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A型血可转换为O型血,急救输血不再捉襟见肘

人在遭遇意外受伤或手术过程大量失血时,就需要进行输血。但有两种情况比较令人头疼,一种是血库没有储备,无血可用,一种是有血但血型不匹配,不能输血。第一种情况需要现场临时安排献血,寻找血型配适,或安排亲属间直接输血。而第二种情况不见得比第一种情况好,如果血型不匹配依然强行输血,不但救不了伤者,还可能因溶血反应加速伤者死亡。在面对输血时血型配适的问题上,科学家们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对策,先入为主的概念便是转化血型。

在AB型血之间做直接转换的研究,目前尚未有成功案例,但科学家发现,将A型转换为O型血是可行的。日前,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体肠道中存在的细菌酶,将A型红细胞转换为通用型O细胞,这意味着原A型血可通过转换输给其他血型的人。该研究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期刊上。

不过,这并不是血型转换的先例。早在1982年,科学家曾经尝试过将B型血转换为O型血,但当时所用的酶效率偏低,转换过程耗时长,实用价值非常小。而后新基因分析技术的引进,大大增加寻找高效转换酶的几率。经过多年努力,酶转换速度提高了30倍,这才使得转换血型具有实用价值。

转换原理

人的血型由红细胞表面呈现的抗原类型和血浆中存在的抗体类型决定,如A型血的人有A抗原和抗B抗体,B型血的人则有B抗原和抗A抗体。假设B型血输入到A血型的人身上,B抗原就会触发抗B抗体,从而对血细胞产生免疫攻击,严重者可能危害到生命。因此,如何使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不相互触发,是不同血型之间进行输血需要克服的主要难点。

而O型血被认为是“万能血型”,能配适其他任何血型,科学家便将O型血作为目的对象进行研究。检验发现,O型红细胞表面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只有一个中性的H抗原,并不会触发对应抗原抗体间的免疫反应,这是O型血之所以能进行“万能配适”的关键。

那么,如何将其他抗原转换为H抗原?这要依靠一种从人类粪便中分离出来的专性厌氧菌Flavonifractor plautii的酶对,这些酶通过半乳糖胺中间体有效地将A抗原转化为O型血液的H抗原。经修饰,A型血在受体中不再触发免疫应答,便能像O型血那样输送给其他血型的人。

选择A型血为试验目标的原因

世界上占比最多的血型是O型,其次便是A型。就中国而言,O型血占比达41%,A型、B型、AB型分别占28%、24%、7%。O型血占比虽多,但不代表任何急救场景下都有O型血的人在,且即便现场存在O型血的人,还需要考虑当事人献血意愿、体质以及血液是否携带HIV等传播性病毒等因素。因此,将占比第二的A型血当做研究对象,可使覆盖面更广,血液供应方面可增加一倍。目前科学家正在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酶完全转换血细胞表面的所有抗原,避免残余抗原未经转换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

事实上,如果这种转换血型的试验成功,并且可以批量复制应用到真实的医疗场景中,那么将B型、AB型以同样的方法转换也指日可待。届时,所有输血者与受血者均不用担心血型配适的问题,急救中血源不足的情况将大大减少。

急救≠慢病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试验的目的旨在解决急救中的血源需求,而在伤者病情稳定后,该方法不能长期使用。

输血时应遵循同血型输血原则,优先进行同血型间的输血。在紧急情况下,找不到配适的血型,才考虑少量输O型血,且在输O型血时,需要主侧配型相合,效价也必须小于1:200。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凝结素和抗B凝结素,如果大量输O型血,输入的凝结素没办法及时稀释,产生凝集反应,潜在危险不可小视。因此,转换血型用于急救的思路虽好,能将挽救更多濒死的人,但也仅限于急救。如果要进行慢病治疗中的输血,转换血型的方法还需要克服更多血液反映的问题。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