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跑在政策之前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是怎么干的?

2019-02-12 15:44
多肽链
关注

领先:79亿门诊量+国家战略支持

“中国人办事讲天时地利人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上像中国一样如此积极;中国有7.2亿网民,60%的患者就诊都要上网查一查相关信息,加上79亿次年门诊量足以说明中国医疗健康数据的量级规模,这些海量数据的价值只要互联网、医疗技术和医生能够有机结合,都是我们领先世界任何一个医疗学科发展的前提。”

2018年或许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医疗从大国到强国的关键时间窗。

在张群华看来,无论从顶层设计角度,从大市场角度,还是从数据价值挖掘上,都决定了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先全球是个必然的事实。而在美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也都纷纷预测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肯定中国达到领先地位。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中国大医院都开始互联网化。由于医改政策,药品加成没有了,药品成了成本,门诊量越大医院成本就越高。很多大院取消了普通门诊,他们希望大量的复诊病人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复诊。所以,这会加快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从业三十多年,医疗行业的基因跨界互联网思维,让张群华更敏锐的判断到了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脉络。但从互联网医疗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这个新兴领域仍然存在边界界定、监管设置、行业自律等一系列问题,也是这个“先锋派”院长,要深思的问题。

“互联网医院”这个新兴名词在医疗服务与互联网的跨界联姻中,呈现出超级强韧的生命力,但也因为认知限制和发展可能存在的未知问题,随时被踩“刹车”,所以厘清边界和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卫计委明确指出医疗分为核心医疗与非核心医疗。所谓核心医疗,其实就是有没有明确的“诊断”。而目前,在很多互联网平台上,很多患者通过互联网咨询医生,医生给出诊断意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存在界线问题的。

在张群华看来,互联网医院首先一定得是医疗机构,必须有资质为患者做出诊断;如果不是医疗机构,仅仅做挂号或者简单咨询,不做诊断,就不算越界医疗规范。这是很清楚的边界,并不难划分。当然,互联网医疗机构如何做互联网医院,如何规范自身行为,这本身是需要在创新的同时要去考虑的管理要素。

“对要做互联网医疗的人,特别是互联网医院的机构来说,最需要关注的是互联网医疗的安全性。我们乌镇互联网医院一直是主张做复诊病人,不做首诊病人,就是考虑医疗安全问题。而且,乌镇互联网医院本身也是建立在一个实体医疗机构之上的。”张群华说。

而从更大的层面上说,互联网医疗之所以成为传统大医院竞相建设的必然一步,也和医联体、分级医疗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像微医这样的平台则扮演着共同建设者或者技术平台提供方的角色。

目前,微医已经与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广东中医院以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共同建立了近百家的互联网医联体,更深层次的意义也在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帮助这些大医院完善其医联体体系,更好为基层医疗赋能。这同样也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政策完善,逐渐使互联网医疗固化为一种常态。

而未来中国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怎样的阶段?张群华解释道,首先就是群众认知度的提高,具备健康意识,积累可信度,其次患者能否形成对于线上治疗过程付费意愿,作为一个崭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时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政策的导向进一步纳入医疗保险,成为医生日常门诊工作的工具,配合互联网积累的大数据能够给AI提高有效的运算。进而助推医疗行业进步。

跑在政策之前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是怎么干的?

瓶颈:信息孤岛的藩篱

在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进程中,据张群华的介绍其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就是数据共享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取决于国家数据库的建立”,数据不能共享的原因,就怕它泄密。那么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兴起,能否有效的帮助医疗数据的建立,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医疗数据的安全性乃是重中之重,如果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病例数据的贡献,是影像数据的贡献。如果在数据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够有更合理的政策制度,那么肯定对互联网医疗而言是一个爆发的前提。张群华说。

因此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前三年是互联网大国,而政治导向从今年起实施互联网强国,各大医院都在开始进行互联网化。

张群华以医改举例:“由于医改的政策,药品加成已经没有了,药品就成为医疗成本。门诊量越大,医院的成本越高。所以现在很多大型医院取消了普通门诊,希望大量的病人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复诊,这也就使互联网医疗更快的发展。”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技术平台有一个比较安全的保障,三甲医院与其合作,也是看重了其技术平台的安全保障性,在线上为患者服务的时候进行数据的调配,使用后就回流到医院的数据库中,保障医院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张群华说:“这些都是数据上的创新,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医疗必然会涉及到大数据的共享,而数据共享肯定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下进行调配和使用才更有保障。”

常见的医联体远程会诊模式,通过互联网这个工具来完成,其实也就是最早互联网医疗的一种雏形,在医联体中进行的检查数据共享是合法的,所以医联体实际上20年前就已经成型,但是它是一个“信息孤岛”。

现在通过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孤岛进行数据的变动,能够充分的让医生劳务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现在讲的医联体也好,医共体也好,都是中心化、区域化的形态”,那么互联网的加持就可能就会打破这种区域化、属地化,让医联体共建,比如说有一个中心医院,其千里之外的门诊也可能是它联合体里面的一部分。张群华说。

张群华以甘肃互联网医院举例,“一位省医院的医学教授能够一个上午为40位百里之外的县医院患者查房,这是多么大的进步”,所以,互联网今后的改变,我相信就像是扫二维码一样便利。如果互联网医疗能够做到极致,让AI花一点时间去做诊断辅助的技术,我相信基层的医生技术在不久将来就能上去。

作者:严睿  丛名龙  《多肽链》编辑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