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徐赫:智能交通产业困局与突破策略

国资和资本的市场进入

代表性企业有航天系、中电系,以及一些地方国企、央企的资本市场进入。

我们说,在没有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之前,智能交通政府项目型市场,天花板的是存在的。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的软件工程商,系统集成商很少有巨头,而硬件企业就可以生长的很快,甚至进入世界排名前列。硬件提供商比如小米、华为、海康大华都生长的很快。

中国人很少为中国人自己的软件进行付费,很少进行服务的购买,但是想Windows、Office国外的软件,政府就会去买授权和服务。所以也可以开玩笑说中国没有大软件商是用户之错。

另外一个启发是,在中国卖服务的企业一定要产品硬件化。

这些国资资本的市场进入后的发展好似轮回。市场进入,拿到项目,但是持续拿项目能力,大量资金的占用,政商关系的反复使用(巨头太多),市场利润空间有多大,要不要做产品,如何做,还是坚持集成商的发展路径。这些问题都是这些进入者可持续发展计划中需要考虑和遇到的问题。

规划咨询企业的崛起

规划咨询企业这几年在智能交通领域越来越活跃,代表企业有市政华北院、上海城建总院、中铁二院、中设设计、深圳城市交通中心、广东电信规划设计院、上海电科&上海市政院等。

有一组数据,2018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过亿项目一共有24个,整理了一下其中的关键词,包括海信易华录,这两家企业拿到了几个过亿项目;运营商,电信联通等运营商也拿到了一些过亿项目;大华,也有几个过亿项目;停车,智慧停车很多大型PPP项目,最后还包括规划设计院。

24个项目中一共有5个项目有设计院参与,大型EPC等。应该说,规划设计企业在智能交通工程项目中也很重要了。

这些设计院在城市的综合治理工作中,可以宏观看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手段,有理念有实践综合实力更强,并且在给政府的咨询服务中,可以影响到决策层,功利一点的说是可以对项目走向,建设内容等有影响力。这是他们的优势和市场机会。

设计院希望将智能交通业务做深入,获得比较大的利润空间,往往就需要在软件或者硬件研发上做比较多的投入,新业务的投入产出比肯定不如传统规划设计业务,这就需要决策层的具有更广的视角,需要内部管理上的统一思想和平衡,绩效考核体系等内部管理问题的协调。

这就好像前几年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开始发展互联网+交通,互联网的投入从成本上,投入产出比上与传统项目是完全不同的,包括绩效考核,包括人员成本,包括回报周期,处理不好很容易与传统业务发生矛盾。

另外,2018年,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海康威视,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华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们理解其本质就是产品的集中采购。

这个是有启发意义的,对于其他产品提供商,现在设计院也可以深入接入智能交通工程项目中,也有大批量硬件采购的需求,以此提供项目利润空间,类似产品的甲供。

大型规划设计院往往归属某大型规划、建设集团。作为一份子联合集团内部各分子公司的智能交通资源与仅在设计院内部,整合各部门人才和资源,从最终智能交通业务开拓的效果上来看,后者效率更高,实效更好。

今天到场也有不少规划设计院的朋友,以上问题是设计院深入进入智能交通市场都会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扩展讨论更多细节。

互联网巨头的市场变化

首先,2017年开始进入智能交通市场的巨头大都冷静了,明白智能交通市场的复杂性,而2018年进入的巨头对行业的理解明显有差距,还比较乐观。

另外,巨头们“被集成”更坚决。

最近阿里云提出“被集成”战略,将总包放给合作伙伴去做,包括华为一直都是坚持“被集成”的。

再一个就是强调盈利。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与互联网公司的朋友聊的多的话题就是如何盈利,如何在智能交通市场中盈利。

巨头们进入智能交通领域的诉求主要有三:作为切入点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获取更多出行相关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获利。

巨头们在智能交通领域获利主要提供云计算、平台类软件服务,因此其获利空间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智能交通云服务器和软件市场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预估而得出。

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2017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交通指挥类平台系统项目细分市场总规模约55亿。

我们有抽样一个完整的交通指挥类平台项目的投资构成。

对于一个包含内场通讯设备、服务器、基础系统软件、后台应用软件、指挥大厅、中心与机房配套设备的交通指挥系统采购传统项目,指挥平台服务器的投资大约在20%左右。
这样计算,2017年城市智能交通云市场规模大约就在11亿,这还是全国市场的规模。这样一个规模显然不足以对互联网巨头产生多大吸引力。

几个不确定的市场空间

引导用户需求而增加的投资。这个是不确定的。

交通的基础系统软件的价值。我们之前说,我们寄希望于阿里这样的企业可以改变多年以来智能交通行业重硬轻软的状况,提升软件的价值,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行业顽疾不容易改变。

城市级智慧城市运营和数据中心的价值。

我们有一个案例,2018年海口城市大脑示范建设项目,中标额4.55亿,包括交通、医疗、旅游、物联网和移动办公等细分应用方向,其中计算资源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的软件和硬件总投资约1.75亿(38.4%),这两个平台是为城市大脑整体使用,并不单纯计算在交通范畴之内。这是目前阿里云涉交通的主要收入之一,但是其他巨头的业务领域也并不相同。

另外就是城市数据的获取,再通过交通金融、交通信用,提升其他相关盈利性产品的盈利能力。有巨头正在探索这些商业模式。

生态的建立 & 被集成

大量的市场进入带来了更多的生态建立和“被集成”的提出。

我们说智能交通和安防市场,定制化的服务特点和相对低利润率是不受资本青睐,互联网企业实际都在跳过这个业务阶段,尝试新的市场空间,云,基础设施,Windows,生态的建立是资本的选择。

“被集成”的提出,在智能交通市场中,项目款进入到集成商,总包商的账再打给巨头们,我们说这可能面临“灾难”,集成商的现金流非常差。

另外,大量的生态建立,其中也有智能交通市场门槛低下的原因。没有软件,没有硬件,解决方案不完善,靠着资金和政商关系做项目。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建立生态

1、超强品牌影响力

2、为合作伙伴持续带来利益

3、与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关系

4、核心技术产品、高度标准化

5、完善的售后服务

6、资源多了要忍住

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经营提出新的挑战,需要企业具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城市宏观看问题和道路微观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强咨询能力;需要交警和交通、城市和城际业务能力,需要交通指挥、交通控制、停车,公交,出租车等一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另外还需要掌握核心技术与产品,这是利润空间所在。

我们说什么样一家企业在市场中是具有优势的,资本投资智能交通产业链,需要怎样打造。

强规划咨询能力,软件系统集成能力,具有市场话语权,再加上硬件产品能力,利润空间所在。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