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华为: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以及其背后“环割”哲学

2020-06-23 11:25
IT168
关注

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这已成为业内共识。但在现实中,很多数字化转型计划还是陷入重重困难,其原因大多在于企业内部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还不够透彻。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最佳实验场,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之道有哪些特别之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哪些误区,有没有独特之处?

“数字化转型一定是围绕体验创新、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这些方面产生来为企业带来价值。”6月22日,华为云BU副总裁、华为云首席数字化转型官苏立清在华为Cloud & AI Live“从大道到实践,数字化转型三部曲”的主题对话中通过“十二字箴言”揭示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关键以及数字化转型背后的“环割”哲学。

华为云BU副总裁、首席数字化转型官苏立清(右)与钛媒体联合创始人/首席研究官、ITValue发起理事万宁(左)在Cloud & AI Live畅谈数字化转型实践

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目前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服务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拥有超过19.4万员工,900多个分支机构,15个研发中心,36个创新基地,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为,却在这样的疫情面前能够从容应对,保持着正常的服务管理和运营。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最佳实验场,华为数字化转型的收效已经显现。苏立清将其归结为“五转”方法论:

一是转意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信息部门的事情,实际上数字化转型一定要贴近业务,才能更加快速、敏捷反应出业务的本质。”苏立清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一个双人起舞的过程,只有两者一起合作共舞,才能真正释放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二是转组织。“过去的企业IT架构像老母鸡下蛋,提一个需求后IT做一个响应。未来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架构应该类似火腿肠架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来协同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苏立清用形象的比喻解释道,华为数字化转型在组织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铁三角”:BET团队是IT和业务深度融合的“火腿肠”式混编团队,通过协同业务部门来更快速、更敏捷地满足业务诉求;华为HIS(IT Service)数字平台将华为多年转型的经验和数据,沉淀在平台中成为服务,并能被各业务场景灵活调用,让技术创新来驱动业务的成长;OCC运营指挥中心可实现在线运营,实现运营模式转型,简化管理。

三是转文化。“数字化转型在IT架构以及业务架构上都会发生变化,目前微服务化已成为一个趋势,因为它能够更好地解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平台文化就变得非常重要。”苏立清指出,企业不仅要构建平台,还要使用平台。只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起构建平台,平台才能变成生态像土地一样不断成长,形成不断迭代的新型架构,以满足企业更高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四是转方法。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对业务的解读,只有做到业务对象数字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业务规则结构化,才可以实现业务的自动化,真正为业务的高效运转产生一个很大的价值。

五是转模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基本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存量IT系统架构老旧的问题,企业既想构建面向未来的以云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微服务化的一个新型架构,又想保护原有投资似乎很难兼而所得。对此,苏立清给出的药方是——采用Bi-Model双模方式其实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这样既拥抱未来也能适应过去,可谓是立而不破的IT架构。”

“十二字箴言”揭示转型关键

华为认为数字化转型和变革一定是要“多打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也就是说一定要为业务产生价值。

苏立清指出,华为所理解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必须围绕实现业务效率的提升,才能够真正使得业务投入了IT,能产生真正增值和效率的提升。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甚至包括企业产品形态在内也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数字化转型也要支撑业务模式的新变化,来使能公司更高效率的提升。

“华为数字化转型最关键的是要明白我们的客户是谁。”苏立清指出,“我们总结认为,华为的用户是最终用户、消费者、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很重要的一群人——内部员工,我们也要帮助这些员工来重视他们的体验以及提升效率。”

华为在大量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摸索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同样,华为内部的数字化转型也是非常成功的,苏立清将其归结为“十二字箴言”。

“上下同欲”——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企业高层重视,并且驱动企业形成一个数字化转型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双轮驱动”——数字化转型一定是双人舞,就业务和IT一起共同参与来做数字化转型。因为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信息技术来帮助业务提升效率的,业务部门天生是要参与的,所以双轮驱动非常重要。

“眼高手低”——对准价值。数字化转型一定是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同时要特别关注落地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实现业务的价值,无论是帮助业务提升了效率也好,以及增加了体验也好,或者是说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好,一定是要产生价值,这样就会实现这样的一个数字化转型氛围,通过不断地迭代,从小的成功积累,变成大的成功,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一个“马太效应”,形成一个良好氛围。

“立而不破”——传统的企业既想拥抱未来的、新型的云、人工智能,以及数字为驱动的新型IT架构,又要将过去存量的系统也要融合进来,Bi-Model双模式这种立而不破的架构,将是适合很多企业不断数字化架构演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数字化转型的“环割”哲学

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经历曲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如同攀登螺旋上升的楼梯,无论楼梯有多高、台阶有多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上,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开始新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发生质变,如此循环往复,方能实现目标。

苏立清透露,华为内部设置了一项特别的奖章——荔枝树勋章,以奖励华为在数字化的转型,或者对业务创造价值和创新上的一些有贡献的员工。实际上,荔枝树勋章背后存在一个大大的数字化转型的“环割”哲学。

“荔枝树要想结出美味的荔枝,必须经过环割作业,只有承受这个很大的创伤,然后才能产生这样的一个动力,结出果实。”苏立清指出,“像荔枝树一定要结出果实,IT一定要为业务产生价值,只有把挫折变成内在的一个动力才能结出硕果,只有敢于自我革命,才能从内部打开禁锢,实现自我重生。”

在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国家提出新基建战略。苏立清认为,新基建其实利用云、AI、5G等新技术来帮助构建一个新的信息高速公路,来帮助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这也意味着数字化进程也将从马车时代步入高速公路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拥抱这样的大时代,才能加速数字化转型进度。

苏立清最后强调:数字化转型时难免遇到压力,IT部门需要勇敢拼搏,顶住压力,最终为业务部门创造价值。其实这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正哲学!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