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市场增长缓慢 智能交通遇冷了吗?

今后将长期处于基建期 修炼内功应是企业常态

虽然智能交通前景可期,但在海康威视副总裁徐志军看来,智能交通真正要进入黄金发展期,还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现在的智能交通产品、系统、服务,离智慧城市建设真正需要的智能交通需求,距离其实还挺大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瓶颈可能更多在自身。我们需要在我们的产品、技术上有更好的突破。而且,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即,智能化的场景会更加多样化、碎片化,这对我们的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智能交通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徐志军表示,但反过来讲,未来在城市交通这块,运营、服务方面可能蕴含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未来的交通管理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如果交通运营管理做好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就提升了。”

大华股份国内营销中心副总裁杨斌认为,智能交通发展应该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建设阶段,即基建期,第二个阶段是运营期。他判断,过去20年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还是在基建期。“因为只有充分达到了基建的水平,数据的收集能够全面了、充分了、准确了,各种交通工具与人员能够充分协调了,才有可能将整个城市的智能交通运营起来。而我们目前所具备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我认为,智能交通目前还处于一个基建的阶段。”

虽然判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智能交通仍然将处于基建期,但是杨斌仍然相信这个行业依旧具备一个很大的增量潜力。他说,智能交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很多城市已经面临更加细致的诉求,比如说在一些特大和超大城市,对于交通的管理已经演变为一街一策,即解决每条街道所面临的不同的交通问题,用精细化、智能化的手段将每条街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意味着智能交通的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化了,也进一步扩大了。

“未来智能交通的路子很宽,关键看我们怎么做。在技术和服务上做更好的提升,是应对现阶段一些瓶颈问题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徐志军表示,当然,智能交通是一个智能的物联网,除了感知,还要反馈。它需要一个非常适合的智能物联网的架构来实现。“城市交通管理,包括城市大脑不是一家企业能够搞定的。因此,未来一定要建立生态体系。整个智能交通的发展需要很多企业,包括智能算法的企业、集成商和一些互联网公司,围绕着城市管理需要来组建一个生态体系,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杨齐期认为,2019年对于智能交通行业来讲,应该是积累的一年,是提升内功的一年。“很多新的技术都已经融入到我们行业里面来,我们要把这些技术好好消化,引用到我们项目中去,引用到我们产品中去,在未来的智能交通建设中,能够将这些技术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我们还要坚持,持之以恒。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广,所有参与者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后面还会有很大的增长。”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