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实资本旗下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现有股东龙磐投资继续支持,光华梧桐共同参与
-
“速福达”卖断货背后:药企探路O2O
流感病毒在2025年初掀起了一波短暂的“囤药潮”。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奥司他韦这一老牌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成了今年的新晋“顶流”。上海、成都等部分地区的线下药房一度出现断货现象。速福达脱销背后,有两点现象值得关注
-
管理CAR-T细胞毒性的新策略
-01- 前言 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中展现出革命性疗效,但其伴随的毒性反应——尤其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仍是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
-
营收突破2亿关口,中慧生物IPO或将吃到流感疫苗放量红利?
何以应对持续升温的“价格战”? 来源|医药研究社 目前,全国范围内流感活动强度有所下降,但加强预防仍然关键。近日,中疾控就提到“接种流感疫苗依然非常必要。” 对于中慧生物而言,现在也处在放量的好时机
-
2年50亿美元BD,ADC出海大户的生意经
寒冬与时代机遇碰撞下,biotech们各显本领。康诺亚再次达成Newco交易,映恩生物则又又又实现ADC出海。1月8日,映恩生物以5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11.5亿美元里程碑款的价格,将EGFR/HER3双抗ADC DB-1418授权给Avenzo Therapeutics
-
解锁蛋白稳态:抗击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前沿
科学家们在抗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斗争中发现了一位强大的盟友:一种核仁复合物,它在通过蛋白质稳态维持细胞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借此维持其蛋白质的平衡和正常功能。 《医学快讯》 1月3日
-
“按疗效价值”支付,CAR-T疗法融入中国的关键一步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今年的国家医保目录中,人们依旧没有看到CAR-T疗法的名字。 自2021年6月,我国首款CAR-T疗法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以来,这一赛道就获得了市场的热切关注,至今我国已批准了6款CAR-T疗法,发展迅速且市场潜力巨大
-
吉利德:想靠CAR-T再赢一次
近两年的吉利德,一直在水逆。 除了长效HIV疗法,几乎没有什么好消息,尤其是在吉利德持续加大布局的抗肿瘤领域,甚至可以说是越努力越失望。 不仅在TIGIT这些布局上吃尽苦头,今年以来,Trodel
-
-
-
寻找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缺失的部分
一项新研究确定了一种神秘密度物质,有望解开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作用的原纤维构成的基本谜团。 密歇根大学 10月31日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
-
CD4+T细胞在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前言 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感染几乎所有类型的宿主细胞并发生突变以避免免疫识别。有效地摧毁快速分裂的病毒需要多种免疫效应机制的协调。在感染的早期阶段,病原体成分与模式识别受体(PRRs)结合启动先天免疫机制,这为阻断病毒复制提供了初始的关键作用
-
解开一个50年之久的谜团或可推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发展
科学家们对一种调节大脑中脂质水平的分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突破性进展最终可能会为额颞叶失智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10月17日 如何制造一种能够分解大脑中其他脂肪分子,同时自身又不被破坏的脂肪分子?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科学家们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