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滴滴拼车日均订单破240万,业务覆盖60城
4月2日消息,滴滴拼车今日对外公开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60个城市,累计超13亿人次使用过拼车服务,滴滴拼车日均订单已突破240万。
浪潮发布云计算战略3.0打造平台生态型企业
3月31日,浪潮在2018财年大会上发布了云计算战略3.0:围绕云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云生态六大方向,基于全球领先的云数据中心平台和云服务平台,拓展三大生态圈,打造平台生态型企业。
多维度云服务合作推进转型升级
随着用户观看视频习惯的改变,传统广播电视开始重视在线视频的播放。视频云服务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三网融合”已不再是新鲜话题,传统电视开始谋求转型,逐渐成为云上一员。
又一金融科技巨头入局,智慧出行的竞争靠什么胜出?
苏宁金融早在2016年就开始以南京为中心全方面布局智慧出行,据苏宁官方称,2018年,苏宁金融除了继续发展现有出行、车主服务等应用场景外,还将重点拓展公共出行领域。
智慧城市动态-新西兰采用国际开放数据宪章
新西兰政府最近宣布将正式采用《国际开放数据宪章》。此举是为了兑现开放政府的承诺,并确保政府持有的数据将用于帮助新西兰人取得更好的成果。
2025年建筑工地将无工可打?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见证了云计算、无人机、机器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物联网、BIM、预制施工等技术在建筑业的快速应用。
如何用区块链技术来打破互联网垄断?
3月26日,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用户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如此表达,再加上一些断章取义的传播,引发了轩然大波。显然李彦宏百度的敏感身份,给网友们造成了那种你们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错觉,遭到了口诛笔伐。
万物互联见未来 共筑智慧城市新中枢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工作安排,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召开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编制启动会。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为新型智慧城市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信部在2018年将制定无人驾驶汽车标准
3月28日消息 3月27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了《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下称《要点》),《要点》提出,充分发挥标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加快落实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中行业急需和通用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微软有望市值破万亿 公有云服务成业绩顶梁柱
在发布的报告中,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eith Weiss分析道:“公有云越来越流行,微软站位极佳,而且它还拥有强大的分销网络,客户群庞大。正因如此,微软的利润率将会上升,最终帮助公司将EBIT(息税前利润)提升至500亿美元,让市值冲至1万亿美元。”
谷歌要来中国抢AI的饭碗了!云服务将成为落脚点
昨日,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表露出希望借助AI重返中国大陆市场的愿望,他说:“AI将重塑我们的未来,而中国已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我们携手合作时,我们就能以更快的速度找到好创意。”
美团外卖无人配送 2019年实现规模化运营
日前,美团点评CEO王兴在出席一会议时透露,两年前,公司已经开始研究机器人配送技术,已申请了60项技术专利,近日刚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开启试点运行,未来计划于2019年实现规模化运营。
腾讯为何甘当零售商工具箱?
最近这段时间,腾讯加快了在零售行业的布局,无论是早前已合作的永辉超市,还是新入股的家乐福、万达商业、海澜之家都是如此。最近的一个是2018年2月,步步高宣布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腾讯入股6%。如果再加上此前入股的京东、唯品会,腾讯在零售业的布局不断走向深入。
共享单车企业打分,低于600分退出市场
据 成都商报 报道,成都市交委会同市城管委、市公安局牵头制定了《成都市共享单车运营管理服务规范(试行)》和《成都市共享单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即日起实施。
智慧停车企业“辉通科技”获A轮融资
3月26日消息,近日,智慧停车企业“辉通科技”宣布获得由人民网旗下创投企业领投、东方头条等跟投的A轮融资,金额与估值暂不对外披露。
互联网企业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2018年3月22日,京东助力陕西省政府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共同启动陕西苹果北京宣传推介周活动,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通过视频寄语。
Uber事件是中国车企的“直道”超车的最佳机会
国家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研发的支持具有极大鼓舞力量,让开拓者们愈走愈深的焦虑转变成执行力的突飞猛进。海外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因为“Uber事件”变得谨微慎行,中国车企则趁此加快马力直道超车。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发展与展望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础应用系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智能交通的应用 | 保护行人安全过街
为了能够在夜间进行监控和检测,必须要安装照明设施。可见光CCTV摄像机在被阳光照射情况下会产生盲区。此外,在阴影中移动的车辆或行人有时不能够被检测到。但是红外热成像摄像机不存在上述的限制。
资讯订阅
-
金融级安全加密芯片-LKT4304
2025-04-10
-
ATSHA204A国产全兼容芯片LCSHA204
2025-02-27
-
耗材保护芯片-LKT4304解决方案
2025-02-13
-
LKT4304新一代算法移植加密芯片
2025-01-16
-
基于国密安全芯片LKT4304的版权保护解决方案
2025-01-07
-
2024AI大模型推动新一代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