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AI赋能传统港口:成本降8成,效率升3倍

2019-05-10 09:10
来源: 算力智库

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OP120榜单上,中国已有31家港口上榜,更有7席跻身前10,但全球34个自动化港口中国仅占3席。中国港口自动化起步晚,但AI赋能或将使中国港口的智能化更具后发优势。

2019年5月7日下午,全球首部研究探讨人工智能在智慧港口应用的蓝皮书《AI赋能全局化智慧港口》在广州发布。该蓝皮书由《中国港口》杂志与西井科技联合制作,并得到了毕马威中国的支持。

西井科技创始人、CEO谭黎敏在接受算力智库现场采访时表示:“我们谈论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相结合,发布这样一本蓝皮书,是将科学技术与行业经验做了一次完美的融合,也是希望以此为人工智能在行业的落地应用做一些启示。”

西井科技创始人、CEO谭黎敏

AI后发优势,或实现变道超车

据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货物吞吐量从1949年的1000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143.51亿吨,增长高达1434倍。

2018年虽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仍增长13.3%。受益于亚洲区域贸易的强劲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略低于上年。

在2018年度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OP120榜单上,中国已有31家港口上榜,前10中,中国更占据7席。

谭黎敏坦言,通过科技手段降本增效,是现阶段各码头的诉求,但目前中国码头的自动化水平与国外尚有距离。

据算力智库梳理,世界自动化码头的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中国自动化码头还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7年9月份,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34个(含在建3个),其中全自动化码头13个,半自动化码头21个;欧洲10个,亚洲17个,美洲4个,澳洲3个。截至2019年3月,内地仅有厦门港远海、青岛港、上海港洋山四期3个自动化码头。

目前港口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集装箱在港区的流转环节,含集装箱识别、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等垂直运输等环节。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自动化运营如果使用OCR等传统技术,仍需要操作人员在后台远程操控,港口基础设施无法进行自主决策,不同设施之间的互相协作更无从谈起。

谭黎敏指出,自动化方案其实适用于新建码头,但现实是有更多的老码头,本身已经有港口设备,无法做大量基建改造。对于他们来说,自动化改造的灵活性不够高,而利用AI就无需整体改造,可以局部升级。

“以自动驾驶卡车为例,1992年荷兰ETC码头用路面铺设磁钉的方式实现自动驾驶,它根据已经固定化的行驶路径和轨迹,进行一定的编程式操作,这是自动化方案,而西井科技无人驾驶卡车的智能化体现在单车就具备自主定位、规划和导航这样的自主智能作业能力,且无需对原有基建路面做额外改造。”谭黎敏告诉算力智库。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